2002-11-06 00:00 來源:新浪財經·鄒建鋒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投資、出口等高速增長的同時,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也引人矚目。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了解到,到三季度末,我國的外匯儲備額已達2586億美元,比20 01年底增長了465億美元。
與1980年負12.96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額相比,中國如今擁有的大量外匯儲備可以說是“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但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境外媒體甚至就此提出質疑,而國內專家學者對此也有不同的見解。
外匯儲備對經濟的正面影響非常明顯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經濟運行與發展室主任王小廣博士認為,外匯儲備快速增加體現了國家的高儲備傾向——亞洲金融危機后,我國更加重視通過增加外匯儲備來降低外部風險。
出口快速增長、貿易持續順差和外商投資不斷增加也是外匯儲備快速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實現出口2326億美元,同比增長19.4%;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00億美元,同比增加66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額為684億美元,同比增長38.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6%.
王小廣說,此外還有一些新原因:一是美元利率連續下調,使人民幣與美元利差縮小,并由負轉正,導致企業和個人從短期收益出發,持有人民幣的傾向上升。二是人民幣長期隱性升值使境內外匯持有者更愿意持有人民幣。三是入世刺激外商直接投資明顯加快。這三大原因中,美元低利率政策是相對短期的,但對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劇增卻起著最重要的作用,而人民幣的隱性升值趨勢及入世后外資的不斷增加則是一種長期性趨勢,將繼續促使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
王小廣認為,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對于我國經濟的正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一是有利于防范外部金融風險和政治風險,這在亞洲金融危機后變得更為明顯。入世后,我國持有大量外匯儲備,明顯提高了我國對世界經濟的適應能力;二是有利于吸引外資,擴大外幣貸款;三是為國內外匯供應創造了條件。今年以來,國家先后放寬了部分資本項下的購匯限制,放寬了企業購匯對外投資的限制,同時,也放寬了個人因私購匯的條件。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國家對企業的外匯貸款比上年增加了40多億美元;四是有利于實施“走出去戰略”。外匯儲備大量增加反映了我國的資金過剩,有利于國內企業對外投資的擴大,特別是像家電、服裝等優勢產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將生產能力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已變得十分必要和緊迫;五是外匯儲備的增加實際上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緩解國內通貨緊縮。
“成本”不可小覷
旅美學者李振勤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仍舊實行較為嚴格的外匯管制的情況下,維持龐大的外匯儲備作為反擠兌的應急基金必要性值得探討。另外,他也不認為巨額外匯儲備有助于提高外國投資者的信心。他的理由是,日本外匯儲備到去年底就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中國臺灣省外匯儲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超過了內地。但目前并沒有數據表明日本與臺灣對于外國投資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李振勤說,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特別是購買了1500多億美元的美國債券,這是一個資本流向美國的過程。他說,這樣做的實際效果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向美國人提供貸款。
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志雄博士分析說,作為穩定貨幣的手段,外匯儲備是需要的,但并非越多越好,要考慮其成本問題。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從海外籌措資金時要被強加風險溢價,從而必須支付高昂的利息。而把外匯儲備投向流動性高的“安全資產”美國財政部證券,則只能獲得不足2%的收益率。
另外,還有專家指出,外匯儲備過多會使我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根據IMF的有關規定,成員國發生外匯收支逆差時,可以從“信托基金”中提取相當于本國所繳納份額的低息貸款,如果成員國在生產、貿易方面發生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時,還可以獲取相當于本國份額160%的中長期貸款,利率也較優惠。相反,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這些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調整投向達到“最優規模”
關志雄博士說,中國有必要考慮外匯儲備的“最優規模”。具體地說,除了資金籌措成本與運用成本的利差因素外,關鍵取決于進口量、短期債務的規模和資金流動的自由度等因素。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已經接近一年的進口規模,是短期債務(170億美元,據世界銀行)的15倍。而中國至今依然對資本流動加以嚴格限制,因此,外匯儲備的規模已經遠遠超出其最合適的水平。他建議,在外匯儲備增多和上調匯率的折衷方案上,應把重心由前者轉向后者。
王小廣博士說,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儲蓄一樣都不是真正的資本,其大量存在僅表明資金過剩而不是資本充足。我國經濟發展現正處于資本深化階段,需要大量的資本而不是資金。因此,要盡量發揮人民幣儲蓄和外匯儲備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建立將儲備轉化為投資、將資金轉化為資本的新機制。
李振勤博士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各方面的發展急需資金。如果能將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30%的外匯儲備中減去近期或高息外債后的大部分轉換為人民幣,投資于普及教育、醫療與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環境保護,以及國內經濟、金融、商業的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如建立全國信用信息系統),并相應給與政策上的支持,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意義深遠。
王小廣博士提出了改善外匯儲備投向結構的幾條建議:一是加快資本的市場化,包括利率的市場化和努力推進國內企業的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甚至跨國界的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國內資本;二是增加對民營企業的美元貸款,并輔以積極的政策,推進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走出去;三是成立美元技術創新基金,支持國內企業加強與跨國大公司的技術合作和開發;四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主要是股票市場,促使更多的人民幣儲蓄和外匯儲備向資本市場流動。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