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2 08:56 來源:王馨
摘要:本文從外匯規模適度理論和現實需要方面,確認我國現在確實存在著超額外匯儲備的問題。分析超額外匯儲備給我國經濟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對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看法。
關鍵詞:外匯儲備;弊端;解決方法
2008年經濟危機來襲,把原本就備受爭議的我國2萬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再次推向風口浪尖。我國外匯儲備是否過多,我國到底是否需要如此之多的外匯儲備。本文就這些問題分析討論,以明晰其中利弊。
一、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是否過大的分析
外匯儲備是指由一國官方持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或貨幣匯率波動時可以動用的可自由兌換的儲備貨幣和其他隨時可轉換成為這些貨幣的資產。在1994年我國實行外匯體制改革時,我國僅有外匯儲備500多億美元,而到了2004年底,已經增長到了6,099億美元,2006年2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達到8,537億美元,超越日本,位居世界首位。2008年底更是達到了1.95萬億大關。有人認為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果,我國的大規模經濟需要這樣的巨額外匯去支撐。但實際上,無論是從理論還是現實需要分析,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越適度的限額。
首先,從理論上分析。根據國際上通用的外匯規模適度理論,分別從進口比率、GDP、外債比例來分析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1)從進口比率來說,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的研究成果,一國的外匯儲備,按全年的儲備額對進口的比例測算,應以25%為標準,以20%和40%為上下限。按單位時間(月)進口額來算,應滿足3個月的進口額度。而就我國2006年的總進口額7,916.1億美元來看,外匯儲備與進口的比率是134%;(2)從國內生產總值GDP來看。外匯儲備額與GDP的比率反映了同樣條件下經濟規模與發生支付的可能性之間的關系,即經濟規模越大,發生支付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據國際慣例,外匯儲備占GDP的4%是合理的。而根據國家統計局2007年發布的數據來看,我國2006年的GDP總額是209,407億元,外匯儲備額已占其比重的40%;(3)從短期外債比率測算。短期外債余額反映一個國家快速清償的能力,按國際慣例以100%,其必須保證外匯儲備能全部清償短期外債。這一指標又以500%為上限,因為當外匯儲備超過短期外債過多,會導致大量資源的閑置造成資源的浪費。2007年我國短期外債余額為1,662.94億美元,早已遠遠超出了5倍的上限。
其次,從現實需要來看。我國的外貿進出口總額2004年突破1萬億美元。盡管貿易順差的數額不大,2004年上半年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74.7億美元,但資本和金融項目的順差達到了668億美元,目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還在繼續增長。2004年前9個月,外匯儲備以月均12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進入2004年10月,貿易順差繼續擴大,當月的貿易順差達到了71億美元。而且,除了正常的資本流入外,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驅動下,國際游資大量向我國涌入,盡管我國實行比較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但部分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了國內,使得超額外匯儲備的問題愈加突出,超出了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正常需要。這種持續的以較大順差形式出現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同樣不利于經濟發展。
二、我國超額外匯儲備的弊端
一國外匯儲備本質上意味著國家在國際上可換取的各種資源和物資的權利,是國家財富的積累。保留適度的儲備規模,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但儲備過多,既不利于一國國內貨幣穩定和經濟穩定,也是資源浪費和國民福利水平的下降。
。ㄒ唬└哳~外匯儲備帶動了國內物價上漲。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外匯集中管理體制,企業和個人從境外獲得的外匯收入都必須兌換成人民幣,這些外匯也就變成了央行的外匯儲備。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央行對外投放的人民幣也逐步增長。按照我國近年的外匯儲備每年2,000多億美元的增長速度,每年央行除了按經濟需要投放人民幣外,還要額外投放1.6萬億人民幣左右。這些超額投放的貨幣帶來了物價上漲,持續下去,將不可避免地發生通貨膨脹危機。
(二)巨額外匯儲備加劇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匯率取決于外匯對本國貨幣的需求。外匯上升,實際上是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加,為了同時穩定國內經濟形勢,人民幣供應量不可能快速增加,這就使人民幣匯率上升,增加了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給我國的出口貿易帶來了嚴重影響,特別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以“價廉”取勝的國家,眾多出口商是靠著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著一席之地。人民幣升值相對提高了產品的價格,削減了我國的優勢。而目前我國對外貿易四處碰壁,各種關稅、反傾銷、貿易壁壘層出不窮。人民幣升值無疑給對外出口雪上加霜。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給我國的整體經濟形勢又蒙上一層陰影。
。ㄈ┏钟芯揞~外匯儲備要冒著巨大的資產縮水的風險,增加了外匯的管理成本。我國的外匯以美元和歐元為主,這其中又以美國債券為主。這種單一的結構增加了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美國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削減國債,實行弱勢美元政策,即放任美元貶值。美元持續走低,已經使我國損失慘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如果美元貶值25%,則美元的持有者的損失會達到美國GDP的10%.也就是說,越多的美元外債,會讓我國成為美國經濟損失的真正買單人,美元一旦失手,損失慘重的將不是美國而是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我國。
。ㄋ模┏钟羞^量的美元資產要承擔巨大的機會成本。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往往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從國際市場上籌措資金時往往要被強加風險溢價。與此同時,我國把外匯儲備投向流動性很高,收益率不足3%的美國國債,放棄了把儲備投入國內或者國外那些收益率更高的機會。這樣一來,相當于以低價將國內資金帶給國外,一方面又高價從國外帶入資金,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ㄎ澹┚揞~外匯儲備增加了我國的長期負債。因為我國大量的外匯儲備并非貿易創造,而是來自直接的投資或者是投機性游資的增加,應當看作是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一種負債。直接投資的資金取決于被投資國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投資人,如果有利可圖,資金會留下來,如果政策并不對其有利,則有可能隨時撤走。而國際游資的穩定性更差。一旦這些資金撤離我國,央行將因結匯過多而面臨巨大挑戰。
三、如何運用我國巨額外匯儲備
對于目前如何運用外匯儲備的問題,各經濟學家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主要有:購買海外資源及其他稀有資源;認真參股收購重要領域的國外企業包括跨國公司;增加我國的黃金儲備;支持企業“走出去”;支持居民對外投資與理財,從而達到藏富于民或蔵富于企的目的。鼓勵國內借債企業和機構,盡可能用人民幣購匯或銀行貸款購匯,提前償還外債。鼓勵企業在境外發行美國債券和申請外幣貸款,等等。
筆者認為,利用這個機會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國應該抓住自身經濟快速增長,人民幣匯率具有較強升值預期這一黃金時期,順勢開放我國的資本賬戶,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向外輸出貨幣。并且按照6.5元人民幣兌1美元這一比例計算,我國的外匯儲備可以應付13億人民幣的部分回流。只要建立一個國際化的交易平臺,我國就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主要參考文獻:
[1]談明明,陳立俊。論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負效[J].財經科學,2006.8。
[2]劉新光。超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與對策[J].武漢金融,2005.1。
[3]夏斌。外部矛盾的直接表現是外匯過多內部矛盾的直接表現是內需不足[J].北京物資流通,2007.1。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