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市:淺談縣級審計機關之績效審計
隨著安徽省審計廳“五年行動計劃”進入到攻堅階段,在“審計提升年”縣級審計機關如何做到審計質量的提升?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縣級審計機關仍然以財務審計為主,但隨著縣級經濟的發展,審計工作的重心必然要從真實性、合法性審計轉移到績效審計上來。“開展績效審計,提升審計質量”應為當前的重點所在?冃徲嬕言趯徲嬣D型、審計理念提升、審計方式創新中得到普遍重視,并將成為縣級審計的主流。
績效審計又稱“3E”審計,是一種將經濟監督與經濟管理結合起來,對經濟活動的節約、效率和效果進行綜合考核和評價的審計方法。西方學者認為,在政府審計史上績效審計的實施具有劃時代意義,能否不失時機地選擇并接受績效審計,是衡量一個國家的政府審計是否具有活力的標志之一。
我國審計署成立初期至80年代末,審計機關積極開展了績效審計理論研究和試點工作;20世紀90年代,國內審計學界對績效審計進行了一些研究,傳統的合法性審計向經濟績效審計延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入世貿以來,如何開展績效審計與國際接軌并付諸實施成為各級審計機關面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縣級審計機關的現狀來看,存在以下制約縣級審計機關開展績效審計的因素:
一、現有審計人才結構、知識結構的矛盾是開展績效審計的一大制約因素。績效審計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審計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應具有生產、經營、技術以及管理等方面知識和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同時還需具備相應的獨立性和勝任能力,能夠深刻地理解審計工作,從而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斷。當前情況是基層審計人員年齡相對老化,知識層次相對較低,知識陳舊,且相對集中于財務會計及審計之中,欠缺懂管理、通社會科學、熟法律、工程的復合型人才,難以滿足績效審計綜合性強,層次高的需要。
二、審計機關內部人力資源和任務量的矛盾突出,影響了對績效審計的積極探索和深入開展。這一問題在縣級審計機關尤為突出,除了每年必搞的預算執行審計及上級系統內統一組織的審計項目以外,地方大量委托或交辦的經濟責任審計和工程結算審計也占到很大的一部分,這其中還不包括臨時性的專項調查。人少事多,讓審計人員疲于應付。雖然通過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等現代化審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這一矛盾仍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困擾著基層審計機關。而要開展績效審計在內外部環境上比日常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更為復雜,要求也更高,必將使這一矛盾更加突出。
三、受傳統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模式的影響,對績效審計理念認識不足。目前,由于我國經濟體制正處于轉軌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各項規章制度還有待完善,真實性、合法性問題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仍然是審計機關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同時,審計人員限于自身責任,對績效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僅僅著眼于微觀,不能從宏觀上去分析問題,缺乏對經濟活動綜合性的分析與評價。
四、績效審計操作指南和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欠缺比較成熟的理論作指導。績效審計是一個新生事物,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縣級審計機關開展績效審計既無可遵循的相關準則,也無可參照的專業方法,更無相對統一的評價標準。由于在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審計內容不可能相同,衡量審計對象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標準也難以統一。目前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中較為完善的只有針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財務評價指標,缺少績效審計所需的各類非財務指標。對評價標準認識的不統一,就會對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合理性、實用性造成重要影響,從而影響績效審計的質量和審計結論的可信度。
五、現有的審計手段、方法以及信息技術水平不能適應績效審計工作的開展。由于績效審計在縣級審計機關還處在起步階段,沒有統一的方法和技術,當面對諸多的審計項目和單位時,應采用什么樣的審計手段、方法及技術?還有待于我們審計人員進一步摸索,這使得審計的風險相對加大,審計的成本相對較高。同時縣級審計機關現階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手段相對落后的問題,大部分基層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操作、運用水平還很低;有關運用軟件的開發不足,不能滿足績效審計工作的需要等,對績效審計工作的有效展開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隨著績效審計的全面鋪開,縣級審計機關要適應并搞好績效審計工作,必須加快績效審計人員的培養,抓緊解決審計人員的實戰能力和業務技能;同時盡快健全績效審計操作指南和評價體系,加快績效審計立法,只有這樣,縣級審計機關才能更好的開展績效審計工作。針對上述制約性的因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重視人員培訓、調整人員結構,培養高素質的審計隊伍。對縣級審計機關而言,近期內對審計人員結構進行較大的調整是不現實的,應以建立學習型審計機關為動力,重點加強對現有審計人員的績效審計培訓。要通過培訓、拓寬審計人員的視野,更新審計人員的知識儲備,增強審計人員創新意識。在培訓方式上不能拘限于一種形式,可以嘗試單獨自學、集中研導、脫產辦班、以項目審計代訓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培訓。
二是縣級審計機關應該通過合理調配審計人員、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引進復合型審計人才等手段、方法,優化審計隊伍的專業結構,緩解縣級審計機關人少事多的矛盾。各地方審計機關要加強聯系,整合現有的人力資源,建立“審計人才庫”,還可以根據審計項目的要求實施特約審計員制度,以及聘用外部專業技術人員等方式來解決審計力量配置不足的問題。
三要樹立和培養績效審計理念,推動績效審計的有效開展。審計人員要在認真貫徹“全面審計、突出重點”指導方針的基礎上,增強績效審計意識,從宏觀全局著眼,從體制機制上去提出、解決問題。同時,還要大力宣傳實施績效審計的意義,提高民眾尤其被審計單位對績效審計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
四要加速完善審計法律體系,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審計評價體系。依法審計是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國家審計主管部門應在充分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和出臺績效審計管理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審計內容,經過總體規劃設計、收集整理各種分類標準數據、研究對應關系及不同評價對象標準選擇基礎上,確立和完善績效審計的評價目標、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建立起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使縣級審計機關的績效審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要加強技術方法研究,注重績效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在新形勢下,許多傳統的審計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工作要求,縣級審計機關要適應經濟和信息全球化的要求,必須要立足現有的條件,找準突破口,進行績效審計的實踐和探索?梢韵葒L試選擇一些項目規模較小、主題比較明確、管理制度健全、評價標準容易確定的項目進行試點,通過一個項目、一批項目的試點審計,發現存在的深層次、共同性問題及規律。同時加強審計信息的網絡建設,使審計人員在十分便捷的條件下及時獲得與審計工作相關的各種信息,借鑒優秀經驗,取長補短,全面強化審計人員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滿足績效審計的需要。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