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會計委派制;試點;注冊會計師
[摘 要]從強化會計監督職責、扼制腐敗行為和促進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講, 會計委派制在現階段有其現實意義,但不宜全面推廣,從長遠看, 它有悖于我國正在逐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在實施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條件尚不成熟的現階段,建議采取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力度、分清責權和實行企業領導離任審計制度等措施, 以防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委派制是指政府成立會計管理機構,對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實行統管統派,從而對企事業單位會計活動和會計信息實施監控的一種會計管理制度。會計信息對微觀管理、宏觀調控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大作用。近年來,因會計信息不實甚至造假,使大量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干擾了正常的國家經濟秩序。我國當前會計管理的宏觀調控乏力和企業主體觀念的錯位,使會計管理與現階段的企業改革不相適應。因而,試行會計委派制便成為學術界和實業界探索的路子之一,加之在全國部分試點已初見成效,使該項會計制度改革大有在全國普遍推開之勢。從已有試點的實施效果看,實行會計委派制對于強化會計監督職責,規范企業財務管理,保證國有資產少流失,扼制腐敗和鋪張浪費行為,具有重要意義。會計委派制在現階段的積極意義主要有:
1、有利于約束企業單位內部人的敗德行為
目前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是企業內部人的敗德行為。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內部人不惜造假帳,制造種種虛假的會計信息,以掩飾他們經營不善、揮霍浪費、貪污腐敗等行為。例如,重慶某國有企業在近八年內虧損12億元,但靠作假帳卻騙取了“重慶50強工業企業”、“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稱號。劣績敗露后,雖然對主要負責人作了嚴肅處理,但給國家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顯然,這種滯后的監督對企業所有者(國家)在經濟上已毫無意義。
會計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確保被委派會計不受企業內部人控制(實際難度較大),以提供企業內部真實會計信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內部人的敗德行為。
2、有利于建立會計人員管理運行新機制
會計委派制改變了舊會計體制中會計依附于所在企業單位,將被委派會計(總會計師、會計負責人)的人事檔案、職稱、考聘、業績考核歸屬于政府的財政部門(會計局)管理,有利于確立其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企業負責人不得干預本單位委派會計的工作,從而有可能公正地站在國家的立場上,以《會計法》為準則,實施會計監督。
正因為會計委派制在現階段于一定程度上具有減輕會計信息失真程度,維護財經紀律,增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減少國有資產流失等積極作用,因此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提出,在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進行會計委派制度試點;在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也可以試行該制度。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全國已有十余個地區實行了會計人員委派制試點,并初見成效。例如,深圳21家投資企業在委派財務總監后,至今未發現重大國有資產流失和財經違紀(如私設“小金庫”、“賬外賬”)等現象。
從近期看,會計委派制只有在企業外部監督機制和政府法制不十分健全的現階段或今后一定時期內能顯示其積極作用,但是,從長遠看,它有悖于在我國建立健全的市場經濟,因而是一種權宜之權。其理由是:
1、它與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的總思路相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政企分開、科學管理,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實行會計委派制實際上干涉了企業自主權中的人事權,把原本屬于企業內部管理機構的會計部門控制在政府手中,造成新的政企不分,政府干涉了企業的自主經營和自我發展,不利于企業搞活經濟。
2、難以根治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源頭在企業領導人。目前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不是會計監督弱化,而是對企業領導者監督弱化造成的。對企業領導者的監督僅靠委派會計是難以奏效的,它更多地有賴于健全國家法制和外部監督機制。因為會計人員是在企業經營管理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處于一種密切的從屬地位。強化外來會計的監督,容易造成與企業領導者之間的分離、不合作,最終很可能因外來會計被“架空”而達不到會計監督之目的。
3、容易泄漏企業經濟秘密,損害本企業的經濟利益
企業經濟信息是企業生存、競爭的機密。被委派會計是政府財政部門和企業的“聯絡員”,在“聯絡”過程中難免外泄派駐企業內的經濟秘密,使該企業在商業化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嚴重損害企業的經濟利益。
為了能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提高會計監督的成效,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法治,貫徹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充分發揮懲罰措施的威懾力和教育作用,以從法律上對企業領導人和會計人員形成約束機制。
2、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力度。內部監督主要指企業紀檢部門和職工代表對本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內部稽核和監控。尤其要發揮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的具體稽核作用。社會監督主要指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監督。我國應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改革現行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體制,使其與掛靠企業單位脫鉤。注冊會計師審計是所有審計類型中最客觀、公正的審計,這是由法律賦予其獨立的第三者身份所決定的。
3、實行領導責任制。會計信息失真甚至造假,在大多數情況下與企業經營者的授意或指使有關。實行領導負責制,出現問題要首先追究單位第一把手領導的責任,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會計信息的人為失真。
[參考文獻]
[1]范先國。政府委派會計制不可取[J].現代會計,1 99 9,(1)。
[2]畢玉蘭,萬金萍。關于會計委派制的幾個問題[J].商業會計,1 9 99.(7)。
[3]孫麗虹。會計信息失真及防范[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1 9 9 9,(3)。
[4]張其友,劉慶華。會計委派制是全面實行會計法的重要保證[J].教育財會研究,1 998,(4)。
[51邱立全。淺談會計委派制的必要性和可信性[J].財會月刊,1 9 9 8,(11)。
[6]吳星宇。關于會計委派制問題的辯析[J].財務與會計,1 9 9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