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2-11 00:00 來源:中國經濟快訊周刊·王文元
企業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一般包括經營之道、價值觀念、管理方式、群體意識、行為規范,以及規章制度、組織結構和物質載體等。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在于:首先,是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的需要。要應對挑戰,必須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其次,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良好的企業文化會促進員工樹立市場觀念、效益觀念和競爭觀念;會增強員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凝聚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力量;會有助于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增強社會信譽,拓展發展空間。
企業文化是經濟的產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企業文化建設對于企業增強活力,促進發展的重要作用正在被人們所認識,但仍處在初創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受到體制的困擾。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政企不分、產權不清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不少企業還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經營的主體,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不足,往往形成趕時髦、輕實效的傾向;二是游離于企業管理之外,形成“兩張皮”,企業文化建設重在融入生產經營活動之中,不能只作表面文章;三是缺乏制度保證,隨意性大;蚴侵贫炔煌晟,企業文化建設缺乏依據;或是受長官意志、習慣勢力的左右,難以落到實處。
解決這些問題,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以積極的態度,努力探索,逐步培育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企業所處的時代特征、所在國的文化傳統、企業的社會功能和領導者的經營理念等。因此,要對這些方面深入進行研究,以確定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點。
要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21世紀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人才的作用發揮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敗。因此,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企業員工為本。要使廣大員工認同企業的理念和目標,了解重大決策,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要尊重、理解、關心和信任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為員工全面發展創造條件;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珍惜人才,努力做到人盡其才。其次,要以用戶為本,要了解用戶的精神和物質需求,為其提供優質產品和良好服務。再次,要以投資者為本。投資者的利益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要保證投資者注入的資本保值增值,得到合理的回報。
要樹立服務社會的經營理念。正確的經營理念來源于對企業社會功能的認識。企業通過創造財富、上繳稅收、吸納就業等方式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作出貢獻。企業在不斷發展的同時,還要致力于回饋社會。企業要把產業報國、服務社會作為根本目的。企業需要贏利,它是企業生命力的表現,沒有贏利企業不僅無法發展,而且在激烈的競爭中注定難以生存。所以獲取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服務社會與取得贏利兩者可以很好地統一起來。企業只有贏利,服務社會的目的才能實現。贏利越多,納稅就越多,對社會的貢獻也越大;把盈利用于再投入,可以擴大經營規模;用于公益事業,是對社會的直接回報。因此,堅持服務社會的經營理念,不僅是企業實現贏利目標的強大動力,而且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
要培育協作進取的團隊精神,F代企業的競爭是整體實力和素質的較量。只有造就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和衷共濟、積極向上和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在這方面,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中華民族歷來具有“以小我成全大我”、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優秀品格,將其融入企業文化,就會成為企業員工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力量,從而激發工作熱情,把自身的命運與企業的興衰緊密地連在一起。中華傳統文化中“和為貴”的人際關系準則,對于凝聚人心、與人為善,在企業內部營造互助合作、親密和諧的人文環境十分重要!叭藷o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不懈追求,會鞭策員工精益求精、永不滿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總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是一個需要認真實踐和積極探索的重大課題,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原則作指導,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可資吸收與借鑒,有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我們一定能夠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和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