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03 00:00 來源:中國外匯管理
跨國采購中物流和資金流的基本特征
由于跨國公司內部化的運作以及貿易方式的多樣性,使得跨國公司在跨國采購活動中,物流和資金流常常分別按照各自最有效的方式分別加以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管理和資金結算效率。
假設A企業是某一跨國公司設在境內的子公司,其產品生產外包給境外的OEM廠商,A企業負責產品的設計開發、材料供應商的認定、生產過程監督和質量控制,OEM廠商根據A公司的指令將產成品銷售給該跨國公司設在境外的銷售中心或由A公司指定的客戶。A公司的外匯收入是境外銷售公司的銷售貨款,支出則為向材料供應商支付的原材料費和OEM廠商的加工費。
在這種新型的內部貿易方式中,由于生產和銷售都在境外,A公司只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務,但A公司的外匯收支則是通過不過境的“貿易方式”來實現的,收入減去支出才是應收取的相應服務費。由于跨國公司對物流和資金流分別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從而達到了組織效率的最優化。可見,跨國公司為實現內部組織效率最大化,無論是貿易方式,還是生產組織方式,物流和資金流常常是相互分離的,這正是跨國采購活動中物流和資金流的一個基本特征。
跨國采購與現行外匯管理模式的沖突
首先,在傳統的貿易方式中,一一對應的真實性審核方式非常有效,但在物流與資金流無法一一匹配的情況下,將給現行的貿易真實性審核方式帶來困惑。在上述OEM生產模式中,由于原材料和產成品都不經過境內,沒有海關報關單,“貿易”只是形式上的,所以A公司的外匯收支既不能納入貿易項下進出口核銷監管,也沒有相應的非貿易項目與之對應。可見,跨國采購活動中物流和資金流相互分離的基本特點與現行外匯管理政策的進出口核銷制度相沖突。
其次,跨國采購要獲得高效的物流支持,必然衍生出新的貿易方式,由于現行貿易項下的外匯管理都是針對進口、出口以及轉口等基本的貿易方式進行真實性審核監管,新的貿易方式,特別是一些組合貿易方式的出現,需要現行的外匯管理必須具有足夠的靈活性。
再次,跨國采購活動對外匯管理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上海的一家采購公司向異地一家生產性企業發出采購指令,并由異地報關出口,采購公司為維護自身的利益,一般情況下,由自己收取外匯,并辦理核銷手續。要保證上海采購公司以后的正常核銷,異地出口企業就需要獲得上海采購公司的核銷單,所以,為使跨國采購活動得到高效的金融服務,必須提高有關單證的流轉效率。
有關政策建議
第一,積極引入總量管理模式。在跨國采購中,鑒于其物流和資金流的基本特征,現行逐筆一一對應的核銷制度缺少應有的靈活性,所以,需要積極引入總量管理模式。具體思路是:對經過認證的有關企業,可按其在一段時間內的進出口總量與收付匯總額進行集中核銷。
第二,確定關鍵憑證,簡化審批手續。簡化審批手續的首要條件是確定關鍵憑證,對那些輔助性、需花很大成本才能提供的憑證建議可以省略。針對跨國采購中心運作的特點,盡量簡化各項審批需提供的憑證。近年來,在跨國采購中,電子商務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行外匯管理中,真實性審核主要借助于對紙質憑證的表面真實性審核上。在電子商務中,現行對紙質憑證的表面真實性審核將受到很大的挑戰。所以,必須研究如何對電子商務中的有關憑證進行真實性審核。
第三,經常項下的外匯管理應當能最大限度與國際商務慣例兼容。基于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經營,其在中國境內設立的采購中心在業務運作中必然會更多地采用國際商務慣例。例如,進口商在貨物尚未到港的情況下,由于貨物價格的漲跌或其他原因,往往會通過背書轉讓進口提單的方式進行貨物的買賣,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國現行法規中,找不到對此類業務進行進口核銷的依據。所以,要促進上海成為跨國采購中心,在外匯管理上必須更快、更好地和國際慣例接軌,以便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第四,不斷提升外匯管理的電子化監管水平。進出口核銷制度是貿易真實性審核的一項根本制度,只有不斷提升其電子化監管水平,才能提高監管效率。自口岸電子執法系統運行以來,由于可以直接通過“口岸電子”公共數據庫下載出口關單數據,從而大大簡化了出口收匯核銷有關手續。隨著電子化監管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技術上得到完全保障,相關法律制度及時加以改進,則將來外匯局核銷單、銀行水單以及海關進出口報關單不但可以“三單合一”,還可以進而為跨國采購活動提供更加靈活的制度安排。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