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9 13:0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上市公司監管不能為監管而監管,不能以對少數惡意違規公司的整治作為監管的常態。上市公司監管既要懲處惡意違規,又要致力于促進信用累積、價值增長、公司治理水準和專業服務水準的提升。為此,下述幾點不得忽視:
上市公司監管的目標與監管任務的動態統一。上市公司有限監管與監管盡責相對稱的原則。上市公司監管市場化取向。轉向上市公司董事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股東有限責任的維護與限制相統一。構建上市公司法人財產權的保護機制。堅持披露為本的監管本位原則。圍繞保護中小股東知情權和行使民事權利這一核心,建立中小股東表決和起訴的便利渠道。實現誠信監管與警察式監管的有機統一。
○上市公司監管應當形成一個有效率的體系,筆者認為大體包括五大架構:第一,構建上市公司行為規范體系。第二,確立上市公司責任主體勤勉盡責的監管要求。第三,構建上市公司差別激勵體系。第四,配置上市公司監管手段與措施。第五,縮短監管責任追究路徑。
“股改”實現上市公司同股同質同權同利同定價機制之后,對上市公司監管提出挑戰和新的機遇。新的公司法和證券法將于2006年1月1日實施,國務院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頒布實施,制定上市公司監管規范將是夯實證券市場基石的一項關鍵任務。為此,必須對上市公司監管有效性進行一番理論和實踐的探索。筆者以為,構建新公司法和證券法體系下上市公司監管制度,要在理論上加以重構,同時要處理好有關法規制度的替代與銜接。
上市公司監管理論框架
上市公司監管不能為監管而監管,不能以對少數惡意違規公司的整治作為監管的常態。上市公司監管既要懲處惡意違規,又要致力于促進信用累積、價值增長、公司治理水準和專業服務水準的提升。為此,下述九點不得忽視:
上市公司監管的目標與監管任務的動態統一。上市公司監管的底線目標是致力于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致力于給投資者一個合規盡責的董事高管層。這些上市公司監管的目標與即期的監管任務應保持動態銜接。
上市公司有限監管與監管盡責相對稱的原則。監管是有成本和代價的,在時間和監管資源相對有限的條件下,應突出重點,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個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著眼少數惡意違規者還是著眼于上市公司整個群體。為此,應確立一個“底線監管”原則,不以犧牲市場主體的本位功能和中介機構的制約功能為代價,也不以犧牲市場創新為代價,還要防止和約束隨機的不當的監管干預行為以及監管者的道德風險,防止過度監管。這樣做,是為了考慮監管成本,講究監管效率,恪守監管盡責底線。
上市公司監管市場化取向。上市公司監管要調動和發揮包括投資者、上市公司董事高管、中介專業人士、自律協會和新聞媒體等多元市場參與者的作用,監管不是替代市場,而是釋放市場或私權的能量,順應市場的共同和長遠利益。這一原則在現實中往往缺乏監管人員的自覺,從而也是監管效率受掣的重要原因。
轉向上市公司董事主導型公司治理模式。防止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是發展中國證券市場的基本任務。隨著資本市場深化發展,上市公司治理模式越來越由股東主導型模式轉向董事主導型模式,維護董事高管的專業人格,約束內部人的道德風險,弱化大股東對公司董事高管的“傀儡”式操縱,這是上市公司監管的重要依托。為此,目標是維持上市公司風險控制和合規的恰當基準,改進董事高管的決策效率和創新能力。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