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2-05 00:00 來源:中華財會網
——企業文化在IT產業中起什么作用?IBM咨詢公司1993到1995年間對《財富》500家大型企業中37家的調查顯示,一個企業的文化直接影響著它的運作與成功。
----《企業文化與業績》一書的作者JohnKotter和JamesHeskett指出,IT企業的企業文化的"應變性"、或者說"適應性"越強,就越有利于關鍵的企業管理過程,這些過程包括體系結構的開發、傳統體制的轉換、項目商業價值的評測、IT規劃對業務的支持等等。
----所謂"適應型文化"應包括以下內涵:
能積極影響行為的目標和價值;
員工對領導有信心;
客戶和員工對股東的重視;
鼓勵創新和適度冒險;
把競爭當作企業外部的關注焦點,等等。
----適應型文化是一種求變不求穩的文化,在行為模式和價值觀上與因循守舊、抵制變化的企業文化大相徑庭。一個企業的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工作業績和效率與企業文化緊密相關。
適應型文化的成功范例
----一家金融服務公司,企業文化具有高度的適應性,IT機構的工作重心放在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技術體系上,并以此作為競爭優勢的來源。該企業的IT部門不把時間浪費在成天開會討論如何管理體系結構問題上,而是成功地運用等位壓力,使應用軟件開發人員遵從公司的框架要求。結果,該公司的業務人員一直秉承他們的傳統體系,視之為公司體系結構的一部分,當作"傳家寶"。
----另一家作為適應型文化典型的公司,自己不搞IT技術項目,所有項目都是業務項目,技術只作為其中的一個成份。主辦人員對項目的成功及效益負有責任,并擁有很大的自主權,這與許多公司盛行的IT部門與業務部門是"我們與他們"的感覺形成鮮明的反差。
----適應型文化可以改變公司的核心能力。有一家公司的IT部門幾年前決定自己應該獨立運行,而且像對待外部供應商一樣評測其能力,建立客觀的、以市場價值為標準的許測方法,對其工作進行評測,對個人的評測標準則采用個人在業務項目中投入時間的百分比。
----為完成上述重大轉變,IT部門領導采取出現問題對事不對人的做法,展開集體討論,研究創新的方法和手段,實現共同的目標。
如何培育適應型文化
目標和價值的內在化。IT部門大都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價值觀,或者說擁有影響人們行為的共同信念。在適應型文化中,員工不但了解這些目標,而且身體力行,為目標的實現而積極努力。研究發現有兩種方法可有效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一種是把員工的業績與公司的目標聯系在一起進行評測;另一種是IT負責人使其目標和價值內在化,并通過自己的行動予以展示。
溝通。在有些案例中,員工相信他們的IT領導,原因在于他們了解并贊同公司的目標和方向。適應型文化的特征來自于企業頂層,包括CEO、CFO和CIO的強有力地、清晰地并且反復地交流與溝通。
眼光向外。80年代許多公司養成了一種強烈的內視習慣:管理人員太忙,顧不上與客戶和員交談。傳統的管理人員強調秩序、控制和減少風險。而過去十年來情況發生了劇變,客戶已成為須臾不可忽視的焦點,管理人員應該學會如何開展合作,組建協作團隊。
鼓勵創新和適度冒險。禁錮型文化窒息創造性,由于害怕失敗和被懲罰,人們一般不敢去冒險,而適應型文化鼓勵員工冒險并提倡創造性思維。新形勢下IT管理者應該成為IT領導者,讓員工更深入地理解目標的含意,明確哪些風險可以冒,而且知道自己的努力會得到支持。一旦員工勇于創新,工作上就會出現重大改進和質的飛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適應型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建造起來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但是,適應型文化所收獲的碩果值得人們思考和實踐。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