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06 00:00 來源:羅寧
軟件產業是進行軟件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和信息技術服務的技術產業,是智力與知識高度密集的產業,是知識經濟最典型的代表行業。它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已廣泛滲透到第一、二、三產業,成為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更新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發展軟件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印度是世界上軟件產業發展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在其軟件產業的成功中,風險投資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據2001年9月份剛剛考察過印度軟件企業的ccid研究部主任龔曉峰博士介紹,印度的風險投資與軟件人才是拉動印度軟件業發展的兩駕馬車。那么,在培育我國軟件產業這棵青樹苗時,風險投資究竟能做點什么?
青樹提藤時
由于風險投資具有高風險性,它必須尋找到具有較高收益預期的項目才能彌補其高風險性,所以它的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風險投資所追求的目標,就是高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后所能夠獲取的高資本收益。
有專家認為,對于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而言,資金和人才缺乏確實是重要障礙,但不是最大障礙。最大的障礙在于我們沒有優良的投資項目。也就是說,我國風險投資業缺乏的不是可以提供資金的樹藤,而是缺乏可以依靠的樹。
從行業角度看,能夠吸引風險投資的行業需要具備這樣幾個特征:成長預期好、風險高且有足夠的人才支撐。我國的軟件產業不僅具有上述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一直是國家大力支持的產業。在2000年6月國務院發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從投融資、稅收、產業技術、出口、收入分配等十個方面明確了國家扶持軟件產業發展的強有力政策措施。積極鼓勵風險投資增加對軟件產業的投資,一方面能促進軟件產業這棵樹苗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風險投資藤”也能隨著樹苗的成長而生長。
久旱逢甘露
近幾年,我國的軟件產業保持了穩健、快速的發展態勢,自1996年以來,我國軟件業銷售額年均增長25.7%,增長速度是同期gdp的三倍,尤其是2000年,比1999年增長了33.5%,軟件產業銷售額占整個計算機市場的比例由1997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26.5%.但與此同時,我國軟件產業發展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國軟件產業缺乏足夠的發展資金,企業規模普遍偏小。
有資料顯示,我國軟件產業雖然形成了一批大型企業,但仍以中小企業為主。據2001年上半年信息產業部與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的一項全國軟件產業調查數據表明,在接受調查的2392家軟件企業中,200人以下的軟件企業有2100多家,占全行業企業數量的92%左右。
如果從1985年算起,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了。據調查統計,至2001年底,我國風險投資機構已經超過120家,這些機構擁有的資金總規模已突破400個億,其中廣東省科技創業投資公司和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共掌握資金100億元左右。
從整個產業來看,適當延長這場“婚約”的期限,可以讓風險投資業在軟件產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此,可以通過運用不同的稅收優惠來鼓勵風險投資更長久地留在“聯姻”中。
盡管2001年全球風險投資都經歷了一個嚴寒的冬天,但中國的風險投資卻春意盎然。在今年12月清科公司主辦,北京創業投資協會、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北京中關村技術交易中心協辦的“2001年中國創業投資年度論壇”上,主辦方介紹說,2001年創業投資公司在中國大約投資了220家企業,總投資額達到40多億元。會上一位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認為,隨著新一年的到來,風險投資業將恢復對it業的信心,預計2002年對整個it業投資的增幅將超過兩位數,達到11.3%.
對于被資金短缺問題困擾的我國軟件產業來說,國內外風險投資的支持不啻于久旱后的一場甘露。
頭頂遇石頭
離開了陽光,樹苗無法成長,但如果陽光太多,也能把樹苗曬死。同樣,久旱過后的甘露能拯救樹苗的生命,但如果來的是一場冰雹,對樹苗而言就是一種災難。
與傳統投資不同,風險投資最明顯的特征就在于它的高風險性和高收益性。高風險性意味著風險投資存在著很大的失敗風險,投資項目失敗,不管是對于風險投資公司還是對于風險企業而言,其成本都不是一個“高”字就可以概括的。而如果項目最終成功了,高收益性就將凸現出來,即風險投資公司通過某種方式退出,順帶還捎上一大塊收益。
對于風險投資家而言,投資項目成功并最終實現了高額的投資回報,這是他們的追求目標,而對于接受投資的企業而言,則意味著它們要為接受這些投資而付出高昂的代價,承受著較高的資金負擔。
風險投資基本不做長期投資,它往往只是通過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和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將其重新包裝后,出售給其他公司或直接上市。一般而言,公開上市一年后,風險投資便會拋出手中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28%,公開上市第三年后,只有2%的風險資本會持有上市公司超過5%的股票。
對風險投資家而言,其目標毛利率是14%~50%,并期望到五年后,能以15倍以上的市盈率套現,獲得10倍的初始投資價值。再加上在風險資本企業中享有的特殊地位,企業一般每年要為所獲得的風險投資支付50%以上的利息,對于企業而言這實在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以美國為例,它的風險投資的投資者一般都是些大機構,如養老基金、金融公司、保險公司及大學的基金會等。他們一般都僅將所掌握的一小部分投資于高風險的風險投資,而預期的收益率卻要超過每年25%到35%,當得不到這么高的收益率時,他們就會考慮撤資。可見美國風險投資的籌資成本是很高的,而接受風險投資的企業,當然就得承擔更高的資金成本負擔了。
在中國,許多中國的風險投資家在認識風險這個問題時,存在明顯的誤區。一方面過分擔心風險投資過程中的高風險,總希望可以投一筆中一筆,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以至于遲遲不能做出決定。另一方面又不能良好地控制投資過程中出現的風險,由于經驗的限制,當投資過程中風險真正出現的時候,反而顯得手忙腳亂,要不就是孤注一擲。
另外,傳統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環境,也影響著投資家的理念。因而,我國風險投資的成本就顯得格外的高。
“聯姻”為雙贏
在軟件產業與風險投資“聯姻”之前,我們還需要為它們二者的結合做一些鋪墊,并幫助解開它們之間的疙瘩。
“住房”問題。風險投資與軟件產業結合后,需要一個比較舒適的生存環境。為此,需要加強促進軟件產業和風險投資發展的環境建設,運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為它們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當前最迫切的就是要加強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嚴厲打擊盜版行為。
“彩禮”問題。在風險投資與軟件產業結合的過程中,最大的阻力一般來自于投資回報。如果這份“彩禮”太低,風險投資家就不愿“出嫁”其資金;如果太高,則沉重的經濟負擔可能會促使這場“婚姻”早早夭折。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解決:首先,積極拓寬風險資金的來源渠道,尤其是充分利用好加入wto的這個契機,積極引導外國風險投資資金進入中國;其次,積極降低風險投資的風險,運用適當的稅收優惠措施來支持它的發展,增強風險企業的贏利能力。
“婚姻期限”問題。從本性上,風險投資從不一生一世只“愛”一個軟件企業,兩者的“聯姻”遲早會解散。事實上,只要軟件企業通過這場“聯姻”成長和成熟起來,這場“聯姻”就是成功的,不管“婚姻期限”是十幾年、幾年還是一年半載。但從整個產業來看,適當延長這場“婚約”的期限,可以讓風險投資在軟件產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此,可以通過運用不同的稅收優惠來鼓勵風險投資更長久地留在“聯姻”中。例如,風險投資家成功退出后,如果他繼續投資于軟件產業,則相應的收益可以全部或部分免稅。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