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0 00:00 來源:證券時報·羅周
全國政協經濟組討論氛圍一直十分活躍,在這一組里聚集了經濟學家、金融界高級官員、企業家。“國家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資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性質問題”成為辯論的焦點。參與者有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郭樹清、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孫昌基;還有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國家外經貿部原副部長、華潤集團原董事長谷永江。
為何動用國家外匯注資?
郭樹清:國家外匯儲備有兩大功能,一是維護國際收支平衡,二是防范金融風險。四大國有銀行改制涉及全國人民的利益,所以動用了全國人民的資產。
動用國家450億美元外匯儲備注資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作用補充資本金,有兩項規定:一、這筆資金銀行不能輕易動,而且還要保值增值;二、兩家國家銀行要按國家外匯管理局運營資金的平均收益上交外管理局,所以注資有合理的回報,等于支付了利息。
是注資還是參資?
秦曉:給兩家國有銀行的450億美元,是注資還是借款?
孫昌基:注資。
秦曉:注資怎么還付息?
孫昌基:作為回報和分紅。而且這個回報,對兩家銀行的壓力也很大。國有銀行要上市,引進戰略投資機構,他們希望接受好的資產狀況,把17%的不良資產核銷掉。
陳清泰:現在注資的目的是什么?
郭樹清:改制。
陳清泰:改制的目的是新制度代替舊制度,那分紅又是什么呢?
秦曉:這相當于優先股了。
陳清泰:現在分紅不就是同股不同權了嗎,到底是注資還是參資?
郭樹清:原來這兩家很行都有國有資本,中行有2000多億,歸財政部管,金融系統沒劃歸國資委。
我們的方案是這樣的,要把原來的賬面資本2000多億,當年形成的收益和撥備準備金,全部用于沖銷壞賬,現在資本金就正好是正負零了,我們的底子就清楚了。
注資的目的有三個方面:一是注資為了起步,銀行改制需要資金;二是引入外部審計,對資產狀況和負債進行全面審計,要干干凈凈;三是引進國際戰略投資機構,可能是匯豐,也可能是花旗,或者其它戰略機構。
所以,現在的資本金就重新注冊,成立了一家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單位有國家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大股東,行使出資人收益。
不良資產如何形成的?
孫昌基:銀行不良資產的產生的確很復雜,過去計劃經濟,銀行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管家角色。
在不良資產中,外匯不良貸款是最大的,主要是外貿公司,這些貸款大部分打了水漂。而且,我國許多外貿公司資本金是沒有的,都靠銀行借貸,所以有1000多億的不良資產是外貿公司形成的,中央幾家外貿企業還不錯,主要是省里、縣里的那一塊基本全完了。實事求是地講,過去的計劃經濟帶給銀行很重的包袱。
秦曉:銀行不良資產的是1992年以前,還是1992年以后?據我所知,是1992年以后。
孫昌基:雖然是1992年以后,但在金融系統1992年還有很多計劃經濟的手段,而且這些不良資產多數是1992年前滾過來的。
流通領域的舊賬一直沒有動過,內、外貿易從未沒改革過,國家這次希望一次性考慮和研究解決方案。
秦曉:貿易既然形成這樣大的不良資產,為什么不破產?
孫昌基:沒有解決渠道。形成不良資產,當然也有銀行管理不善的問題,主要是企業誠信和社會道德風險。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