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公司采購一批商品,沒有采購發票,可以正常入賬庫存商品嗎?



沒有采購發票的商品理論上是不能正常入賬為庫存的,因為發票是確認交易真實性和進行稅務申報的重要憑證。如果沒有發票,會影響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稅務合規性。建議盡快補齊相關發票。
2024 11/07 22:02

84784982 

2024 11/07 22:13
老師回答的太官方了

堂堂老師 

2024 11/07 22:15
明白,我來說得直接一些。沒有發票,就沒法證明你的采購是合法合規的,也不能把這批貨正常記進庫存。這樣做會有稅務風險,也影響賬目清晰。最好是盡快弄到發票,這樣賬務上才能說得通。

84784982 

2024 11/07 22:16
@從會計準則的角度沒有發票一樣要做賬,只是所得稅前不能扣除。

堂堂老師 

2024 11/07 22:18
確實,從會計準則來看,即使沒有發票,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反映資產的增加,即入賬為庫存商品。但這種做法在稅務處理上會有問題,因為沒有發票,所得稅前這部分支出不能扣除。所以,雖然可以做賬,但稅務上不被認可,存在一定的風險。

84784982 

2024 11/07 22:24
那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調增不就可以了嗎?

堂堂老師 

2024 11/07 22:25
是的,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如果發現有未能提供發票的采購成本,可以通過調增的方式來處理,確保稅前利潤符合稅法規定。這樣做可以合法納稅,但最好的做法還是盡量保持采購流程的完整性,包括獲取相應的發票,以避免未來的稅務風險。

84784982 

2024 11/07 22:42
如果只有入庫單和銀行流水,是可以正常入賬的吧?

堂堂老師 

2024 11/07 22:43
對,如果有入庫單和銀行流水作為交易和支付的證據,這些也可以支持你將商品入賬為庫存。但仍然需要注意,沒有正規發票,這部分成本在計算所得稅時可能無法扣除。所以,盡管可以入賬,但在稅務處理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限制。

84784982 

2024 11/07 22:45
如果只有入庫單呢?沒有資金流,也沒有票流,沒合同流,后期有什么方法可以補救?后期有什么方法可以補救?

堂堂老師 

2024 11/07 22:47
如果只有入庫單,沒有資金流、票據和合同,這種情況下入賬會比較困難,因為缺乏足夠的證據來證明采購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后期補救的話,可以嘗試聯系供應商補齊發票和合同,確保交易的合法性和賬目的準確性。同時,確保資金流的證據也能對應上,這樣才能更好地符合會計和稅務的規定。

84784982 

2024 11/07 22:53
那就會出會銷售在前,采購在后的情況,比如10月銷售的商品,但采購是在11月份,采購的資金流和發票流日期都在11月份,這樣做賬沒問題嗎?

84784982 

2024 11/07 22:55
不太符合常規邏輯,這樣補救在稅務和賬務上有沒問題?

堂堂老師 

2024 11/07 22:56
這種情況下,銷售在采購前實際上涉及到庫存的管理和賬務處理時序問題。從會計原則上講,應當在商品所有權轉移時確認銷售,而采購則應在取得商品時確認。如果銷售已經發生而采購在后,理論上可以調整庫存賬面數據,但這需要在會計政策中有明確規定,并確保所有交易都能得到適當的文件支持。
在稅務審計時,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關注,因為它可能影響所得稅的計算和繳納。建議保持交易的時間順序一致性,確保所有的銷售和采購活動都有充分的文件支持,以避免可能的稅務風險。

堂堂老師 

2024 11/07 22:57
這種情況下,銷售在采購前實際上涉及到庫存的管理和賬務處理時序問題。從會計原則上講,應當在商品所有權轉移時確認銷售,而采購則應在取得商品時確認。如果銷售已經發生而采購在后,理論上可以調整庫存賬面數據,但這需要在會計政策中有明確規定,并確保所有交易都能得到適當的文件支持。
在稅務審計時,這種情況可能會引起關注,因為它可能影響所得稅的計算和繳納。建議保持交易的時間順序一致性,確保所有的銷售和采購活動都有充分的文件支持,以避免可能的稅務風險。

84784982 

2024 11/07 23:09
老師,能不能說得簡單明了,太官方了,老師,我的理解是,這樣做也可以

堂堂老師 

2024 11/07 23:12
好的,簡單來說,雖然你的操作在實務中有時會發生,但最好避免銷售在前采購在后的情況。這樣做雖然可以通過賬務調整反映,但在稅務審查時可能會引起問題。盡量保持采購和銷售的時間一致,這樣更規范,避免未來的麻煩。

84784982 

2024 11/08 08:09
簡單來說,這銷售在前,采購在后,在會計準則的角度來說,是可以這么操作的,但在稅法的角度會有風險,對嗎?商品入庫的時候,掛應付賬款,待后期補回發票的和資金流的時候,就沖應付賬款,這樣不就合理了嗎,老師

堂堂老師 

2024 11/08 08:11
對的,你的理解是正確的。從會計的角度看,可以通過掛賬應付賬款的方式先記錄庫存,等到后期補齊發票和資金流后再沖銷應付賬款。這樣操作在會計處理上是可行的。但確實如你所說,在稅法角度,如果審計時發現銷售在前采購在后,可能會有稅務風險。所以,盡管會計上可以這樣操作,但還是要注意管理好相關的稅務風險。

84784982 

2024 11/08 08:18
審計時發現銷售在前采購在后,我也交稅了啊,我也沒有偷稅漏稅啊,還會有什么風險呢?老師

堂堂老師 

2024 11/08 08:20
好問題!即使你已經按規定交了稅,銷售在前采購在后的情況主要可能引起的風險是關于庫存和收入確認的時間點問題。稅務審計時可能會對這種時序不一致的情況進行更細致的審查,懷疑庫存或收入可能被不當調整。這不一定意味著偷稅漏稅,但可能會被要求提供更多證明材料來驗證交易的真實性和合規性。所以,盡量保持銷售和采購的時間一致性,可以減少這種風險。

84784982 

2024 11/08 08:23
所以,這種情況只能先暫估入庫,后期待發票流和資金流補過來后,再沖暫估?

堂堂老師 

2024 11/08 08:26
是的,你的做法是可行的。先進行暫估入庫,記錄應付賬款,然后在后期補齊發票和資金流后,再進行相應的賬務調整,沖銷之前的暫估記錄。這樣既保證了會計記錄的及時性,又能確保最終的賬務處理的準確性和合規性。這種做法有助于保持財務數據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