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遞延收益可以講下免稅收入跟應稅收入的原理嗎,賬面價值跟計稅基礎為啥一個相等一個不等?



1.遞延收益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準則確認的應在以后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即遞延收益屬于未來的收益
2.如果是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屬于免稅收入的,不會構成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而如果屬于應稅收入,收到時會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2023 10/20 09:44

84784976 

2023 10/20 09:45
我不懂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有何差異 可以舉例子說明嗎 說著一大堆官方的還是不懂

若若老師 

2023 10/20 09:52
比如說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資產在稅法規定下的價值,賬面價值則是會計賬簿上記錄的價值,因為會計和稅法對資產的確認、計量、折舊、攤銷、減值等方面存在不同規定,導致資產的入賬價值、折舊方法、折舊年限、減值計提等不同,從而影響了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比如我們買入了一臺設備100萬,會計口徑上計提折舊是10萬,而稅法口徑計提的折舊是20萬,此時就會導致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一致,產生遞延所得稅

84784976 

2023 10/20 10:41
我的意思是舉個遞延收益的例子 免稅收入 應稅收入情況下的 你說的這些我都會

若若老師 

2023 10/20 10:56
(不征稅收入情形 )
1).收到政府補助時,尚未結轉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100
貸:遞延收益 100
不征稅的遞延收益,當期稅法也不用納稅調增視為一次性確認了收入。后續發生的成本費用要納稅調增、轉營業外的遞延收益要納稅調減,一增一減相當于對未來可抵扣的凈影響為0(下面2)具體舉例)。
因此賬面價值=計稅基礎,無暫時性差異,不涉及遞延稅。
2).假設為收益相關的補助,且次月滿足補助條件一次性結轉營業外收入
借: 遞延收益 100
貸: 營業外收入 100
因達到補助要求,發生了120的研發費用,均為工資。
借:研發費用 120
貸:應付職工薪酬120
此時,因這項政府補助確認的營業外收入,需納稅調減100;相關的費用以100為限只能稅前抵扣20,會計利潤中實際列支了120,相當于納稅調增100,一正一負對會計利潤凈影響為0。遞延收益賬面為0了,后續也不涉及其他可抵扣事項,過程無遞延稅影響
( 征稅收入情形)
先說結論,即需要納稅的政府補助形成的遞延收益,需要考慮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100,計稅基礎為0。類似于預計負債實際發生損失時,稅法才允許抵扣 )
借:銀行存款 100
?貸:遞延收益 100
與不征稅收入不同,因為此時的遞延收益后續轉營業外收入時,不用納稅調減,相應發生的成本費用也無需納稅調增
反而是實際發生成本費用時,才允許稅前列支,相當于未來可抵扣100(因稅前列支減少應納稅所得額100 )
更進一步,實質上這里的遞延收益,就是以后期間待轉損益的金額,既然可預見的未來期間一定要轉損益,只是個時間問題
稅法上在收到補助款當期,就一次性確認收入,要納稅調增。增加了當期所得稅的稅負,后續期間遞延收益賬面為0時(全結轉至收益了 ),暫時性差異得以消除( 因為針對這筆補貼最初已經納稅調了100了,后面遞延收益轉多少收入,都不再重復征稅需納稅調減)。
a.根據賬上的遞延收益確認遞延稅資產
借:遞延稅資產 100*25%=25
? ?貸:所得稅費用 25
b.遞延收益結轉掉后,賬面余額為0,遞延稅資產轉回
借:所得稅費用 25
? 貸:遞延稅資產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