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府辦發[2006]36號
頒布時間:2006-03-23 13:07:31.000 發文單位: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作部門:
《貴陽市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項目(第三周期)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貴陽市“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項目”(第三周期)實施方案
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是我國實現《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國婦女發展規劃》的重要目標和主要難點問題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于2000—2005年持續在息烽縣、清鎮市、開陽縣、修文縣、烏當區、花溪區等6個區、市、縣開展了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項目。項目實施6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和廣大婦幼衛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項目目標基本得以實現,全市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由1999年的153.15/10萬、25.56‰下降到2005年的47.19/10萬、12.52‰。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市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仍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為提高我市婦女兒童健康保健水平,實現新時期《兩綱》目標,市委、市政府決定,2006—2008年在原6個項目區、市、縣繼續開展“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第三周期)項目”,現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如下:
一、項目時間
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二、項目目標
(一)主要目標
1、孕產婦死亡率以縣為單位下降到45/10萬;
2、嬰兒死亡率以縣為單位下降到18‰;
3、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以縣為單位下降到1‰以下;
4、農村住院分娩率≥90%
5、農村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8%;
(二)支持性目標
1、消毒接生率100%;
2、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到98%;
3、縣、鄉醫療保健機構人員“三基”考試考核合格率98%;
三、項目內容
(一)人員培訓
1、采取集中理論學習和臨床帶教方式,由市、縣兩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保健機構對縣級醫療保健機構產科骨干和鄉級產科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集中理論學習時間為1個月,臨床帶教時間為4個月。通過理論學習和上級醫師的臨床帶教,使縣級醫療機構和中心鄉(鎮)衛生院產科人員具備處理孕產婦難產的能力,掌握產科出血的防治、產科合并癥的處理、產科急救技術、剖宮產技術和新生兒窒息復蘇等技術;使一般鄉衛生院產科人員具備處理孕產婦順產的能力,掌握孕產期保健管理、高危孕產婦的篩查和管理、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常見產科急癥的搶救和轉診前的緊急處理等。
2、采取分片方式對村級婦幼保健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使其掌握孕產期保健管理、高危孕產婦的篩查管理和轉送、健康教育宣傳等,進一步提高其業務水平。
(二)監督指導
采取分級指導的原則,重點對項目管理、人員培訓、資金使用、危急孕產婦的搶救、貧困救助、限價收費、健康教育宣傳、項目目標的實現等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各項目區、市、縣級婦幼保健人員和產科骨干要經常下鄉、村指導業務,將良好的技術、規范的管理和科學的知識帶到基層,幫助基層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監督指導頻率為市對縣、縣對鄉每年各進行6次,鄉對村每年進行12次,覆蓋所有項目縣、項目鄉和所有項目村。
(三)建立救助基金
1、建立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基金。為提高住院分娩率,保證每一例農村孕產婦和高危孕產婦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搶救,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給予生活、交通以及危重搶救費用的補助。補助標準為每例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100元,剖宮產補助180元。
2、建立市、縣兩級危重癥孕產婦搶救基金。經逐級轉送到各項目縣孕產婦急救中心和市婦幼保健院搶救的危重癥孕產婦醫療費,可視情況分別從市、縣兩級危重癥孕產婦搶救基金中報銷(在縣級急救中心搶救的由縣級基金報銷,在市婦幼保健院搶救的由市級基金報銷)。
3、設立村級衛生人員轉送誤工補助基金。為使村級婦幼保健人員盡快轉變職能,大力提倡住院分娩,鼓勵村級婦幼保健人員或村衛生人員護送產婦到上級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對村級衛生人員轉送產婦誤工進行補助。補助標準為每護送一例產婦到上級醫療機構住院分娩補助20元,補助費由接產的醫療保健機構支付。
4、制定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接生限價收費標準。為鼓勵農村孕產婦到鄉級以上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提高農村住院分娩率,對每例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實行限價收費。收費標準為:鄉級醫療保健機構平產接生限價收費100元(含產程觀察、陰道檢查、肛門檢查及臍帶處理和三天床位費);縣級醫療保健機構平產接生限價收費300元(含產程觀察、陰道檢查、肛門檢查及臍帶處理和三天床位費),剖宮產限價收費1200元(含硬膜外麻醉費和手術費,不含術后治療、藥品費)。各項目縣、鄉(鎮)要通過張榜或通過媒體公布限價收費標準。
(四)高危孕產婦篩查和管理
建立縣、鄉、村高危孕產婦管理系統。各級婦幼保健人員要加強圍產期保健工作,嚴格把握早孕建卡的關鍵環節,對各期孕產婦進行高危妊娠篩查、評分、登記、管理,建立高危轉診和隨訪制度,在有條件的醫療保健機構由主治醫師開設高危門診,防患于未然,杜絕高危孕產婦因得不到及時指導和救治而死亡的情況發生。
(五)建立和完善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
建立和鞏固由村、鄉、縣醫療保健機構組成的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保證危急重癥孕產婦能及時轉診。為確保急救“綠色通道”的暢通,“綠色通道”成員單位要完善各項制度,制定具體措施,公布急救電話,使急救任務落實到人。此外各級婦兒工委、計生和衛生部門要成立一個由行政人員組成的緊急轉診支持系統,負責轉診時的人力、車輛安排和醫院聯系等工作。
(六)健康教育
各級婦兒工委和衛生部門要密切配合,通過各種形式大力開展健康教育,采取宣傳母嬰保健知識、公布急救電話、限價接生、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等各項政策措施,提高廣大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利用衛生服務的能力。
(七)加強產科建設
各項目區、市、縣要按照《貴陽市助產技術服務單位產科質量標準及評審方案(暫行)》要求,加強產科建設,利用“降消項目”和農村衛生機構設備資金,為縣、鄉醫療衛生機構配置必要的產科設備。在選派有關產科技術人員到市級集中培訓的同時,采取派出進修、舉辦培訓班、召開例會、以會代訓、專家講座等形式對縣、鄉、村婦幼保健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通過培訓,使縣、鄉醫療保健機構人員“三基”考試考核合格率達98%以上。
四、項目經費預算及管理
項目總經費為6477116元,由市、縣兩級按6:4進行匹配,其中:市級承擔3886270元,縣級匹配2590846元。
(一)項目活動經費預算(詳見附表)
1、培訓費:(1)培訓教材及會議資料費:30000元。
(2)縣、鄉級業務培訓費:600元×(6縣﹢71鄉)×1人×5月=231000元。
(3)村級業務培訓費:40元×1214村×2天=97120元。
2、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費:(17167人-17167×7%)×100元×3年=4789593元。
3、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剖宮產救助費:(17167×7%)×180元×3年=648913元。
4、監督指導費:市級6次×30元×6人×6縣=6480元×3年=19440元
縣級6次×20元×3人×71鄉=25560元×3年=76680元
鄉級6次×10元×2人×1214村=145680元×3年=437040元
5、中、終期評估費:19000元
6、健康教育費:128330元
(二)項目經費管理
市級承擔及各項目區、市、縣匹配資金為實施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專項資金。每年各項目區、市、縣按比例將配套經費上繳到市衛生局指定帳號,由市衛生局統一管理,統一報銷,專款專用,其使用范圍為項目培訓、監督指導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
1、監督指導費和中、終期評估費的報銷,由市衛生局按標準劃撥到各區、市、縣衛生局統一支付。
2、培訓費的報銷,由市衛生局統一支付。
3、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費的支付采取逐級報銷方式進行,其程序為:村婦幼人員將《貴陽市農村孕產婦救助資金申請表(三聯單)》發放給本村孕婦,孕婦填寫申請表前兩欄后,交村委會簽字蓋章,孕婦住院分娩時,持蓋章后的申請表到鄉或縣級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由接產單位當場一次性補助平產孕產婦100元,剖宮產孕產婦補助180元。醫療保健機構在救助申請表有關款項中填寫孕產婦住院分娩期間各項費用開支情況和救助減免情況,申請表必須有本人(或家屬)簽字,然后將此表報各項目區、市、縣衛生局或婦幼保健所(站)審查兌現。此救助費每季度報銷1次,報銷時間為次季度第一月10日前,各區、市、縣衛生局將上季度審查兌現后的救助名單和匯總表報市衛生局基婦處審查撥款。
4、經逐級轉送到各項目區、市、縣孕產婦急救中心和市婦幼保健院搶救的危重癥孕產婦醫療費的報銷,由實施搶救的單位寫出搶救經過和報告,與孕產婦醫療費交費、欠費單據復印件一起交所在轄區市衛生局審核報銷;經逐級轉送到市婦幼保健院搶救的危重癥孕產婦醫療費的報銷,由市婦幼保健院寫出搶救經過和報告,與孕產婦醫療費交費、欠費單據復印件一起交市衛生局審核報銷。
為使我市息烽縣、開陽縣和清鎮市三個國家級“降消項目”縣、市報銷程序與全國“降消項目”同步進行,三個項目縣、市的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在享受市級救助的基礎上,再享受省級救助。
5、經費支付憑據的管理
各項目區、市、縣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要求,保留有關憑據、憑證,隨時接受財政及審計部門的檢查。
(1)監督指導費和中、終期評估費的報銷憑據。由市衛生局下達撥款通知書,各區、市、縣衛生局按財務要求保留監督指導費和中、終期評估費的支付憑據。
(2)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費報銷憑據。市級保留各項目區、市、縣衛生局的收款憑據、救助名單和匯總表,各項目區、市、縣衛生局保留救助申請表(第三聯)、本縣救助名單和匯總表,各鄉鎮衛生院和醫療保健機構保留救助申請表(第二聯)、本鄉(單位)救助名單和匯總表,獲救助產婦保留救助申請表(第一聯)。
五、保障措施
(一)《母嬰保健法》明確規定,發展母嬰保健事業是各級政府的職責。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婦幼保健工作的領導,保證項目匹配資金到位,將項目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積極動員社會、部門和家庭共同參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項目活動,提高本地區婦女兒童保健水平。
(二)由市衛生局、市婦兒工委牽頭制定市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項目(第三周期)項目活動計劃并組織實施,技術指導小組由市婦幼保健院和圍產保健協作組有關人員組成。各區、市、縣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該項目第三周期具體實施方案和限價接生收費標準并組織實施。
(三)各級衛生部門要與各級婦兒工委積極配合,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動員各有關部門和全社會加大對婦女兒童健康的關注與支持,宣傳母嬰安全的各種信息,以取得強有力的政策保證和環境支持。
(四)穩定基層婦幼衛生隊伍,發揮婦幼衛生三級網絡作用,保證鄉鎮衛生院至少有2名婦幼保健工作人員,每個村有1名婦幼保健員。
(五)落實婦幼保健員報酬,按照《中共貴陽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筑黨發(2003)30號)要求,市、區按1∶1比例落實村婦幼保健員每人每月100元的補助報酬。
(六)加強孕產婦系統管理,加強流動人口孕產婦管理,加強高危孕產婦的篩查和管理,全力促進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
(七)通過各種形式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廣大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利用衛生服務的能力。
六、項目各級衛生人員的職責
(一)市級人員職責
1、掌握項目進展情況、指標完成的進程及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協調幫助解決。
2、負責對項目進行技術指導和檢查評估,并將檢查結果及時反饋。
3、協助各項目區、市、縣完成項目目標及縣、鄉兩級培訓。
4、按項目活動計劃的要求報銷和轉撥項目經費,并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縣級衛生人員職責
1、按照市級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建立有關組織制度。
2、負責項目活動內容的實施及鄉級培訓。
3、縣婦幼保健機構及時掌握全縣各鄉(鎮)項目進展情況,掌握各鄉活產數、高危孕產婦數、孕產婦死亡數、住院分娩數及非住院新法接生率等基本情況。對每例孕產婦死亡原因進行調查核實和評審。
4、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對各鄉(鎮)衛生院項目進展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協助鄉完成村級接生員的培訓。
5、按項目計劃要求,負責對全縣各鄉(鎮)項目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6、每季度召開一次婦幼衛生例會。
(三)鄉級衛生人員職責
1、按項目計劃要求,中心鄉鎮衛生院助產人員應具備產科急救和難產手術處理能力,一般鄉鎮衛生院助產人員應具備高危篩查的能力和處理平產的能力。
2、負責對全鄉村級接生員(保健員)進行培訓,每月召開一次婦幼衛生例會。
3、掌握各村活產數、高危孕產婦數、孕產婦死亡數、住院分娩數及新法接生數,記錄并及時匯總上報縣婦幼保健機構。
4、對每例孕產婦死亡親自核實調查、填寫上報有關資料。
5、到各村對村級人員孕產期保健和消毒接生工作質量、健康教育開展情況進行監督指導。
(四)村級婦幼保健員職責
1、村級婦幼保健員要轉變職能,除對交通不便、急產的情況提供新法接生外,不再承擔接生任務,應向保健員職責轉變。
2、及早發現和登記全部孕產婦,并提供基本的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服務。
3、按照村級“孕產期危險因素評分表”對全部孕婦進行逐一初步篩查,對篩查出的高危孕產婦要作出具體指導意見。
4、動員、護送孕婦住院分娩,對有危險因素的孕婦必須親自護送其住院分娩。
5、定期參加鄉級例會,并向村民委員會及時報告孕產婦情況和需求。
七、項目進程
2006年1—2月: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召開“貴陽市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項目(第三周期)”啟動會。
2006年3月:全面實施“貴陽市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項目(第三周期)”。
2007年6月 中期評估
2008年12月 終期評估
項目實施中期和終期要針對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幅度、住院分娩率上升幅度以及相關指標制定統一的方案進行評估和評審。根據評審結果,市項目辦將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