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府辦發[2006]38號
頒布時間:2006-03-25 13:05:04.000 發文單位: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工作部門:
《貴陽市十一五期間兩萬頭奶牛發展規劃》已經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OO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貴陽市十一五期間兩萬頭奶牛發展規劃
根據《中國食品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和省、市關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為加快我市奶業產業化進程,促進奶牛養殖小區建設的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現代農業,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貴陽市“十一五”期間2萬頭奶牛發展規劃。
一、奶業發展基本概況
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畜牧業大省的有關要求,我市以加大畜牧業發展為突破口,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大力發展奶牛業,初步形成了以“貴陽三聯乳業有限公司”和“貴州好1多公司”為龍頭帶動千家萬戶農民發展奶牛養殖、各乳品行業間優勢互補、規模經營、互促發展的產業格局。
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建立奶牛養殖基地18個,存欄奶牛8208頭,其中:能繁母牛6326頭,年產鮮奶21456噸。乳業的發展輻射帶動了4660戶農民以各種形式參與生產經營,其中:牧草專業種植戶達2600戶,奶牛養殖戶達2060戶,農民年增加純收入達3600余萬元左右,卓有成效地構建了農民增收的穩固平臺,成為我市畜牧業發展的亮點。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市畜牧業發展水平低,產業化程度不高,乳制品加工企業實力不強,輻射帶動農戶增收面不大,市場供求矛盾亦比較突出。
據有關資料統計,2005年,我國目前人均占有奶量16.8公斤。而我市年人均占有鮮奶量僅6.1公斤,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6.31%.目前,貴陽市場乳制品日上市量40余萬份(100噸),其中:三聯公司20多萬份(50噸),好1多公司7萬份(17.5噸),貴陽市花溪奶牛基地技術服務站3萬份(7.5噸),外省乳業約10萬份(25噸)。每年缺口達6000噸。同時根據近年對乳品銷售市場發展的趨勢分析預測,其年增長量為10%以上,以此計算,僅2006年我市需增加生鮮牛奶約2200噸,加上2005年奶源缺口數,2006年生鮮牛奶缺口總計為8200噸; 加工方面,截止2005年底,全市現有乳品加工企業具備了日處理300余噸生鮮牛奶的能力,但日加工量僅為75噸,設備利用率不足30%.到2006年底,“好1多”公司投資興建的日處理200噸乳品生產線竣工投產,全市日加工鮮奶的設備能力將達500余噸,加工能力大大超過實際加工量。屆時,市場和企業對奶源的需求均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二、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統攬工作全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推進奶牛規范化小區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農戶自愿、市場運作”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本地自然、生產資源為依托,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經營模式,全面促進我市奶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二)發展方向
以奶牛養殖小區建設為契機,利用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理念,搶抓市場機遇,立足貴陽、面向全省。使我市乳制品在全省的市場份額保持在90%以上,力爭在省外乳品市場有所突破,使我市農村奶業產業化結構調整格局基本完成。
四、項目建設布局(分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2006—2008年)
(一)貴陽三聯乳業有限公司
2006年,計劃新增奶牛1000頭,種植優質牧草4000畝,建小區2個,總占地面積80畝。
小區布點:烏當場象鼻嶺 500頭
開陽三合 500頭
2007年,計劃新增奶牛2500頭,種植優質牧草1萬畝,建小區5個,總占地面積200畝。
小區布點:烏當區新場鄉新場村 500頭
百宜鄉場上村 500頭
下壩鄉谷壩村 500頭
清鎮市試范場 500頭
息烽雨灑 500頭
2008年,計劃新增奶牛1000頭,種植優質牧草4000畝,建小區2個,總占地面積80畝。
小區布點:羊昌鄉坪壩村 500頭
花溪麥坪 500頭
(二)貴州好1多乳業有限公司
2006年,計劃新增奶牛存欄1000頭,種植牧草4000畝,建小區2個,占地總面積80畝。
小區布點:花溪湖潮鄉蘆關村 1000頭 (2個小區)
2007年,計劃新增奶牛存欄2000頭,種植牧草8000畝,建小區4個,占地總面積160畝。
小區布點:修文縣三元村 500頭
三星村 500頭
丁關村 1000頭(2個小區)
2008年,計劃新增奶牛存欄2000頭,種植牧草8000畝,建小區4個,占地總面積160畝。
小區布點:花溪湖潮鄉蘆關村 500頭
上午村 500頭
平賽村 500頭
馬場村 500頭(三)花溪奶牛基地技術服務中心
2006年計劃新增奶牛存欄500頭,種植優質牧草0.2萬畝,建小區1個,總占地面積40畝。
小區布點:花溪湖潮鄉廣新村和湖潮村 500頭
第二階段(2009—2010年)
(一)貴陽三聯乳業有限公司
2009年,計劃新增奶牛2500頭,種植優質牧草10000畝,在烏當區、花溪區、開陽縣、息烽縣、清鎮市建小區5個。
2010年,計劃新增奶牛2500頭,種植優質牧草10000畝,在烏當區、花溪區、白云區、開陽縣、息烽縣建小區5個。
(二)貴州好1多乳業有限公司
2009年,計劃新增奶牛2500頭,種植牧草10000畝,在烏當區、花溪區、修文縣、開陽縣、息烽縣建小區5個。
2010年,計劃新增奶牛2500頭,種植牧草10000畝,在花溪區、白云區、息烽縣、修文縣、開陽縣建小區5個。
五、項目投資概算及資金籌措
(一)項目總投資39679萬元,見資金投入情況表(附后)。
(二)資金籌措
農戶投資16250萬元,政府投資12229萬元(含貼息5368萬元、培訓費660萬元),企業投入11200萬元。為確保小區建設的順利實施,在資金的籌集中采用多元化投入方式進行,以保證奶牛基地建設資金需求。具體運作方式是:
1、由小區所在地政府協調有關部門,向企業提供40個小區建設用地1600畝。
2、購牛資金16250萬元,由小區農戶自己承貸承還,企業擔保,政府貼息,由政府協調銀行落實農戶購牛資金。
3、小區牛舍及青貯窖建設資金共計11200萬元(牛舍10000萬元,青貯窖1200萬元),由企業自行承貸承還,政府貼息。
4、小區擠奶平臺,技術服務站,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6200萬元,奶農和技術人培訓費660萬元,由政府投入解決。
5、企業做好基地綜合技術服務,并按國家有關標準收購安全合格的牛奶,實行優質優價,搞好市場開發。
六、運作機制與政策扶持
為確保小區建設的順利實施,應明確農戶、企業、政府各自的職責,具體如下:
(一)農戶:
1、負責按照“政府引導、農戶自愿”的原則按規定的程序自行承貸承還購牛資金,政府貼息,企業擔保。
2、進入小區養殖的農戶,必須服從企業管理,并主動配合企業按“集中管理、分戶飼養、統一擠奶、統一防疫”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嚴格按《貴陽市生鮮牛奶收購管理辦法》規范操作,在企業及其農技人員的幫助下,努力提高養殖技術,養好奶牛,提供優質原料奶。
(二)企業:
1、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建設誰所有”的原則建設養殖小區,企業是養殖小區建設的主體。
2、負責小區牛舍、青貯窖池的籌資建設,并為農戶提供購牛資金擔保。
3、以協議的形式,負責對進入小區養殖的農戶承諾按優質優價收購牛奶,并協助金融部門從奶款中代扣農戶購牛貸款,同時提供完善有效的技術服務,按國家有關規定收購牛奶,做好市場銷售工作。
(三)政府:
1、負責養殖小區擠奶平臺,技術服務站,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農戶購牛資金貼息,企業牛舍、青貯窯池等建設資金的貼息。
2、小區所在地政府負責向企業提供小區建設用地,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幫助企業協調處理好與當地農戶的關系,幫助企業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3、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養殖小區建設扶持力度,財政價調基金和農口各局、各部門在項目資金的投放上應向養殖小區適度傾斜,要制定嚴格的考核獎懲制度,鼓勵和號召畜牧獸醫技術干部到養殖小區駐點服務,積極幫助企業和農戶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奶牛養殖、飼料種植與加工等關鍵技術水平,以確保小區建設的健康發展。
4、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要按各自職責,負責指導和幫助企業做好新產品開發、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小區環保建設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媒體大力宣傳和營造奶文化氛圍,引導和倡導市民樹立安全、健康的飲奶消費理念;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指導和幫助企業制定發展規劃,避免不切實際的脫離市場發展需求的盲目擴張和投資,以確保我市奶業產業化的順利發展和奶農的切身利益。
七、技術管理保障措施:
(一)充分利用全省科技專業隊伍云集貴陽的優勢,參與我市奶業發展。一是充分利用在我市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已建立的一支長期從事農牧技術的專業隊伍(其中正高級職稱1人,副高級職稱46人,中級職稱263人,初級職稱1271人);二是充分利用我省高校畜牧獸醫專業和畜牧獸醫科研院所一批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三是充分利用多年來我市奶業建設發展過程中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奶業科技技術工作者,參與本項目的實施,全面提高我市奶業發展水平。
(二)制定詳細引種計劃,組建購牛技術隊伍,摸清國內外奶牛供求信息,確保牛源的質量。
(三)加強基層畜牧獸醫隊伍建設,抓好奶牛疾病防治技術,確保奶牛基地健康發展。充實、完善檢測手段。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規范奶牛疫病防治工作,降低代謝病、不孕癥、乳房炎等常見病的發生率,確保奶牛的穩定發展和乳品安全。
(四)以品種改良為核心,大力推廣普及奶牛生產、實用技術。采用奶牛凍精輸配、胚胎移植等手段,利用國內外優良種奶牛的凍精改良基地牛群,提高奶牛個體產奶量。推行奶牛階段飼養選種選配、早期斷奶技術;引進優質牧草種植、飼料玉米種植、青貯氨化飼料制作、優質奶牛專用飼料、草粉飼料制作等技術。
(五)加強基層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和實用技術培訓。結合我市基層畜牧獸醫隊伍知識單一、老化、服務能力不強的實際,按“培訓—建設—再培訓”原則,組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的奶業專家,大力開展對奶牛人工授精、犢牛、育成牛、產奶牛的飼養管理、奶牛疫病防治、飼料配制等利用技術的培訓,確保技術人員、奶農奶牛飼養技術水平提高。“十一五”期間要確保培訓奶農20000人次以上,2006年起5年內采取由縣、鄉推薦或選送的形式,送200名技術人員到專業院校進行復合型畜牧獸醫知識的定點、定向培訓(學2—3年),確保技術人員用得上、留得住、業務精。
(六)加快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步伐,加大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力度。按照無公害畜產品質量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建立奶牛無公害生產基地和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加強對奶業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的監督力度,制定奶產品定期監測制度,定期向社會發布奶產品質量監測結果,確保乳制品安全。
(七)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加強項目的指導、協調、管理、監督力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黔黨發(2003)14號、《貴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筑府發(2003)68號等相關文件精神,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要求農戶自籌,企業、財政、扶貧項目、農發項目和金融貸款多渠道投入,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同時制定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強化資金管理。
項目建成后,“十一五”末全市奶牛存欄將達到35000 頭,其中成母牛20000頭,產奶量達90000噸,分別比2005年增長3.26倍、2.16倍和3.19倍;全市人均占有奶量將達到25.65公斤,比2005年增加19.55公斤,乳制品日上市量將達98.6萬份, 新增58.6萬份(以純牛奶計算),年均增長速度19.72%.項目將輻射帶動農村發展奶牛養殖戶8750戶,戶均年純收入可達10000余元,帶動飼草種植戶10000戶,戶均年純收入達7500余元。全市奶業產業化進程也將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貴陽市農業局
二OO六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