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監總管一[2006]120號
頒布時間:2006-06-23 18:32:19.000 發文單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有關中央企業:
為加強尾礦庫的安全監管工作,有效遏制潰壩等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努力實現尾礦庫安全生產現狀的根本好轉,促進礦山企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我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尾礦庫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各省級安全監管局及時將《指導意見》轉發至本行政區域內的尾礦庫生產經營單位,督促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適時組織專項督查組對各地區落實《指導意見》的情況進行督查。
請各省級安全監管局、有關中央企業于9月底以前將落實《指導意見》情況向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一司)報告;并于12月底前將截至2006年11月底的《尾礦庫(赤泥庫)基本情況調查表》連同電子版(尾礦庫應包括金屬非金屬礦物選礦廠尾礦庫、氧化鋁廠赤泥庫、電廠灰渣庫等)報送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監管一司)。
聯系人:胡家國、卓衛娜
聯系電話:010-64463340(兼傳真)、64463067
電子信箱:hjgah@sohu.com
zhuown@chinasafety.gov.cn
二〇〇六年六月二十三日
關于進一步加強尾礦庫安全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
我國尾礦庫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2005年,山西、湖北、廣西、安徽等省(區)相繼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尾礦庫潰壩事故;今年,河北省遷安市、陜西省鎮安縣又連續發生了兩起潰壩事故,這些事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教訓十分深刻。當前,尾礦庫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基礎工作仍相當薄弱。尾礦庫底數不清,安全監管不到位,責任制不落實。二是尾礦庫作為獨立的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管理工作滯后。三是部分尾礦庫安全評價不符合要求,安全評價報告質量較差,評價結論的可信度較低。四是關閉破產企業的尾礦庫管理缺位,尾礦庫的維護和監管責任不清。五是存在大量的無設計或無正規設計的尾礦庫。六是一些生產單位在生產運行中擅自修改設計方案或不按設計規定操作,造成尾礦庫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七是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尾礦庫年度運行計劃,特種作業人員沒有做到持證上崗等。
針對尾礦庫安全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據《安全生產法》及《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6號)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尾礦庫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范尾礦庫安全生產行為,督促尾礦庫生產經營單位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現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提高對尾礦庫安全監管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尾礦庫是礦山生產企業的重大危險源,一旦發生事故,將對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及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并帶來嚴重后果。各地安全監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尾礦庫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尾礦庫安全監管責任,把尾礦庫安全監管工作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防止尾礦庫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二、加強尾礦庫基礎工作
近年來,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的組織下,先后對全國范圍內的尾礦庫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統計。據初步統計,全國共有尾礦庫3460座,其中:二等庫32座、三等庫200座、四等庫844座、五等庫1351座,四、五等庫占全國尾礦庫總數的63.4%。但通過督查發現,各地統計的結果與實際情況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電廠灰渣庫的基本情況未作統計。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進一步開展尾礦庫情況調查工作,按照《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中劃定的技術標準,確定等級、安全度等數據,進一步完善尾礦庫基本狀況數據庫建設,掌握尾礦庫的基本情況,并實行動態信息跟蹤管理,為加強尾礦庫的安全監管工作打好基礎。
三、嚴格執行尾礦庫建設工程“三同時”制度
尾礦庫的新建、改建、擴建、閉庫以及在用尾礦庫回采再利用和閉庫后再利用等建設工程,要嚴格按照《非煤礦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與竣工驗收辦法》(原國家安全監管局令第18號)、《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等有關規章和標準執行,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安全專篇和驗收評價報告,履行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手續。沒有尾礦庫安全設施設計或者安全設施設計未依法報經安全監管部門審查通過,不得施工;經驗收不合格,不得投入生產和使用。已經投入生產運營的尾礦庫無正規設計或者資料不齊全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安全監管部門規定的限期內進行必要的勘測,補齊必要的資料,經審查合格后方可準入繼續使用。
四、加大尾礦庫重點監控、隱患排查力度
各地要嚴格執行有關尾礦庫安全管理的各項法規和標準,認真研究本地區尾礦庫安全現狀,切實做好尾礦庫隱患排查和監管工作,定期開展安全檢查。要將二、三等庫、危庫、險庫以及尾礦壩下游有居民區或重要設施的尾礦庫作為監控重點。不符合要求的危庫應當責令其立即停產整改;險庫要責令其限期消除險情;病庫應當要求其按正常庫標準進行整治,消除安全隱患。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依照《安全生產法》及《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和規章的規定,對不依法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隱患不及時采取治理措施或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生產經營單位和有關責任人,要依法嚴肅處理,加大責任追究力度,以示警戒和教育。
五、全面開展尾礦庫安全評價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督促企業及時開展尾礦庫安全評價,至少每三年進行一次。當前,各地要實事求是地分析本地區尾礦庫安全現狀,先從危庫、險庫、調洪庫容小和下游有居民區或重要設施的尾礦庫著手進行評價和治理,做好防洪搶險準備,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統籌安排。同時,各地應加強對評價機構的管理,規范安全評價行為,尾礦庫安全評價工作應有能夠進行尾礦壩穩定性驗算、尾礦庫水文計算、構筑物計算的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保證安全評價質量,推進安全評價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對關閉破產企業停用的尾礦庫也要進行安全評價。
六、積極開展尾礦庫安全生產標準化活動,夯實尾礦庫安全基礎工作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指導企業開展尾礦庫安全達標工作,督促企業執行《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質量標準化企業尾礦庫考評標準》(安監總管一字 [2005]27號),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各崗位操作規程,規范操作行為,加強尾礦庫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同時,各級安全監管部門應當支持和鼓勵尾礦庫安全科學技術創新,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促進尾礦庫安全生產。
七、加強閉庫尾礦庫的安全監管工作
對關閉破產企業停用的尾礦庫要進行閉庫設計,明確閉庫后的尾礦庫安全管理職責單位。尾礦庫閉庫工作及閉庫后的安全管理由原生產經營單位負責。對解散或者關閉破產的生產經營單位,其已關閉或者廢棄的尾礦庫的管理工作,由生產經營單位出資人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負責;無上級主管部門或者出資人不明確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管理單位。
八、嚴格執行安全許可制度,加快尾礦庫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頒發管理工作
2006年6月30日以前未能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尾礦庫,一律不得生產運行;對已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尾礦庫,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管理機關要實行動態監管,一旦發現其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要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及時進行整改。
九、認真開展尾礦庫相關法規和標準的宣傳貫徹工作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大法規宣傳力度。要使企業了解《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及《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等有關規定及要求;讓企業認識到未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從事生產活動就是違法行為,就要受到法律責任追究。
為充分發揮《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AQ2006-2005)、《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6號)等規章和標準的作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編寫了宣傳貫徹學習教材,并將于今年7月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宣傳貫徹工作。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積極參加并配合做好工作,認真組織好本地區的宣傳貫徹學習,特別是要加強對企業的宣傳貫徹工作的監督和指導,確保宣傳貫徹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
十、落實尾礦庫生產企業主體責任
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督促尾礦庫生產經營單位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和《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等有關法律、規章和標準,認真落實尾礦庫安全生產管理的主體責任。
(一)加強企業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完備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或者安全管理人員,保證必需的資金投入。按規定編制符合要求的尾礦庫作業計劃,統籌安排和實施尾礦輸送、分級、筑壩和排洪的管理,做好日常巡檢和定期觀測。要建立尾礦庫工程檔案,特別是隱蔽工程的檔案,并長期保管。
(二)嚴格尾礦庫建設標準和程序。企業進行尾礦庫的勘察、設計、安全評價、施工及施工監理等工作應選定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和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承擔。尾礦庫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方案設計進行施工,對涉及尾礦庫庫址、等別、尾礦壩壩型、排洪方式等重大設計方案變更,或對設計進行重大修改的,應當由原設計單位重新設計,并報經尾礦庫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的原審批部門批準;施工中需要對設計進行局部修改的,應當經原設計單位認可。尾礦庫施工應做好施工記錄,確保工程質量。
(三)開展培訓。對從事尾礦庫放礦、筑壩和排洪操作管理的作業人員進行專門的作業培訓,并取得尾礦工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書。
(四)做好防洪防汛工作。要加強對尾礦庫的排洪、泄洪設施的維護,確保排洪道的暢通,保證尾礦庫的調洪庫容和干灘長度。
(五)制定和完善事故應急預案。針對可能出現的垮壩、漫頂等生產安全事故和重大險情,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預案應包括應急機構組成和職責,通訊保障,人員、資金、物資準備等,并與企業所在地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定期組織預案演練,保證尾礦庫一旦發生事故或險情時,指揮有力,措施得當。
(六)閉庫管理。閉庫后的尾礦庫必須做好壩體及排洪設施的維護,未經論證和批準,不得儲水;閉庫后的尾礦庫重新啟用或改作他用時,必須按照尾礦庫建設規定進行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安全評價,并依照有關規定,報請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