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商財字第18號
頒布時間:1983-03-24 00:00:00.000 發文單位:商業部
現將國務院國發[1982]146號《國務院批轉關于加強企業流動資金管理的報告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即轉知所屬執行。
為了貫徹國務院國發[1982]146號通知,現將全國財會處長會議討論的《關于加強商業企業流動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幾點意見》正式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具體情況研究執行。
這個《意見》主要從企業內部加強管理,在實行經營責任制中同時建立資金使用管理責任制度,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逐步摸索研究資金運用規律,探討和開展資金合理占用標準并進行定額考核,以期在二、三年內使資金使用逐步達到一個較好的水平。目前,商業體制正在進行改革,許多新的經營管理形式不斷出現,請你們在改革中,認真研究資金管理中的問題,改革、健全資金管理方法,使之更加適應商品流轉新形式的需要。
國務院國發[1982]146號《通知》中,有關銀行商業信貸方面的具體作法,待與總行研究后再行通知。
附件一:國務院批轉關于加強企業流動資金管理的報告的通知國發〔1982〕146號(1982年12月15日)
國務院同意國家經委、國家計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關于加強企業流動資金管理的報告》,現轉發給你們,請貫徹執行。
國家經委、國家計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企業流動資金管理的報告(1982年12月9日)
節約使用流動資金,是提高經濟效益,克服浪費現象,解決當前建設資金不足的一個重要問題。近幾年來,各部門開始重視經濟效益,工商企業流動資金管理有所加強,資金周轉有所加快。但是,目前企業流動資金占用多、周轉慢、經濟效益差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p>
從企業占用流動資金過多的原因來分析,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計劃安排上,有的產品產大于銷,產銷不銜接;有的從地區、部門和單位的利益出發,層層加碼,盲目布點,重復建設;增產價高利大的長線產品,并強制商業部門收購;在流通方面,環節多、渠道不暢,有的產品銷路沒打開;企業經營管理混亂,商品與物資積壓浪費,資金占用過多;在資金的供應和管理上,缺乏調動地方、部門和企業積極性的政策,措施不力。為了改變目前流動資金占用過多的狀況,節約流動資金的使用,加速資金的周轉,必須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強生產的計劃管理,搞好產銷平衡。根據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對指令性計劃產品和定點生產的計劃產品,在安排生產計劃的同時,要安排好銷售計劃,做到產銷銜接。在執行中要及時研究情況,發現產品供大于求或沒有銷路時,要及時調整計劃。對已經淘汰的產品,不得繼續生產,已經滯銷的產品,要限制生產。對指導性計劃產品和市場調節產品,企業要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堅持以銷定產、以銷定購,防止盲目生產、盲目采購。
二、嚴格禁止計劃外布點和重復建設,減少流動資金的占用。今后各地建廠和擴大生產能力,必須按照統一規劃,報經國家計委、經委和各省、市、自治區計委、經委批準。對物資消耗、產品質量差、經營管理不善而長期虧損的企業;對生產供過于求,產品大量積壓的企業;對與先進企業爭能源、爭原料、爭運輸能力、爭市場的落后企業;特別是那些盲目發展起來的以劣擠優的企業,要首先實行關、停、并、轉。
三、減少流通環節,疏通流通渠道,擴大商品銷售。商業、外貿和物資供銷部門要采取多種購銷形式,擴大收購,增加適銷商品的比重。對于不適銷對路,不符合出口要求的商品和淘汰產品,商業、外貿、物資部門不收購,銀行不貸款,中央和地方任何部門都不準強迫收購,強迫貸款,否則,按違反財經紀律論。各級商業部門要會同銀行區別不同情況,逐步核定正常合理的周轉庫存限額。超過庫存限額所需增加的資金,必須報經上級主管部門和銀行批準。超過限額而又不合理的,銀行要加收利息。
四、限期處理積壓物資。一九八○年底以前入庫須要削價報廢處理的機電產品和鋼材,要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在規定的期限內積極處理。一九八一年一月一日以后發生的積壓物資和商品,須要報廢、削價、改制而發生的損失,一律不準沖減國家資金和銀行貸款,應分別列入企業成本(費用)、損益或有關資金中解決。
五、加強流動資金管理,建立流動資金的考核制度。從一九八三年起,每年由財政部、人民銀行提出流動資金周轉指標(按銷售收入計算的流動資金周轉天數),作為指令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計劃,由國家計委下達給各地區、各部門,層層落實到企業,據以執行和考核。
各地銀行、財政部門要會同企業主管部門,根據當年生產經營、價格變動等情況,對企業核定一個年度的合理的流動資金占用額或經營周轉庫存限額。企業應根據核定的占用額和加速資金周轉的要求,編制流動資金計劃,并將計劃層層落實到有關科室、車間等基層單位。
各級銀行、財政和企業主管部門,應按照核定的流動資金占用額和加速周轉的要求,對企業按季進行考核,分析其資金運用情況,督促企業改善資金的管理。年度終了,還要同年度計劃進行對比,作出分析報告。
六、在資金的供應上,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區別對待的措施。財政、銀行應根據核定的年度流動資金占用計劃組織資金的合理供應,并進行嚴格的監督。對于有利于發展生產,搞活經濟,擴大產品銷售,能夠提高經濟效益的;對于增產短線產品和改產耗能少、原材料消耗低的產品;以及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生產新產品,引進先進技術的,銀行要在流動資金和設備貸款上,積極給予支持。
對于以下幾種情況,應當堅持財政不撥款,銀行不貸款:(一)盲目布點,重復建設,生產計劃未經國家和省、市、自治區批準的;(二)生產和收購超過限產計劃的長線產品;(三)生產和收購沒有銷路的、耗能多、質量差、成本高的產品;(四)已經列入淘汰項目的產品,國家限期改進,企業不予執行的;(五)國家已確定關、停、并、轉的企業,仍照舊生產,不執行上級指示的。
銀行還要加強商業信用的引導和管理。對有利于發展生產,搞活經濟,擴大商品銷售的商業信用;對經過批準允許賒銷的商品、分期付款和預收預付貨款的,各級銀行要予以支持,同時,要積極加以引導和管理,嚴格結算紀律,防止相互拖欠。對于一面利用商業信用進行推銷,一面繼續生產質次價高產品和粗制濫造產品的,銀行則應從信貸和結算上加以限制。
七、結合企業整頓,加強企業的資金管理。這是加強整個流動資金管理的基礎。要因地制宜地推廣首鋼的經驗:實行責、權、利相結合的經濟責任制。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對實行以稅代利、承包經營和集體企業,稅后留給企業自己支配的資金,應由企業拿出一部分補充自有流動資金。銀行通過試行浮動利率,獎優懲劣,促進企業加速資金周轉。
八、加強流動資金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企業流動資金占用的多少和周轉的快慢,是生產與流通過程中的經濟效益的綜合反映,必須各方面共同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共同加強管理。國家計委、經委、人民銀行、財政、商業、物資和工業、交通等部門要分工負責,緊密配合,步調一致地做好工作。從一九八三年起,由國家經委主持,各有關部門參加,每季召開一次流動資金分析會議,匯報檢查流動資金計劃的完成情況,并由國家經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匯總向國務院匯報。人民銀行要建立和健全駐廠信貸員制度,加強基層銀行的信貸管理工作,協助和監督企業管好用好資金。
以上報告,如屬可行,請批轉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國務院財經各部、委貫徹執行。
附件二:商業部關于加強商業企業流動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幾點意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商品流通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經濟責任制的推行,各級商業、供銷、糧食企業開始重視資金使用效益。很多地區和單位在抓好收購、擴大銷售的同時,加強資金管理,建立健全了一些比較科學的管理辦法,取得了一定成績,并且總結了資金管理經驗。但總的來看,目前企業流動資金占用不夠合理,使用效益比較低。主要表現是:商業、供銷企業流動資金占用增長速度大于銷售的增長速度,周轉減慢,商品資金占用比重下降,非商品資金及結算資金比重上升,商品庫存結構不合理,適銷商品比重下降,滯銷積壓商品比重上升。糧食企業結算和非商品資金占用也不合理,包裝物資金占用的增長速度大于糧油經營量的增長速度。資金占用上存在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1)在計劃安排上,有的商品購大于銷,產銷不銜接;(2)有的從地區、部門利益出發,盲目生產,強制商業部門收購,有的企業盲目收購,沒有相應的制約措施;(3)流通環節多,渠道不暢,有的商品沒有打開銷路;(4)商業企業缺乏自主權,經營不靈活,處理積壓商品權限小,一些更新換代、淘汰過時商品不能及時處理;(5)企業經營管理不善,資金管理沒有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
根據國務院國發[1982]146號通知批轉的國家經委、國家計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關于加強企業流動資金管理的報告》的精神,為了適應商業體制改革的需要,各級商業企業必須總結經驗,針對各類企業,不同環節存在的問題,從商品購進到銷售各個環節加強管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F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管理原則
流動資金管理和使用繼續堅持以下原則:
?。ㄒ唬﹫猿钟媱澒芾?。根據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方針,按照不同行業、不同經營方式和不同資金項目,分別實行按計劃供應資金或資金定額管理。
?。ǘ┝鲃淤Y金的供應和分配。要為商品流轉業務、經營農副產品收購需要服務,要有利于促進商品流轉的不斷擴大,在保證商品流轉合理需要的前提下節約使用資金。
(三)流動資金只能用于商品流轉,不能用于基本建設和財政性開支。
?。ㄋ模﹫猿帧板X貨兩清”原則,商業信用要在規定的范圍之內開展。
?。ㄎ澹┙⒔∪Y金管理責任制,在加強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時,認真貫徹責、權、利結合的原則,使資金管理與經營成果、獎勵制度密切結合,充分調動各級商業部門、商業企業各職能部門和廣大職工管好用好流動資金的積極性。
二、嚴格工業品商品進貨資金的管理
?。┻M貨是商品流通的起點,是管好用好商品資金的開端。加強進貨資金的管理,把好進貨關,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關鍵。購進商品要適銷對路,注意合理流向,精簡流轉環節。加強進貨計劃性,克服盲目性。要研究供求變化,搞好市場預測,分析每種商品的供求現狀和今后發展趨勢,并確定經營范圍和各商品的經營方向,正確制定進貨計劃,力求供求平衡。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和強迫企業收購。凡是強迫收購造成企業發生損失的,強迫收購的機構和責任人按違反財經紀律論,應承擔經濟責任。
(七)按計劃、合同組織進貨。計劃商品實行計劃管理,按國家下達的計劃收購,具體品種要貫徹以銷定進的原則,做到適銷對路。對市場需要的商品,需要超計劃收購時,應按商品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進行收購;對供過于求發生滯銷積壓的商品和沒有銷路的淘汰過時商品,要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及時調整收購計劃,減少收購或停止收購。屬于訂購、選購商品,要按市場需要進行訂購或選購。不論計劃商品或訂購、選購商品,不論地產品或調入商品,都要按照《經濟合同法》的規定簽訂合同,合同內要包括品種、花色、規格、質量、數量、價格、包裝、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交貨方式和結算方式等具體內容和雙方的責任和罰則。
各級商業企業、供銷社要積極開展對工業企業的代銷或寄銷業務,有條件的實行工商聯合經銷,以利于產銷平衡,防止庫存商品積壓。
?。ò耍┴敃块T要按進貨計劃和合同供應資金,企業要有專人監督進貨計劃合同的嚴格執行。業務、儲運、物價、財會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對每筆進貨合同及有關憑證進行認真審查復核,凡符合合同規定的,應當保證按合同及時付款;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要做到品名、規格不符不付款;數量單價不符不付款;質量標準與合同不符不付款;印章不符、手續不全不付款。
(九)各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部、組計劃外臨時進貨審批權限,對由于市場變化必須變動品種規格、工廠提前生產和超產收購的適銷商品,必須按審批權限報批后,才能收購、付款。
三、加強農副產品收購資金和議價糧油資金的管理
(十)收購一、二類和點名的三類農副產品,要保證供應資金,不能因資金緊張而影響收購。在收購過程中,超計劃收購部分,可先供應資金,后補辦追加計劃手續。對基層報帳單位銀行貸款可繼續協商實行下級貸款上級轉帳(即下貸上轉)的辦法。對一般三類農副產品仍實行按計劃供應資金。收購農副產品,一定要準備好現金,加強復核,注意安全;核定給收購站的業務周轉金,只能用于收購農副產品和有關費用,不能挪作他用。收購農副產品可以按照現金管理的規定坐支銷貨款。收購站應實行錢貨分管。委托小商販收購,要交貨驗收付款。
?。ㄊ唬┘Z食企業在堅持糧油統購統銷的前提下,根據國家政策,積極開展糧油議購、議銷業務,發揮主渠道作用,使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更好地結合起來,要合理使用資金,在保證國家糧食議轉平任務的前提下,加快議價糧油資金的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ㄊ┯缮虡I部撥給?。ㄊ小^)的國家糧油、棉花、農藥等專項儲備資金,要隨著儲備任務的增減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儲備任務減少的地區,要按商業部通知規定的時間內將多余的資金及時調給儲備任務增加的地區,凡延期不調的,分別按銀行規定的利息率計算,付給調入地區,彌補調入地區的利息支出。
?。ㄊ榱酥С稚a,掌握貨源,按照規定的品種、金額發放的預購定金,都要簽訂預購合同,收購該項農副產品時,要按照合同規定收回預購定金,清結帳款。預購定金不得挪作他用。
四、抓好工業品庫存商品資金的管理
(十四)為能滿足市場需求,擴大銷售,防止庫存脫銷、積壓,除統購統銷(統配)商品外,其他商品都應該逐步制訂合理庫存額度(或稱定額、限額),作為掌握進貨、安排購銷計劃,安排資金供應和考核庫存的依據。合程庫存的額度,由各級企業和企業主管部門根據生產及市場需求變化確定。
由于批發企業購銷變化大,影響庫存增減的主客觀因素較多,為穩妥起見,開始時合理庫存額度可以適當放寬,留有一定余地,并且要有上下幅度。有些商品不宜按品種確定的,可按商品大類計算確定。
?。ㄊ澹┮_展商品保本分析。保本分析有利于加強經濟核算,合理使用資金。通過對保本期的分析,對進銷價格、毛利、費用、儲存期等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節約費用開支,加速資金周轉,還可作為促進商品進銷價格合理調整的依據。但不能把保本期的計算作為進貨和掌握庫存的唯一根據。對于消費者需要的商品,不能因一時虧損就減少進貨,造成脫銷,更不能因此而停止進貨,退出經營。
?。ㄊ└骷壣虡I企業要建立庫存商品定期分析排隊制度,以業務部門為主,財會部門積極配合。根據每種商品銷售和庫存情況及今后市場預測趨勢逐個進行分類排隊。商品排隊分為緊銷、平銷、脫銷、滯銷(銷小存大)、質次價高、冷背呆滯、殘損變質等類。緊銷和平銷商品屬于正常商品庫存;脫銷商品屬于市場需要,但庫存無貨;滯銷商品系習慣所稱銷小存大商品,一般為質量完好、價格比較適當,但庫存數量較大,短期內銷不掉的商品;質次價高是指商品制作粗糙、質量低劣,價格又不當的商品;冷背呆滯商品一般指花色品種陳舊,式樣過時,或貨不對路,不適合消費習慣和消費水平,基本屬于淘汰、更新換代的商品;殘損變質商品一般為運輸、保管過程造成的商品外形和質量發生變化的商品。
?。ㄊ撸齑嫔唐范ㄆ谌媾抨牐鳛橹朴啞⒄{整購銷計劃和簽訂合同依據外,對于脫銷的商品,要積極組織進貨;對于滯銷、質次價高等商品,企業領導要督促有關部門制訂推銷和處理方案,采取委托代銷、擴大扣率、削價、加工改制等多種形式及時推銷、處理。推銷處理計劃要落實到各科、部、柜組,并定期檢查,掌握推銷和處理進度。
凡屬于更新換代,淘汰過時的冷背呆滯和殘損變質等商品,其損失在規定的幅度范圍內,企業有權隨時處理,根據制度規定,分別在進銷差價和財產損失中核銷。淘汰的農藥損失,由批發企業負擔。超過規定幅度部分,在保證完成上交稅利任務的前提下,也可以比照上述作法處理。規定處理損失的幅度偏小時,可根據各類企業的不同情況,報經當地政府批準可適當提高。不屬以上范圍的處理損失,凡由于國家政策變化,發生大的損失,一律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由于本身盲目采購等原因造成的損失,應自行在經營損益中處理。
五、減少在途、待運商品資金的占用
?。ㄊ耍┰谕旧唐?,要根據進貨地點、運輸方式、內部環節等情況,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進貨單位、不同商品的在途、入庫點驗時間,逾期不到貨的,各職能部門和財會部門要抓緊催查。到貨后倉儲部門要及時點驗入庫。距離二級站較近的市、縣三級批發,可以派人傳遞票據,以單等貨,促使及早入庫。
(十九)業務、儲運等有關職能部門要緊密配合,相互銜接,加強對待運商品的管理,壓縮待運時間。凡有條件的,都要大力開展就港、廠、站、庫商品直線調撥,以減少周轉環節,加速資金周轉。業務部門簽訂合同,要明確運輸方式及發運時間,商品調撥要按計劃、按合同均衡開單,運輸部門要根據業務部門的調撥計劃,做好運輸能力銜接和備貨工作,做到有貨有車,及時發運。
待運商品的開單、備貨、發出各環節都要有時間限制,要建立票據傳遞、商品交接責任制度和聯系制度;對待運商品及差錯事故,要有專人進行清查處理,對不執行合同和制度的單位和個人,要執行罰則。
六、做好進、銷貨結算及加強非商品資金的管理
?。ǘ┮訌娺M、銷貨資金的管理,嚴格執行銀行結算制度。異地托收承付結算方式,僅適用于批準的調撥商品計劃和國營批發、零售企業、供銷社以及有正常業務往來簽有經濟合同的其他企業。對經營情況不明的集體工商業、個體工商業和其他企業,要“驗貨付款”和“先收款后付貨”,并使用匯兌、信用證、限額結算等保證及時收款的方式,不能預付貨款,不能使用托收承付結算方式。
縣公司對基層供銷社上調或運來代購的農副產品,要及時驗收付款,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結算。
?。ǘ唬┮獓栏窠Y算紀律。發貨單位在發貨后應及時辦理結算,作到當天發運當天結算,提高當天抵用率。托收的貨款凡適合電劃的要一律電劃托存,并積極與對方銀行和購貨方協商,盡量做到“上午發報,當日抵用”,要堅持銷貨款大半日回籠制,保證80%以上的銷貨款當日送交銀行,當日進帳抵用。托收貨款要根據各地郵程,規定理論劃回天數,凡超過理論回籠期的托收款,即為延付。對延付或拒付要及時催收和處理。收貨單位要履行合同紀律,凡符合合同規定的發貨,不得無理拒付,也不得延付。對于無理拒付或延付,收貨方要按結算制度的規定償付發貨方賠償金,賠償金由收貨方銀行按結算辦法規定扣收。
?。ǘ┮訌妿艉椭惫芾?。不準出租、出借銀行帳戶和支票;嚴格空白支票的管理,確因特殊情況需要簽發空白支票,必須經主管領導批準,由出納人員事先填寫抬頭。用途和日期,切實防止被壞人利用,發生流弊;嚴禁簽發空頭支票,凡因有意簽發空頭支票造成銀行罰款,應由企業主管和財務負責人及有關的人員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
嚴格執行現金限額管理制度,要按日清點庫存現金,不準挪用或白條頂庫,不準收他人轉帳支票代為倒換現金,除現金管理有規定者外不準坐支銷貨款。采購人員不準攜帶大量現金采購商品,若支付現金數額較大,應匯轉所在地銀行支付使用。
(二十三)要及時清理債權債務,集體企業借用國營企業的資金要確定歸還計劃,并按銀行借款利率有償占用;職工借款要積極收回,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歸還,今后一律不得以流動資金借給職工個人;加強差旅費的管理,嚴格掌握借支金額,限定出差返回后的報銷期限,不得拖欠。
(二十四)各級糧食部門要嚴格控制麻袋、鐵桶、面袋等各種包裝物的購置;建立和健全包裝物的定額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制定收支、領用、交回的手續和管理辦法;要勤儉節約,修舊利廢,物盡其用,要加速包裝物的周轉,提高使用效率,減少資金占用。
七、建立健全資金使用管理責任制
?。ǘ澹┙⒔洜I責任制,調動企業內部各科、部、組、各經營環節和廣大職工積極性,是管好用好資金的重要途徑。各級商業企業在明確對國家承擔經濟責任的同時,要把各項經濟指標逐項分解,按照責、權、利結合的原則,層層落實,使購銷業務各環節直至每個職工都明確各自的崗位責任。在資金使用上,要制定資金在各環節的運行流程圖,規定各環節運行停留期限。資金在運行過程中,計劃、財會、業務等各個部門應負什么責任,從經理到采購員、保管員、推銷員各負什么責任等,均要有明確規定,以便考核。對于考核指標,凡能定量考核的,都要有定量的考核指標;不能搞定量考核的,要有工作標準,按照標準考核,以進行全面考核,層層考核;并與獎勵掛鉤,獎罰分明,使資金管理建立在廣泛的群眾核算和業務核算的基礎上。
資金運用與商品運動息息相關,各級企業領導要既管商品進銷,又管資金使用,對管好用好資金負全面責任;各級企業財會部門要積極參與業務經營活動,密切與各部門的關系,隨時了解進、銷、存情況,認真開展預測和分析工作,積極提供信息當好參謀和助手,發揮財務監督和促進作用。
(二十六)批發企業的資金使用管理,應堅持計劃管理,具體方法應當根據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實行分種核算、分類管理、保本分析等在一些企業中已經行之有效的做法;并且應當加以總結,使之系統化、定型化,同時還要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有的單位實行了“統一對外,進供批合一,專業劃細;分部(科)核算。定額管理,計分考核,按勞分配”的比較全面的管理辦法。這種作法的要點是:企業內部實行兩級或三級核算,各部(科)核算各自的經營利潤,自計盈虧,實行相對的獨立核算;各部(科)在經營上具有一定權限,但涉及對外處理的一切經濟關系,包括資金的借貸和銀行帳戶的設置,仍由企業財會部門統一向銀行辦理,統一調劑使用;財務計劃仍由企業財會部門統一上報,并將上級主管部門批準下達的各項財務指標分解落實到各部(科),直至到柜組,有條件的還將部分指標分解到商品大類和各采購供應人員;各項考核指標的設置在專業劃細,進供批合一的基礎上,體現了人保組、組保科、部(科)保企業,從而實現層層考核、全面考核、各項指標的考核與獎勵密切結合。各級批發企業,應當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將本企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和資金管理責任制盡快建立起來。
?。ǘ撸┝闶燮髽I和部分三級批發企業、基層供銷社實行資金定額管理。實踐證明,資金定額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種有效的科學管理辦法,許多企業能夠堅持下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這些企業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包括定額與計劃和銀行貸款指標的銜接、批發貨源供應、定額調整、自有流動資金不能按照規定比例補充定額管理能否堅持等等方面的經驗,使之鞏固提高。不鞏固的要針對本企業的具體情況,采取措施,鞏固下去;沒有開展的要積極地開展起來。各地應根據各自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做好部署自行規定具體辦法。
經營農副產品企業的商品資金和化肥、農藥商品,廢舊和防汛物資,不實行定額管理;一、二類和重要三類農副產品,在豐產時,雖然超過計劃,允許多收、多存,以備以豐補歉。
?。ǘ耍┥霞壷鞴懿块T對所屬企業要實行多指標考核,要根據國家購銷政策,區別不同行業、不同商品,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標,包括資金占用指標。對于資金的考核,一、二級批發企業,主要是考核資金占用結構和庫存結構;三級批發企業、零售企業、基層供銷社主要是考核資金周轉(按銷貨收入計算的流動資金周轉天數/次數)。
各類企業資金占用要通過實行庫存合理額度,資金定額管理和各種資金管理方法,逐步地規定出合理占用標準,按照標準進行考核。零售企業要定出分別大、中、小城市,大、中、小企業,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資金周轉的合理標準;批發企業要分別不同商品作出合理占用標準的規定,哪些商品應當加速周轉,周轉多少天為合理;哪些商品不強調加速周轉,但要確定合理的庫存數量或庫存時間。同時要定出各行業、各企業冷背呆滯、質次價高、殘損變質商品占全部商品資金的比重標準,在標準以內屬于正常合理占用,陸續發生,陸續處理;超過標準屬于不合理占用,要檢查原因,限期糾正(有些行業沒有此類問題,勿須規定;國家專項儲備商品、預購定金等可不列入正常商品考核指標之內,結算資金與商品資金可以分開考核)。企業獎金的發放使用,應同時考核利潤、銷售、資金、費用、勞效等項指標。上述資金考核指標同時是企業、企業內部各部門和企業領導、職工的重要考核指標,各行各業的具體指標,由各地根據情況制定。
資金使用上,由于經營管理不善,造成損失浪費,應當追究企業領導和有關責任人的行政、法律和經濟責任。
八、附則
?。ǘ牛┥虡I企業的流動資金大都來自銀行借款,各級商業部門要與銀行密切配合,積極創造條件,爭取銀行監督,以加強進貨資金、商品資金和結算資金的管理,共同管好用好企業資金和信貸資金。
?。ㄈ┮陨弦庖娭饕轻槍Ξ斍傲鲃淤Y金使用、管理方面的問題,根據一些地區、企業的實踐經驗所作的規定,關于專用資金仍按有關規定使用管理;糧油超購加價款的管理和扶持農副產品生產資金的管理,另行規定。關于商辦工業、飲食服務企業、民貿企業等要根據本規定的精神加強管理:貿易貨棧、信托企業、議購、議銷業務更應當加強資金管理,加速資金周轉。凡組織聯營、承包的企業,都要簽訂合同,保證資金、財產的完整、真實、不亂。
以上各條的意見主要是流動資金管理的一般要求,各省、市、自治區商業、供銷、糧食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作出補充規定;各企業要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定出具體實施細則、標準,執行情況要定期進行檢查、總結,并不斷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