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東省審計工作成效顯著
2009年,全省審計機關在省委、省政府和審計署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及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堅持積極作為、科學務實的工作基調,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一)審計業務工作成效顯著。全省共審計單位(項目)9141個,查出違規問題金額338億元,為國家增收節支131.87億元。向司法、紀檢監察機關移送案件75件、涉及84人、涉及金額1.87億元,移送其他部門處理事項85件。對3688名領導干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查出各種違規問題金額73.82億元,其中應由領導干部承擔直接責任的5.91億元。工作中主要有以下特點。
——全面性進一步增強。審計人員突破片面、狹隘的思維方式和固有習慣的束縛,從更大的范圍、更寬的領域去認識、分析和評判審計對象的行為。在審計中,既敢于揭露問題,又大力推動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既注意發現問題,又注重挖掘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既關注個性問題,又加強綜合分析,從個性問題中提煉出共性問題;既查處問題,又注意總結好經驗、好做法,予以總結推廣。做到依法揭露問題、嚴肅處理問題、提出對策建議、認真督促整改的有機統一。各級審計機關的“兩個報告”,不但全面反映預算執行審計情況,而且專題報告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反映“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不但披露問題,而且提出建議措施,促進整改,完善制度,各級人大、政府給予很高評價。
——宏觀性進一步增強。各級審計機關主動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在更高層次上發揮宏觀服務作用。圍繞中央和省宏觀調控政策落實情況,開展新增中央投資項目、省擴大內需調控基金使用情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審計(調查),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貢獻。全省組織790 名審計人員,對前三批1828個新增中央投資項目實施審計調查。姜大明省長、王仁元常務副省長對省廳直接審計108個新增中央投資項目形成的調查報告作出重要批示,省發改委向全省通報有關情況。積極關注經濟形勢變化對地方財政造成的影響,開展稅收收入增減變化趨勢和政府債務情況專項調查,從加強財源建設、化解財政風險的角度提出建議,姜大明省長作了重要批示。實施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十一運”比賽場館項目建設和辦賽經費、停止收費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債務等專項審計(調查),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客觀依據。組織保障性住房情況、社保基金、就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等專項審計(調查),發現侵害人民群眾利益問題金額18.5億元,對社保五項基金連續審計三年,促進歸還以前年度被挪用的社保資金9億元,在保障民生安全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績效性進一步增強。全省審計機關將績效審計擺到突出位置,做到“面、線、點”的有機結合。從面上看,全省開展績效審計5427項,占全部審計項目的 59.37%,查出損失浪費金額31.4億元、潛在損失問題金額262.31億元,促進增收節支金額28.74億元,挽回(避免)損失4.46億元。從線上看,全省審計機關在預算執行審計中,緊緊把握資金流程這條主線,揭示了有關資金分配較晚、資金閑置、結余資金上升等影響績效的問題,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開展了利用世亞行貸款環保項目、農村藥品監督網和藥品供應網建設績效情況等專項審計調查,促進了環保項目和“兩網”的績效管理。從點上看,在省調控資金審計調查中,提出優化融資進度的建議,經測算可節省利息負擔9200余萬元;在高速公路審計項目中,針對勘察設計缺陷提出改進方案,節約投資近5000萬元。
——動態性進一步增強。注意前移關口,加強對審計對象的動態監督,發揮了預警作用。大力推進跟蹤審計,除了對新增中央投資項目、省擴大內需調控基金使用情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開展跟蹤審計外,還加大了對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項目、省博物館新館、高速公路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的跟蹤審計力度。在調控基金跟蹤審計中,出具跟蹤審計意見單926份,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1194條,落實和采納1013條,幫助有關部門和項目單位建立健全制度212項。積極探索聯網審計,省廳與省質監局聯網審計項目取實質性進展,初步實現對質監系統財務數據的在線監督。擴大任中審計比例,廳級領導干部任中審計達33.33%,縣處級領導干部任中審計達51.25%。
——建設性進一步增強。強化審計“免疫系統”理念,正確處理監督與服務的關系,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系統、辯證地分析,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查找問題根源,及時向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提出對策建議。全省共提交報告信息12304篇,被黨委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采用批示6483篇(次),其中省廳提交報告信息208篇,被省委、省政府和審計署采用批示107篇(次),姜大明省長批示達29篇(次)。建議糾正地方部門不當規定270條。向被審計單位或有關單位提出建議16380條,被采納11145條,被審計單位根據建議制定整改措施723項,建立健全規章制度386項。
。ǘ┛茖W有效的工作機制初步形成。2009年全省審計機關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作為重中之重,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深刻查找影響和制約審計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及成因,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構建促進科學發展的審計機制,為審計事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利于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促進科學發展的審計工作機制建設初見成效。以科學發展觀為靈魂和指南,認真審視、準確定位審計工作。提出了符合我省審計發展規律的審計目標觀、職能觀、技術觀、成效觀和管理觀,為在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進程中實現審計事業的科學發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礎。針對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約束增強、績效管理整體水平不高等影響發展質量的現狀,省廳制發了《加強資源環境審計促進科學發展的意見》和《進一步加強績效審計的意見》,各地積極響應并作出重點安排,促進了工作開展。各級審計機關強化對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的管理,從項目確定、組織方式、方案控制、審計實施、結果利用及考核評價等環節入手,加強管理控制,發揮了專項審計(調查)在服務宏觀調控和改革發展大局方面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的業務管理機制建設初見成效。全省審計機關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業務管控,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升。省廳和濟寧等市審計局探索計劃、實施、執行相分離的業務管理機制,促進了結論落實,孫寶厚總審計師對我省做法作出批示。深化信息系統審計,加大對重點部門和大型國企的業務及財務信息系統的審計力度,取得明顯成效,在審計署評選出的24個信息系統審計優秀案例中,省廳和青島市審計局有5個項目入選。省廳實行項目限時管理,對審計實施各階段、各環節進行控制。運用OA與AO系統交互功能對項目實施進行動態監控,推動了質量控制制度的貫徹落實。在2008年度全國地方優秀審計項目評選中,濟南、青島、臨沂市審計局提報的4個項目,有2個被評為優秀項目、2個被評為表彰項目,我省獲獎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有利于規范行政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行政管理機制建設初見成效。全省審計機關按照快捷、節約、有效的原則,強化成本意識、效率意識,推進行政管理秩序化和規范化。修訂完善行政工作有關制度,規范行政行為,形成了“工作講規范、辦事講程序、管理講制度”的良好機制。加強財務資產管理,強化預算控制,嚴格日常財務核算,定期進行財務分析、開展資產清查,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水平不斷提高。扎實推進“金審工程”建設,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審計廣域網已經建成,為OA系統的全面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
——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爭先創優積極性的干部管理機制建設初見成效。健全目標管理考核和審計人員成果記錄辦法,堅持對單位與對個人考核、日?己伺c年終考核、量化考核與民主測評相結合,激發了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教育培訓力度,省廳舉辦各類培訓班18期、累計培訓1500多人(次);各市審計機關也因地制宜地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提高了審計隊伍整體素質。嚴格貫徹《干部任用條例》等規定,推薦選拔了一批能力強、威信高、作風好的領導干部和中層骨干,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以審計組現場廉政監督為重點,實行審前公開承諾、審中定向檢查、審后巡查回訪,強化廉政紀律落實,樹立了良好形象。我省審計系統在全省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中獲得行政執法類第2名的好成績。
——有利于整合資源、協調聯動的工作指導機制建設初見成效。各級審計機關正確處理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在認真研究、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扎實推進。省廳制定實施了對下工作指導意見,以業務指導為重點,整合系統資源,在統一組織的國外貸援款項目公證審計等7個署定項目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審計等10個省定項目中,各市審計局積極配合,選派精干力量參加,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繼續實行領導分片聯系點制度,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挖掘推廣基層經驗。整合外部審計資源,吸收外部專業人才參與審計項目,同時加強執業質量監督,防范審計風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任務重與人員少、特殊專業人才不足的矛盾和問題。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