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7 08:49 來源:任若恩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看到農民工順利回城,又能找到工作,那將是中國經濟的真正復蘇。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中國的就業問題仍然很嚴峻,有必要對有關問題再做一些討論。我們曾經在一些場合強調保增長關鍵在于保就業,這個提法已經引起很多共鳴。它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就業體現著對于人類生存和尊嚴的高度關懷。國外有研究表明,當失業率高漲的時候,社會的犯罪率和自殺率都是上升的,所以就業是人類發展的最基本需求;第二層含義是指就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很多人覺得,經濟增長和就業是兩個等價的目標,但保就業是一個更加基本的目標。采取不同的經濟發展政策,可能帶來的經濟增長結果是一樣的,但是它所帶來的就業增長情況可能是不一樣的。
如果談就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可以從消費的角度來分析。現在刺激消費講的很多,其實消費最基本的決定變量是人們的收入,當然收入包括現在的收入和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如果大家的就業情況不好,或者雖然有工作但不斷在減薪或停薪留職,消費肯定也是上不去的。所以,保就業反作用于促進經濟增長,特別是促進消費。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外貿部門。有大量的制造業企業是依靠這些外部需求而生存,他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沿海各省份,并雇傭了大量的農民工。而外部需求的大幅下降對于農民工就業的影響非常大。這一輪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是城鎮化,而城鎮化的實現是農村和農業的勞動力逐步進入到工業或者服務業里。從這個意義上看,這些農民工如果不能在城市里面獲得相對好的收入,他們自身的生活無法改善,他們的親屬在農村的生活也改善不了。特別要指出的是,農民工中有很多人已經長期脫離農業勞動,有一些青年農民工在初高中畢業的時候,基本沒有參加任何農業勞動就進入了城市。那么,他們回到農村去,生活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一個人喪失了對未來的希望,這對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社會風險。
國家統計局最近的一個調查為以上這些分析提供了充分的數據支持。利用農民工返鄉過節的時機,國家統計局在全國31個省、857個縣、7100個村和68000個農村住戶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2542萬人。其中本鄉鎮以外就業的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4041萬人,占農民工總量的62.3%;本鄉鎮以內的本地農民工數量為8501萬人,占農民工總量的37.7%。
這項調查的可貴之處是給出了春節前返鄉農民工數量與春節后就業情況的統計結果。該調查數字顯示:截至春節前,返鄉農民工為7000萬人左右,約占外出農民工總量(14041萬人)的50%。春節后,在返鄉的7000萬農民工中,大約80%以上已經進城務工,其中有4500萬人已經找到工作,1100萬人仍處于尋找工作狀態;近20%當地就業或創業或尋找工作。以這里的1100萬人失業為基礎來計算,返鄉農民工的失業率可以計算為20%,而春節期間沒有返鄉的農民工似乎也不能假設為完全就業,假定失業率是返鄉農民工失業率的一半,即10%(這樣假設是因為他們不返鄉可能是為了保住工作,所以失業率應該低一些),則704萬人可能在找工作,即失業。春節返鄉后沒有返城的20%的農民工,如果假設他們的失業率與返城農民工的失業率相同,則有280萬人處于失業狀況。原來在本鄉鎮以內就業的本地農民工也應該存在一定的失業狀況,假定他們的失業率與返城農民工的失業率相同,即20%,則為1700人萬處于失業狀態。將以上各項數字加總,即得農民工失業的數字是3784萬,失業率為16%。
該報告還揭示了一個重要的數量特征:從外出農民工從業比例最高的兩個行業,即制造業和建筑業返鄉的農民工人數占返鄉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36.1%、28.2%。在制造業和建筑業中,返鄉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比例分別為46.2%和73.3%,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這個結果與我們原來的推測基本吻合。制造業中農民工返鄉多顯然是外部需求減少所導致,當然也與人民幣升值過快、國內抑制出口的政策過強有關。而建筑業中農民工返鄉多顯然與外部需求減少的關系比較少,主要是前期對于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有關。
我們都十分關心中國經濟何時能夠觸底,然后復蘇。當然可以使用各種宏觀經濟數據來判斷。但也可以使用一個十分樸素的方法來判斷,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看到農民工順利回城,又能找到工作,那將是中國經濟的真正復蘇,我們期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