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一世紀是知識經濟,以計算機為手段的信息技術時代,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對會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會計管理工作的發展,我國會計改革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職能上,要實現從會計核算職能為主向預測決策職能為主的轉化。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工作的著力點是注重會計核算,以搞好會計的紀賬、算賬、報賬為重點,主要以會計核算的事中、事后核算為主,但是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在發揮其職能過程中,要實現從核算職能為主向預測決策職能為主的轉化,會計除及時提供準確、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發揮其對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職能。另外,財務會計除要準確核算和真實報告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外,更要能合理預測和揭示企業未來的經營業績,即實現會計從事后業績報告型向事前業績預測型轉化。
(二)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市場經濟越發展,會計信息質量越重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今日的會計信息已成為企業的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及政府管理部門改善經營管理、評價經營狀況、作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完整,會計信息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有關方面的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為此,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的工作。
1.加強內部管理,健全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建立強有力的政策,法規及制度約束的監督機制。在建立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進程中,要堅持合法性、適應性、規范性和科學性等原則,明確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明確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并加強對會計資料的內部審計。
2.加強會計的社會監督力度。代表國家利益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銀行、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應加大依法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和會計違法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具有“公證人”身份的社會中介機構的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還需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監督面要拓寬,監督動機要明確。
3.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注冊會計師隊伍作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重要力量,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目前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仍然不相適應,相對于會計監督的外部了社會力量而言,仍顯得薄弱、落后,所以今后一段時間里有必要積極扶持、推動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
4.積極推行會計委派制,實行會計委派制,是加強會計工作,強化會計人員管理,規范會計秩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都有積極作用,是強化國有資產和財務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反腐倡廉的有效舉措,因而,各級地方政府和各級主管部門應積極認真搞好會計委派工作。
(三)逐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全面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素質。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包括會計人員職責權限制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和考試制度、會計從業資格制度、總會計師制度、會計人員培訓制度、會計人員表彰獎勵制度等在內的一系列有中國特色的會計人員管理制度,強化了對會計人員的管理,調動會計人員努力鉆研業務、做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促進了會計隊伍的發展壯大和素質的穩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國會計人員來源的復雜性,加上我國的會計教育水平比較落后,所以說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會計人才缺乏,與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會計人員素質的要求很不相適應,因此,在大力發展會計學歷教育的同時,應組織好大規模的會計在職教育,要不斷改進培訓渠道、組織形式、教材體系,提高培訓工作的適應性和超前性。同時,要改革和完善的相應的會計人員管理制度,形成科學的會計人才選拔、評價機制,以激勵會計人員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業務,提高自身素質。
(四)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會計法規體系,進一步實現會計工作的法制化。
會計法規制度是財經方針、政策和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體現,探索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會計法規制度,始終是我國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基本建立起了與當前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以《會計法》和《注冊會計師法》為核心的會計法規體系。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新的市場要素、新的市場工具、新的經濟成份、新的經濟現象、新的經濟法律關系等不斷出現,有必要對會計法規體系加以補充、調整和完善。
(五)深化會計核算制度建立起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企業會計準則作為一個開放的體系,其內容和項目、方法等必須適應迅速變化的經濟環境,應當充分考慮信息技術、知識經濟以及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的影響,應當隨著環境的變化及其對會計工作的影響加以調整和補充。同時,制定與實施企業會計準則,既要考慮中國的特定國情,又要注意與國際會計慣例仍然存在著差距。為了使我們免受高額資金成本損失,客觀上要求在建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密切關注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協高的進展,使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成為國際會計協調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推動力量。
(六)在理論研究上,開拓和強化會計理論研究。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大力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決定了我國會計在理論上除應進一步完善規范性理論研究外,一方面要確立與完善并相適應的會計理論體系,以便指導和解釋這一階段的會計實踐,另一方面又要在對會計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理論解釋和邏輯推斷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
相關熱詞: 會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