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30 13:08 來源:遼寧經濟
據有關研究表明,造成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原因中,FDI(外商直接投資)是僅次于國內投資而居于第二位的重要因素,FDI的區域差距對GDP的區域絕對差距的貢獻度為19.26%,其中來自FDI投資效率方面的因素占73.9%,數量因素占FDI總貢獻度的26.1%.由此可見,在一定程度上FDI分布的不平衡性制約了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是造成我國東西部地區區域經濟差異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際,就西部地區利用FDI的現狀、制約因素及相關對策進行研究,對于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縮小與東部地區在吸引FDI上的差距和促進經濟平衡增長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西部地區外商直接投資的現狀
截止到2002年,西部地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僅有一百多億美元,只占同期全國利用外資總量的3.8%.FDI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全國平均水平為15%左右,其中廣東、福建達到了40%以上,而西部地區僅在3%左右。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FDI呈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外商投資總量規模很小,所占全國比重逐年下降。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刺激下,西部地區外商投資規模有所增長。2002年,西部地區實際利用FDI為2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然而由于基數較低,西部實際利用FDI總量規模很小。2002年,西部外資依存度僅有0.8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43個百分點。而且,近年來西部外商投資占全國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1998年,西部12省實際利用外商投資占全國比重為5.0%,1999年下降到4.4%,2001年下降到4.0%,2002年又進一步下降到3.8%.
第二,外商投資地區呈現不平衡分布。據統計,2002年西部地區實際利用FDI主要集中在重慶(9.9%)、四川(27.7%)、陜西(17.8%)和廣西(20.8%)4省市,上述4省市的FDI約占西部地區的76%.從而可以看出,西部區域內部利用FDI分布不均衡。
第三,外商投資企業結構單一,總體績效較低。西部地區外商投資企業大多以中小型項目為主,平均單項外資額水平和外商投資項目的技術、資金集約程度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的總體績效較差。而且,目前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仍以高耗能型原材料生產、農牧產品初級加工、飲食服務業和房地產行業居多,而具有高科技含量企業和出口導向型企業很少。這種結構還基本上停留在引進外資的初級階段。
二、西部地區外商直接投資制約因素分析
雖然西部有廉價自然資源和勞動力以及優惠政策的優勢,但是由于西部還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以及經濟體制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制約因素,使得原有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或抵消。
第一,社會文化。西部的文化因素中遺留著很多舊的社會形態、落后的生產力和自然經濟的成份,而且文化傳統上相對具有很強的凝固性和封閉性,帶有濃厚的農業文化氣息。這種文化滲透在人們的經濟行為中,表現為與市場經濟的不相協調與對立,缺乏市場意識、創造性思維與開拓精神,不愿承擔風險,缺少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市場主體。體現在對外關系中,則表現為保守、封閉,難以吸引外部多元文化和資金的進入,外資進入后的相互融合也受到限制。
第二,人力資源。西部地區的廉價勞動力本應是其吸引外部資金的優勢之一,但由于教育基礎薄弱,培養人才的環境較差,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低,中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不足,從而削弱了這一比較優勢的發揮。另一方面,勞動力資源有著較強的流動性,外資在不承擔運輸成本的條件下既可以在東部地區獲得西部廉價的勞動力,也可充分利用東部地區的其他優勢,因此可以說,西部地區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演變成為東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優勢,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資的西進。
第三,經濟體制。西部地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滯后,市場化程度低,主要表現在國有經濟比重高,政府直接干預強,通過市場獲取要素資源難和向外部資本開放進展慢等方面。此外,政策和法律法規缺乏公開性、連續性和持久性;政府機構規模較大,辦事效率低,項目的審批程序繁瑣,拖延時間長。同時,很多外資進入領域受到人為的市場準入限制,如西部旅游、教育、金融、電信等行業被國有部門高度壟斷,使外資進入難度加大。
第四,基礎設施。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投資能力有限,其地形地貌復雜多樣,致使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系統長期落后,構成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瓶頸。落后的基礎設施系統無疑是西部地區制約外商投資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五,產業結構。當前,國際投資重點有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轉變的趨勢,從總體上反映了世界經濟結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升級,也體現了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在西部地區的三大產業中,第一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很小。產業結構不合理狀況還決定了其進出口的商品狀況,出口商品以原料性產品為主,初級產品比重較大,工業制成品和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比重小,進口貿易商品結構中,生產資料所占比重大,先進技術和設備比重小。同時,由于其產業結構不符合國外資本流動的趨勢;對國外資本缺乏吸引力,從而制約了外國投資的流入。
三、西部地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對策選擇
西部要有效地吸引外商投資,真正實現西部利用外資的跨越式發展,必須結合世界和中國外商投資的發展形勢,進行不斷地創新,選擇適宜于西部發展的道路。
第一,健全和完善引進外資的規章制度,轉變政府職能,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加大對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保證政策公開化、透明化,保持同一政策在不同時期的連續性以及不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協調性;制訂實施西部地區開發法,以法律來維護公平的投資環境,保護外商權益,實行內外資企業平等競爭;加快西部地區有競爭力的微觀主體的培育,鼓勵非國有經濟的大力發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擊假冒偽劣和地方保護主義,消除行業壁壘,消除市場障礙,樹立起良好的信用道德觀念;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府體制改革,創設高效、廉潔、規范的行政管理和服務體系;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保證教育事業的投入水平不斷提高和教育事業的超前發展,使教育為外商投資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第二,適度擴大外商投資領域,開放服務行業,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利用FDI推動西部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利用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新機遇,以及西部地區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等優勢,努力發展銀行、保險、電訊、物流、旅游等服務貿易,使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對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實行特殊優惠,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去改造傳統產業,增強對資源性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培育名牌產品,提高出口商品的檔次、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推動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采取靈活的項目融資方式,發展交通運輸、水電、建筑等基礎設施行業,對某些效益好的鐵路、高速公路、水、火、核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可采取在國外發行股票或債券方式籌集外資等具體方式。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