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你逼_一级毛片在线观看免费_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_日本中文字幕电影在线观看_久久久精品99_九九热精

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對外直接投資、外部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2006-06-30 13:05 來源:財貿研究

  摘要:外部經濟導致高新技術產業以集群方式發展,集群是集群單元、集群模式和集群環境構成的開放式系統,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對外直接投資作為當前國際經濟聯系最重要的工具對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有全面而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外部經濟;產業集群

  外部經濟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集群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產業集群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與對外直接投資緊密相關,在當今全球化浪潮不斷擴張的時代,封閉式發展已是不可想象的了。本文的討論不是泛泛地停留在產業集群這一表面現象上,而是深入地分析企業之間多樣化的聯系及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聯系是如何使集群現象產生、發展、衰落并轉移的,對外直接投資在這一過程中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一、外部經濟與高新技術產業

  首先對外部經濟作出論述的是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馬歇爾闡述了為什么廠商集中在一起比單個孤立的廠商更有效率,其主要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廠商集中能促使專業化供應商隊伍的形成;二是廠商的地理集中有利于勞動力市場共享;三是廠商集中有助于知識外溢(華民,2001)。這三點對于各個行業的廠商集中都是適用的,如集中于紐約的投資銀行業、集中于好萊塢的娛樂業及集中于硅谷的半導體工業等,但就影響程度而言,產業集群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更為重要。下面,我們以硅谷為例,說明外部經濟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作用。

  第一,專業化供應商隊伍的形成與作用。亞當·斯密與馬克思的經典著作中,都有市場擴大能促進社會分工的論述。廠商集群可以提供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使各種各樣的供應商得以生存,這種現象在硅谷有大量的文獻記載,“工程師們離開原先的半導體公司并成立新的公司來生產一些資本產品,如擴散烘爐、步進復拍相機、實驗設備以及其他的原料和零部件,如光罩、試驗用模具和專門的化工產品。這些獨立的設備和服務供應部門通過分散開發成本,把單個的廠商從自己開發資本產品需要巨額成本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從而促進了半導體工業的持續形成與發展;同時它也強化了行業地區集中的趨勢。在美國其他地區無法獲得上述專業化的配套服務就是最好的例證!保ǹ唆敻衤,奧伯斯法爾德,1998)專業化供應商由于企業集群而出現,又使得企業可以集中精力于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因而在硅谷的高技術企業擁有比其他地方的企業更大的優勢。

  第二,勞動力市場共享的利益。這里主要指的不是一般的勞動力,而是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度專業化技術的高層次人才。對高新技術企業而言,這一類人才至關重要,但這類人才又是比較稀缺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人才需求,經常面臨某類人才的缺乏和另類人才的剩余,企業集群能創造出一個便利的人才市場。對特定企業來說,緊缺的人才可能正好是另一家企業過剩的,企業集中使企業能更好地利用稀缺的人力資源。對職員來說,企業集中使找工作變得容易,減少了失業的風險?傊惺蛊髽I和職員都增加了發展的機遇(王新奎,1993)。硅谷的文獻同樣有這方面的記載。在硅谷,公司迅速擴張和員工跳槽都非常普遍。事實上,高流動性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職員的一個特征,“你在星期五辭退工作并在下星期一找到另一份工作并非什么大事……你甚至沒有必要告訴你的妻子。你不過在下星期一早上駕車開往另一方向罷了!保ǹ唆敻衤,奧伯斯法爾德,1998)

  第三,知識外溢效應。對技術含量低的企業來說,知識外溢效應即使存在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因素,但對于以知識、技術創新為基礎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知識外溢效應非常重要,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企業集群對企業之間正式的信息、技術交流有促進作用,對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知識外溢效應主要源于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企業集群使員工自然地混雜在一起,知識以非正式的形式擴散了。很多高新技術企業依靠知識外溢效應取得比其他地方的企業更大的優勢。

  正是由于認識到外部經濟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特殊意義,世界各國普遍采用了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的方式,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的集群發展。

  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分析

  集群是一個復雜的現象,有各種性質的集群,如投資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有各種規模的集群,如城市工業開發區、以城市為單位的產業集群;有處在各種發展階段的集群,如正在形成的集群、正在衰竭的集群、正在轉化的集群等。從多樣化的具體的集群現象中,仍然可以抽象出它們共同的特征,以認識其本質。

  (一)集群的三要素

  簡單地說,集群就是一定數量的企業按某種聯系聚集在某一區域的現象。可以用三個要素來分析,即集群單元、集群模式和集群環境(葛亮,1994)。

  1.集群單元。一切群體都是個體構成的。對家庭而言,家庭成員就是單元;對社區而言,家庭是單元;對一個產業集群而言,每一個企業都是單元。每一個單元都有自身的性質和特征,并且是可以演變的。

  2.集群模式。集群模式反映各個企業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和強度?偟膩碚f,可以分為依賴型和互惠型。依賴型聯系中有不同的依賴程度,主要描述一種單向聯系。互惠型聯系中有對稱互惠和不對稱互惠,主要描述一種雙向聯系。

  3.集群環境。任何集群都是處在某個具體的環境中,企業之間的各種聯系都在這一環境中產生和發展,集群單元以外,或者說企業以外的所有因素和總就是環境。按影響的方式劃分,可以分為直接環境和間接環境;按影響的性質劃分,可以分為正向環境、中性環境和反向環境;按影響的程度劃分,可以分為主要環境和次要環境等。對企業來說,環境一般是外生的。

  4.三要素的關系。任何集群都是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集群單元是基礎,集群環境是重要的外部條件,而集群模式是關鍵。簡單地說,企業是集群單元,它的性質決定了企業之間的生產交換等物質、信息聯系,企業及企業聯系都要受到環境的影響,正向環境促進集群的發展,中性環境與集群發展無關,反向環境抑制集群的發展。

 。ǘ└咝录夹g產業集群三要素分析

  深刻認識了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三要素及三要素之間的關系,就把握住了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本質,在此基礎上,才能分析對外直接投資等因素對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影響。

  1.集群單元。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中的集群單元是與高新技術相聯系的企業。對企業的描述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內在性質,另一方面是企業的外部特征。企業的內在性質描述企業質的方面,如企業是屬于哪個行業,是提供中間產品的供應商,是提供某種服務的企業,或是產供銷一條龍的集團企業等等,企業的這些內在性質決定了它與其他企業的物質、信息聯系的方式和強度。企業的外部特征描述企業量的方面,如企業擁有多少資產、多少職工、多少技術人員,企業的產量是多少,盈利情況如何等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在內在性質和外部特征上都是多種多樣的,大致可以描述為:創新企業多、小企業多、高層次人才比例大、技術先進、企業文化適應性強等等。對某一集群中企業的詳細分析為我們認識這一集群的性質及變化趨勢奠定了基礎。

  2.集群模式。企業的內在性質和外部特征共同決定企業之間聯系的方式和強度,企業的內在性質主要決定企業聯系的方式和性質,企業的外部特征主要決定企業聯系的強度。比如說,一個從事風險投資服務的企業決定了它與其他企業的聯系是提供風險資金,而這一企業的規模決定它在多大范圍提供多少風險資金。集群模式根據不同的研究角度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本文將其劃分為兩大類,即依賴型和互惠型,依賴型又劃分為強依賴型和弱依賴型,互惠型又劃分為對稱互惠型、非對稱互惠型。

  強依賴型描述的是某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從屬于別的企業,具體分析,可能是全面性的依賴,或關鍵性的依賴,而別的企業對這一企業的依賴性弱或無依賴,也可能別的企業對該企業也是強依賴型。

  弱依賴型描述的是某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另一個或另一些企業關系不大的情況,如果雙方關系破裂,這一企業受到的影響程度比較小。

  對稱互惠型描述的是雙方都從與對方的聯系中獲益,并且份額基本上對等。

  非對稱互惠型描述的是雙方都從與對方的聯系中獲益,但一方獲益較少,另一方獲益較多。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如果是以少數重點企業為核心,帶動了一批小企業的集群發展,這些小企業是圍繞重點企業運轉的,那么該集群就主要是依賴型的。一般來說,集群形成初期往往是這種情況,首先是強依賴型企業出現,逐步減弱對核心企業的依賴性,隨著外部效應的增強,又會不斷吸引新的企業加入。依賴型集群中,核心企業對從屬企業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從屬企業對核心企業的作用是輔助性的。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如果占主體的是對等關系的企業群,企業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賴,不存在從屬關系,那么該集群就主要是互惠型的。某一個企業往往存在一個或幾個與其互補的相關企業,但外部效應在企業之間的分配不一定是均等的。對稱互惠型關系一般來說比非對稱互惠型關系更加穩定,更有利于長期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形成可能開始于依賴型,也可能開始于互惠型,取決于具體的條件。如果一開始是依賴型的,長期來看,依賴關系會減弱,互惠關系會成長,最終會發展為互惠型集群。否則,該集群將不會延續下去。集群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初始規模,即需要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企業數目,達到這一規模后,產生的外部效應足以使該集群自動增長。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技術創新為基礎,與知識相關的外部效應最為重要。

  3.集群環境。高新技術企業是以創新為基礎的,其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也必須是一個能不斷刺激創新,并使創新成果迅速產業化的環境,對單個企業來說,所有其它相關企業都是環境的組成部分,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政策法規等都是環境因素。各因素對單個企業的影響可能是直接的、間接的、正向的、負向的、主要的或次要的?傮w看來,環境的綜合影響總是有利、不利或中性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環境應該是有利于技術等知識的產生、傳播及產業化的。對于集群環境來說,環境容量是個重要的概念,環境容量是指由于環境的影響或制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有一個起始容量和飽和容量,企業數目達到一定程度時,集群將自動成長,不同性質的集群及不同的環境中集群成長的起始企業數一般是有差異的。集群不斷擴大,到一定限度時,該地區的環境將不能為更多的企業提供生存與發展的條件,企業數目將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

  總的來說,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中,必須有相當數量的以知識為依托、以創新為基礎的企業,企業聯系以知識、信息為核心,環境因素應有利于知識的創新、傳播與產業化。企業、模式、環境形成一個完整的集群系統。

  三、對外直接投資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必須是開放性的系統,對其他地區而言是開放性的,對其他國家而言也應是開放性的。對外直接投資是國際經濟聯系的重要方式,它對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影響必將是重大的。

 。ㄒ唬⿲ν庵苯油顿Y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單元

  對外直接投資對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單元即高新技術企業有直接影響,同時其自身也構成集群單元。集群中的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拓展了聯系的廣度和深度,也改變了原來企業的結構、質量等特征,由此,對整個集群產生深刻的影響。對于接受直接投資的集群來說,如果是新建企業,則直接增加了集群單元,具體影響取決于新建企業的性質;如果是并購,則直接改變了集群單元的特征,可能間接導致集群單元數目的變化。

 。ǘ⿲ν庵苯油顿Y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模式

  對外直接投資首先改變了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單元,然后必然形成新的集群模式,即企業之間、企業與環境之間的聯系都將發生變化。一方面是集群中的企業向其它國家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成功的投資行為將極大地增強企業的實力,由于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加強了與集群外部的聯系,它對原集群的依賴有可能下降,但如果企業與集群外部的聯系和企業與原集群的聯系是互補的話,外部聯系的加強就會進一步加深企業對集群的依賴,因此,其影響取決于企業外部聯系和集群聯系之間的替代、互補性質及其大小。另一方面是別國企業產業集群的對外直接投資。新建企業方式增加集群單元,打破集群中合作與競爭的動態均衡,具體的影響要看新建企業的性質。比如說,新建企業是依賴性企業,那么它會與其它依賴型企業相競爭,而尋求與核心企業的合作關系;新建企業是互惠性企業,將使其互補企業獲得極大益處,集群會更趨穩定;新建企業是核心企業,將帶動更多企業的發展,提供最大的外部效應,極大地提升集群的容量,這種情況一般在集群形成的初始階段出現。并購企業方式并不直接增加企業數目,但它改變了原企業的性質,從而改變了原有企業與集群聯系的方式和強度,如果該企業性質的改變對集群影響較大,則集群將會作出進一步的調整,企業數目一般來說也會變化。企業并購是當前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其影響不容忽視,跨國并購與新建企業相比,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原有企業已經和其他企業建立起廣泛的聯系了。

  (三)對外直接投資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環境

  對外直接投資既受集群環境的制約,也影響著集群的環境。從集群企業對別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看,企業在集群中逐漸成長,當它受集群環境制約不能繼續擴張時,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同時,對外直接投資又反過來對環境造成影響,具體情況要看企業的性質和企業在集群中的地位而定。從別國企業產業集群的對外直接投資看,有利的集群環境將會吸引大量的直接投資,環境因素對吸引外資的質量也有制約作用,新進的投資對集群環境也起著不同的反作用。

  (四)對外直接投資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一般來說,它將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形成、發展、繁榮、轉型或衰退。對外直接投資在每一個階段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集群的形成大都以依賴型為主,必須存在若干個核心企業,而核心企業很可能就來源于對外直接投資,核心企業的存在也能吸引依賴性的對外直接投資,從而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處于發展階段的集群主要還是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對外國進行的直接投資較少,集群中企業之間的互惠聯系逐漸強化,吸收互惠型直接投資有利于集群質量的改善和集群穩定地發展。事實上,當前外國直接投資越來越重視當地企業對自身的影響,反映出互惠型關系將成為主流。

  集群發展到一定規模將達到繁榮階段,集群不僅吸引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并且對外的直接投資也明顯增加,以知識不斷創新、迅速流動及產業化為基礎的集群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對外直接投資成為進一步提升企業質量、調整集群模式、影響集群環境的重要工具。隨著技術不斷進步,集群賴以存在的核心技術群可能發生重大的變革,如果該集群能適應變革,就會出現轉型現象,即轉變為以新的核心技術群為基礎的與先前性質不同的集群。如果該集群不能相應調整,可能導致集群消失或轉移至別處。對外直接投資有可能充當主要工具。由于跨國公司一般而言具有資源、信息、規模等優勢,在集群中可能最先引進新技術,或引進新技術的影響最大,集群轉型就主要由跨國公司推動。如果該集群不適合新的條件,跨國公司可以在其它國家和地區尋求更有利的區位,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實行轉移,最后導致原集群的衰落或轉移(程惠芳,2001)。

  四、結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綜上所述,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外部經濟特征,集群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集群由企業、企業聯系和環境三者構成,是一個動態的開放性系統,集群有一個形成、發展、繁榮、衰退或轉型的生命周期。對外直接投資對集群的各個構成要素和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有重要影響。

  本文的分析有著明顯的理論和政策含義,并能澄清當前我國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吸引外資方面的一些模糊認識,為某些感性認識提供理論基礎,為政策措施的完善提供思路。

 。ㄒ唬⿲ξ覈咝录夹g產業發展的啟示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但在園區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普遍重視集群環境建設,但不了解集群環境的特征

  綜觀現有的大量有關園區建設的材料,對于環境建設都非常重視,但對于環境如何與集群的技術類型相匹配、環境的最低容量和飽和容量、環境的動態變化等問題極少研究或根本不予討論。筆者認為,一種環境并不是適合所有技術類型的企業,或者說,對不同技術類型的企業,環境的最低容量和飽和容量都是有差異的,在集群發展過程中,環境在各階段的狀況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全面深刻地認識集群環境特征對園區的環境建設有重要指導意義。

  2.對集群模式的研究極其缺乏

  集群模式是指集群中各企業相互聯系的方式和強度。我國各地的園區建設高度重視環境,忽視了對集群模式的研究,對企業聯系方式和強度的知識缺乏了解,使相關決策人員有力無處使,不知道怎樣促進集群的質量提升及穩定發展。比如,一個集群在若干核心企業的帶動下形成了,此時的模式是依賴型的,當依賴型企業不斷涌現,核心企業所得的益處并沒有增加多少,集群發展是不穩定且受限制的,集群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在集群中培育互惠型聯系,不了解這一點,就無法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只能任集群自生自滅。對企業聯系的研究離不開對企業自身的研究,沒有對企業和企業聯系的深刻認識,集群環境的分析就流于一般,失去依托,這也就是我們見到的各處園區環境建設分析只有雷同沒有特色的原因所在。

  (二)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啟示

  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兩者中,利用外資仍是當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建設中的重點,但對外投資仍有其作用,也不可忽視。實踐當中應避免以下幾點:

  1.注重引進外資數量,不注重質量

  由于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的效應是綜合性的,各地的引資動機可能有所差異,但表現出來的現象是一致的:都極力吸引外資進入。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問題已經引起重視,就像數量問題一樣,對質量問題的考慮角度也是多樣化的,不同條件下對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有不同的評價,要注重一般化的質量標—71—準,更要重視具體情況下特定的質量標準。對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而言,并不是所有實力強大的外商投資都有益處。

  2.注重外資質量的一般標準,忽視特殊標準

  就像對集群環境的分析一樣,對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分析也是只有處處適用的一般標準,而缺乏有針對性的具體的特殊標準。歸結于一點,仍然是由于缺乏對集群中企業及企業聯系的深刻認識所導致的。用一般標準來衡量是高質量的直接投資,如果與集群原有企業、企業聯系不相匹配,對雙方都是無所助益的。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資與集群在技術上要匹配,即它們是相關的;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資當前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尋求當地企業的互補聯系,即雙方是互惠的。因此,對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而言,特殊標準應從相關技術、互惠聯系兩方面去考慮。

  3.忽視集群的對外直接投資

  對外直接投資研究在我國是薄弱環節,相應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對外直接投資研究也較為薄弱。這方面應該加以重視,尤其是我國已經入世,開放程度比以前更大。對外直接投資是企業尋求資源、拓展聯系、提升自身質量和實力的一個重要工具,對集群發展的各個因素和生命周期都有重大影響。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對外國的直接投資,充實企業和集群發展的工具箱,有利于集群的開放式發展,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王新奎。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中的利益分配[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3.

  [2]葛亮。國際投資學[M]北京:對外貿易出版社,1994.

  [3]程惠芳。對外直接投資比較優勢[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4]克魯格曼,奧伯斯法爾德。國際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5]華民。國際經濟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6]程惠芳。國際直接投資發展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7]李國平。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與基本分析框架[J].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1)。

  [8]江小涓。國外跨國投資理論研究最新進展[J].世界經濟,2001(6)。

  [9]趙春明,何艷。從國際經驗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產業的區位選擇[J].世界經濟,200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video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 | 亚洲成人基地 |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看 | 欧美日韩亚洲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大jb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1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黄视频 |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99绯色 | 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国精品一区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亚洲成人综合视频 | 国产毛片毛片 | av大片在线观看 | 第一页欧美 | 国产高清无密码一区二区三区 | 97精品久久久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美女网站色| 蜜桃一区|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图片 | 日本国产精品视频 | 第一色区 |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在线播放 | 免费黄色在线看 | 日本99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