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0 14:11 來源:
國家有關部門突然宣布對內開放B股市場,其目的除了搞活B股市場,為AB股市場合并創造條件外,還有一個因素值得關注,即轉嫁銀行外匯存款所面臨的利率風險。
所謂利率風險就是由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利率波動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成本和收益的可能性。近期來,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美聯儲今年以來先后兩次調低利率水平。此后,歐洲和日本,以及我國周邊的韓國、菲律賓、泰國都紛紛仿效。由于國際利率的下降,導致我國銀行業吸收的外幣存款在國外的利息收入下降。
其實,我國銀行業外匯存款在境內外還是存在一定正利差的。當前美國的美元存款利率6%左右,我國國內吸收的美元存款利率在3.8%左右。但是,通過開放B股市場并不是防范利率風險的根本出路。B股市場經過一定時間的上漲,外匯資金又回到銀行系統又該如何呢?A股市場就是一個例證。為了將銀行存款轉向股票市場,我國曾多次降息,但是,我國的儲蓄存款還在不斷增長。
商業銀行的外匯資金最根本的出路是要通過銀行自身外匯資金的科學營運來保值。實際上,國際銀行業也同樣面臨國際利率下降的風險,但是它們沒有我國銀行業那么幸運,不能通過B股市場來轉嫁此類風險。國際銀行業防范利率風險的普遍做法是通過國際金融市場來營運,通過不同的資產組合來達到保值的目的。在國際利率變動導致利差縮小時,國際銀行業主要是通過市場交易手段來實現利差的穩定。如金融期貨交易、金融期權交易和利率互換等。
目前,我國銀行業外幣資產結構單一,營運渠道少,缺乏適當的資產組合,主要是境外銀行同業存款。通過開放B股市場來轉嫁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國際市場利率波動的風險,充分說明我國商業銀行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缺乏應對能力,說明我國商業銀行國際金融資產的營運能力差,也說明我國商業銀行商業化的程度低,在遇到風險時,還需要政府通過一定的行政手段來保護。
全面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不僅僅存在國際利率變動的風險,其實最大的風險應該是來自商業銀行自身。據統計,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全世界國內分支機構最多的商業銀行,每家銀行約有8000—10000個分支機構;銀行職工也是最多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職工最少的有15萬人,最多的有60萬人。機構龐大和冗員過多,導致成本支出巨大,效率低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通過一定戰略收縮,降低成本,也是可以在總體上來保證銀行的利差收入的。通過B股市場開放來轉嫁風險只是一時的措施,不可能解決商業銀行存在的長期問題。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