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基礎是什么意思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基礎是什么意思
在財務會計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固定資產進行評估時,如果發現其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則需要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公式表示為:可收回金額 = max(公允價值 - 處置費用, 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通過這一計算,企業可以更準確地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避免因市場變化或經營環境惡化導致的資產高估。
常見問題
如何確定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答:公允價值通常基于市場交易價格確定,若市場上存在類似資產的活躍交易,則可以直接參考這些交易價格。對于缺乏活躍市場的資產,可以通過估值技術如現金流折現法、成本法等來估算其公允價值。
在不同行業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有何差異?答:制造業和服務業在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上可能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制造業由于設備更新換代快,可能需要更頻繁地評估和調整減值準備;而服務業則更多關注無形資產的價值變動。關鍵在于根據行業特點和資產特性靈活應用減值測試方法。
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對企業財務報表有何影響?答:計提減值準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具體而言,減值損失將減少當期凈利潤,并降低資產的賬面價值,從而影響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和投資者信心。因此,合理準確地計提減值準備對于企業透明度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正保會計網校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官方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