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條件是什么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條件
在財務會計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指企業根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部分提取的準備金。

資產減值測試的核心公式為:可收回金額 = max(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 使用價值)。當某項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小于其賬面價值時,即表明該資產發生了減值,需要進行相應的減值準備計提。例如,假設某設備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而通過市場評估和未來現金流折現計算得出的可收回金額僅為80萬元,則需計提20萬元的減值準備。
這一過程不僅涉及到對市場價格的敏感度,還需要對企業內部管理及運營效率的全面考量。
常見問題
如何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答:使用價值的確定通常基于資產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這包括預測未來的收入、成本以及適當的折現率。例如,在制造業中,生產設備的使用價值可能通過分析其生產的產品在未來幾年內的預計銷售額、生產成本以及維護費用來估算。
不同行業在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時有何差異?答:各行業由于其業務模式和資產性質的不同,計提減值準備的方法也有所區別。例如,高科技行業的研發設備更新換代快,可能更頻繁地面臨減值風險;而房地產行業則更多關注市場波動對物業價值的影響。
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對企業財務報表有何影響?答:計提減值準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具體來說,減值損失將減少當期凈利潤,并降低資產的賬面價值。這對投資者和管理層來說都是重要的財務指標,因為它反映了企業資產管理的有效性和潛在風險。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正保會計網校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官方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下一篇:收付實現制確認原則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