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府辦函[2015]38號
頒布時間:2015-04-03 00:00:00.000 發文單位: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省農委《貴州省薏仁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4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貴州省薏仁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
貴州省農委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貴州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的部署要求,做大做強我省薏仁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立足貴州生態和資源優勢,按專業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的原則,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引導、園區為平臺、科技為支撐,加快薏仁商品基地建設,推進薏仁產品研發,積極發展薏仁精深加工,全面提升“貴州薏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貴州薏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二)主要目標。全面提升我省薏仁產業的生產和加工技術水平,把貴州打造成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的薏仁加工首要集聚區和產品集散地。到2015年末,全省薏仁種植面積70萬畝以上,產量21萬噸,企業加工量30萬噸,綜合產值70億元以上。到2016年,全省薏仁種植面積80萬畝以上,產量24萬噸,企業加工量34萬噸,綜合產值80億元以上。到2017年,全省薏仁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產量30萬噸以上,企業加工量40萬噸,綜合產值118億元以上,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0%以上。打造2個以上國內外知名品牌,培育馳名商標1—2個,培育貴州省著名商標3—5個,培育中國出口名牌產品1個,力爭有1—2家薏仁企業上市。
二、重點任務
(一)品牌創建。依托“中國薏仁米之鄉”稱號和“興仁薏(苡)仁米”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以現有的“聚豐薏苡”、“逸仁”、“壹心壹薏”、“薏米陽光”等品牌為基礎,開展品牌策劃、運營管理和宣傳推廣,重點培育2個以上國內外知名品牌,新增貴州省名牌產品3至5個。適應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消費群體需要。
(二)市場營銷。對重點品牌進行多元化、多層次、多角度推廣營銷。在省內主流媒體開辟專欄、專題綜藝節目,到主要目標市場投放宣傳廣告等方式,將薏仁的產業特點、品質特性、保健功效、文化魅力和旅游體驗等進行總結提煉和宣傳推廣,將薏仁產業打造成為多彩貴州新名片。在全國主要藥材和農特產品交易市場、機場、高鐵站、高速路沿線服務區等建立銷售專柜和推介宣傳窗口,每年開展5次以上的省內外宣傳推介活動,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參加國內外特色農產品展銷會和綜合展會。與省內著名旅游景點及北上廣、港澳臺、東南亞、歐美、日韓等企業、商超、批發市場進行對接,開展市場推介和營銷。促進與淘寶網生態農業板塊、天貓、蘇寧易購、一號店、京東商城、本來生活網、中糧我買網、拍拍網、貴州電子商務云平臺等電子商務網站合作,將貴州薏仁產品進行網上展示與銷售,力爭到2017年,賣家開店數量達到100家以上,本地薏仁企業開店率85%以上。挑選娃哈哈、泰奇八寶粥、廣州王老吉等以薏仁為原料的重點精深加工廠家,加強與其特定產品的深入合作。
(三)加工升級。力爭通過三年努力,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品附加值低的家庭小作坊,培育3—5家企業集團,重點扶持50家初加工企業,著力培育10家精深加工企業,實現加工年產值80億元以上。
1.加快提升初產品加工水平。對全省現有的薏仁初加工設備進行技術改造、重組升級,到2017年,力爭實現出米率70%以上,初加工企業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QS)認證率提高到80%以上,全省初加工量36萬噸,實現加工產值40億元以上。
2.大力延伸精深產業鏈。通過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造升級,重點開發薏仁休閑食品、飲料沖劑、保健藥品、高附加值精油類抗癌藥劑提取物、根莖葉加工生產等產品。到2017年,力爭全省精深加工量4萬噸,實現加工產值40億元以上。加強交通、信息、冷鏈倉儲及物流設施建設,到2017年,建成庫容量為10萬噸的冷鏈倉儲及與之配套的冷藏車。
(四)基地提升。立足我省薏仁種質資源豐富、產量潛力大、品質優良等優勢,把貴州打造成國內面積第一、產量第一、質量第一的薏仁原料基地。
1.加大薏仁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大力開展薏仁選育種和良種優化工程,對“小白殼薏仁米”、“黔薏苡1號”以及高支鏈淀粉、高薏苡脂、紅皮薏苡等特色專用品種的提純復壯和選育,提升貴州薏仁育種水平和良種繁育能力,打造成為中國薏仁優良品種選育與良種繁育核心基地。到2017年,組建成立2—3個薏仁種業公司,在興仁縣建設薏仁良種繁育基地1萬畝,年產優質良種3000噸以上。
2.加強薏仁優質商品基地建設。通過良種推廣、合理密植、輪作,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鼠害防控、機械化耕種收等技術手段,努力提高單產,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種植效益。重點在興仁縣、晴隆縣、普安縣、興義縣、安龍縣、貞豐縣、紫云縣、鎮寧縣、西秀縣、盤縣、正安縣、織金縣等建基地。2015年,薏仁優質高產商品基地發展到60萬畝,2016年發展到70萬畝,2017年發展到100萬畝。
3.轉變商品基地經營管理模式。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建設。繼續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開展訂單生產,落實保護價收購、種植補貼等政策,保護農民利益。
4.加大薏仁產品認證。加強對薏仁生產基地選點及生產過程的監管,嚴格控制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等投入品使用,建立健全質量追溯體系。引導龍頭企業主導或參與國家、行業薏仁標準的制(修)訂,提升貴州在全國薏仁技術領域的話語權。積極開展GAP(良好農業規范)、CAS(優良農產品)、ISO(質量管理體系)及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等認證工作。2015年完成貴州薏仁栽培標準和產品標準制定,切實維護貴州薏仁綠色、生態、安全的良好形象。
(五)科技創新。充分發揮貴州省薏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大學、貴州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強與國家糧食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機院以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臺灣大學等國內外薏仁研究機構合作。重點開展薏仁新品種選育、高產關鍵技術創新、薏仁產品加工工藝技術創新、薏仁產品質量安全關鍵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合作。加快薏仁科研成果的引進、吸收和轉化應用,提高薏仁產業的科技水平。
(六)金融服務。深化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金融產品與融資模式,召開銀政企對接會,搭建金融機構、投資擔保機構、薏仁行業主管部門、薏仁生產企業之間信息互聯互通平臺。發揮各級融資擔保平臺和財政專項資金的杠桿效用,建立完善“擔保—貸款—貼息”的融資模式。鼓勵金融機構優先扶持薏仁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的縣、薏仁產業園區、重點薏仁批發交易市場、省內重點薏仁品牌以及薏仁加工和營銷龍頭企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省農委主要負責同志為召集人,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旅游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政府金融辦、省農科院、省供銷社負責人為成員的貴州省薏仁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薏仁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為全省薏仁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
(二)增加資金投入。省級涉農資金要加大對薏仁產業的投入力度,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和運行方式規范合理的前提下,加大有關專項資金的整合力度。重點支持薏仁品牌打造、市場開拓、加工技改、基地水平提升等。薏仁產業重點市縣要設立薏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薏仁產業發展重點環節的支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薏仁產業。
(三)落實優惠政策。各級政府要優先保障薏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項目的建設用地,在用地審批和費稅等各方面按規定落實優惠政策,加快開展薏仁種植的保險試點工作。
(四)建立激勵機制。對推動薏仁產業發展貢獻突出的市縣,在項目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扶持。對在促進就業、促農增效、促民增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薏仁生產、加工、銷售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給予適當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