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財政廳
關于印發《河北省“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
冀財規〔2018〕13號
頒布時間:2018-07-10 發文單位:null
河北省財政廳
關于印發《河北省“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各縣(市、區)財政局,雄安新區管委會:
為規范和加強我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彩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54號)、《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令第67號)、《彩票公益金管理辦法》(財綜〔2012〕15號)和《財政部關于“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安排以及下達2017年資金的通知》(財綜〔2017〕47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我們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項目資金管理辦法》?,F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河北省財政廳
2018年7月10日
河北省“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項目資金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我省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資金管理,根據《彩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54號)、《彩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令第67號)、《彩票公益金管理辦法》(財綜〔2012〕15號)和《財政部關于“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安排以及下達2017年資金的通知》(財綜〔2017〕47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項目資金(以下簡稱中央補助資金),是指“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從其所集中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的,用于支持我省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
第三條
中央補助資金使用應當充分彰顯社會公益性,重點向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求的重大民生項目傾斜,向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困難行業和弱勢群體傾斜,向補“短板”的社會公益事業傾斜。資金投向包括: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紅十字、殘疾人、文化、扶貧、法律援助、城鄉醫療及其他社會公益事業領域的基本建設設施、設備和社會公益活動。
市縣財政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補齊短板”的思路,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原則,統籌考慮“十三五”時期本地區不同區域、人群、領域的社會公益事業需求,注重與本地留成彩票公益金統籌安排使用,集中精力重點解決好突出問題,防止“撒胡椒面”,提升資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四條 中央補助資金要堅持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顚S?、講求績效的原則。
第二章 項目管理
第五條 中央補助資金應編制項目規劃,并實行項目管理。項目規劃和項目管理的基本原則是“誰編制、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第六條
設區市、定州市、辛集市及雄安新區管委會(以下簡稱各設區市)財政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所轄縣(市、區,含省財政直管縣,下同)財政部門及有關部門編制2018-2020年中央補助資金支持本地區社會公益事業項目規劃,并報省級財政部門備案。市縣財政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對項目規劃的合規性、合法性負責,具體職責分工由各市縣自行據實確定。
項目規劃應嚴格按照本管理辦法明確的資金投向范圍確定中央補助資金的具體投入領域,各設區市投入領域原則上控制在1至2個公益領域。
項目規劃應包括以下內容:規劃概況、地區分布、時間安排、可行性和必要性、公益意義、投入規模、資金來源、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如數量、質量、時效、成本,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
第七條
各市縣有關部門應按照項目規劃及年度預算編制要求等,逐年確定當年具體扶持項目。其中,市縣項目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級項目申報、審核,提出項目資金安排建議,對項目的真實性、合規性負責;同級財政部門負責對項目是否符合規劃支持方向和中央補助資金使用要求進行審核;各設區市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所轄縣項目是否符合項目規劃和中央補助資金使用要求進行復核。
第八條
為充分體現中央補助資金的公益屬性和資金效益,各市縣確定的具體項目應嚴格限定在基本建設設施、設備和社會公益活動。日常性的維護運行或公益性不突出的項目(通過維修改造實現公共服務功能明顯提升的項目除外)不予支持。同一項目不得交叉重復申報,中央補助資金不得用于中央及省級已經補助的項目。
第九條 項目主管部門(單位)應當嚴格按照項目規劃前期準備和組織實施,嚴禁以虛報、偽造項目等手段騙取專項資金。
第十條 項目規劃和項目確定后,不得隨意調整,如確需調整,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
第三章 資金分配與管理
第十一條
省級財政部門通過因素法分配中央補助資金,根據各地區域面積、人口數量、財力狀況、彩票公益金收入等因素,確定中央補助資金分配額度,并按時限和程序下達資金。
第十二條
市縣財政部門收到省級財政部門下達的補助資金后,應及時組織有關部門按程序編制預算,并按照規定時間及時下達下級財政部門或批復項目主管部門(單位)。
第十三條
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項目主管部門(單位)對資金使用承擔主體責任,應嚴格按照項目規劃確定的用途使用資金,加快資金支出進度,按時完成項目目標任務和專項資金支付,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十四條
中央補助資金的撥付應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涉及政府采購的,按照政府采購有關規定執行。涉及扶貧項目等有專門規定的,按照相關專門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
市縣財政部門應當以提高中央補助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引導和撬動社會資金投入,積極推廣運用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整合社會資源,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大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投入力度。
第四章 績效管理與監督檢查
第十六條 市縣財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中央補助資金實施績效管理,包括績效目標設定、績效目標審核、績效目標批復、績效執行監控、績效評價、考核問責等。
第十七條
中央補助資金支持項目均應按規定設定績效目標,并以細化、量化的績效指標予以描述,主要包括數量、質量、時效、成本,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未按要求編制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的項目不得列入預算。
第十八條
市縣財政部門組織對項目主管部門編報的績效目標進行審核,具體包括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績效目標與項目目標的相關性、績效指標的合理性和可衡量性、與資金的匹配性等內容。
第十九條
項目預算執行中,項目主管部門應建立績效運行動態監控機制,并向本級財政部門報送績效目標執行監控結果。市縣財政部門應加強監控結果應用,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予以處理。
第二十條 每年預算終了,項目主管部門(單位)應組織開展項目績效自評,并將績效自評結果及時報送同級財政部門。
績效自評結果應當作為改進管理、調整財政支出方向和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
第二十一條 每年3月底前,設區市財政部門應向省級財政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全市(含財政直管縣)中央補助資金績效評價報告。
績效評價報告應包括:項目組織實施、資金管理使用、績效目標指標的設定和實現情況、經濟社會效益等。
第二十二條
切實做好宣傳公告工作。中央補助資金資助的基本建設設施、設備或者社會公益活動,應當以顯著方式標明“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標識。各級財政部門及項目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于每年6月30日前,向社會公告上一年度項目實施等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十三條
對中央補助資金管理使用中發現問題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公務員法》、《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市縣財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本辦法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和部門職責劃分,科學合理組織項目申報實施等具體事項。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由省財政廳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8年7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