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遞延所得稅什么時候會用到



遞延所得稅在以下情況會用到:
一、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
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
例如,一項固定資產,會計上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而稅法規定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在資產使用前期,會計折舊額大于稅法折舊額,導致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隨著時間推移,可能在后期出現會計折舊額小于稅法折舊額的情況,使得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
此時會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因為在未來期間,當該資產出售或處置時,需要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此時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繳納更多的所得稅。
資產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
比如,企業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會計上,資產減值準備會減少資產的賬面價值,但稅法在資產實際發生損失前一般不允許扣除減值準備。
這就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未來期間,當資產減值損失實際發生時,可以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從而減少所得稅費用。
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
負債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
如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務等原因確認的預計負債。會計上,企業按照最佳估計數確認預計負債,并計入當期損益;而稅法規定,只有在實際發生售后服務支出時才能在稅前扣除。
此時負債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負債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
比較少見的情況,例如某些預收賬款,在會計上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但按照稅法規定可能需要在收到款項時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這會導致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三、特殊交易或事項
企業合并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購買方按照公允價值確認被購買方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如果被購買方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會產生暫時性差異,從而確認遞延所得稅。
股份支付
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內按照授予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確認成本費用。而稅法規定,在實際行權時才允許在稅前扣除。
這會導致等待期內資產負債表日存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2024 10/21 10:50

84785029 

2024 10/21 10:58
是年終匯算清繳記賬還是有稅會差異交記賬???

樸老師 

2024 10/21 11:00
同學你好
有稅會差異交記賬
匯算清繳調整

84785029 

2024 10/21 11:12
舉個例題? ? 算下? ? ?

樸老師 

2024 10/21 11:16
遞延所得稅在以下情況會用到:
一、資產減值準備
例如,一家企業有一批存貨,賬面價值為 100 萬元。由于市場情況變化,企業對這批存貨計提了 20 萬元的存貨跌價準備。此時,存貨的賬面價值變為 80 萬元,但在稅法上,只有當存貨實際發生損失時才允許在稅前扣除減值準備。
會計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200000
這就導致存貨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假設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 25%,則遞延所得稅資產為 200000×25% = 50000 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0000
貸:所得稅費用 50000
未來期間,當這批存貨實際發生損失或出售時,可以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從而減少所得稅費用。
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不同
企業對某項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而稅法規定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
假設該固定資產原值為 100 萬元,企業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預計使用年限為 5 年,無殘值。在第一年,企業按照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為 40 萬元,此時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 60 萬元。而按照稅法直線法計算的折舊額為 20 萬元,計稅基礎為 80 萬元。
會計處理:
借:制造費用等 400000
貸:累計折舊 400000
由于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假設所得稅稅率為 25%,遞延所得稅資產為(800000 - 600000)×25% = 50000 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0000
貸:所得稅費用 50000
在后續年度,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差異會逐漸減少,當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差異消失。
三、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
企業持有一項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企業按照持股比例確認投資收益,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例如,企業持有被投資企業 30% 的股權,被投資企業當年實現凈利潤 1000 萬元。企業應確認投資收益 300 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 損益調整 3000000
貸:投資收益 3000000
但在稅法上,只有當企業實際收到被投資企業分配的股息紅利時才確認應稅所得。這就導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假設所得稅稅率為 25%,遞延所得稅負債為 3000000×25% = 750000 元。
借:所得稅費用 750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750000
未來期間,當企業處置該項長期股權投資或被投資企業實際分配股息紅利時,需要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繳納所得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