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老師您好,這道題是屬于增資后形成的非同控嗎?請問這道題個表和合表的分錄怎么做?謝謝老師



同學你好
首先判斷屬于增資后形成的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
2024 年 1 月 1 日取得 5%股份:
個別報表分錄: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成本 1000 萬元
貸:銀行存款 1000 萬元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允價值變動: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公允價值變動 80 萬元(1080 - 1000)
貸:其他綜合收益 80 萬元
2025 年 2 月 1 日增持 50%股份達到控制:
個別報表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6200 萬元
貸:銀行存款 6200 萬元
此時原 5%股份由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轉為長期股權投資(公允價值計量):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00 萬元
貸: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成本 1000 萬元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公允價值變動 80 萬元
盈余公積 12 萬元(200×10% - 已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 8 萬元轉留存收益)
利潤分配 - 未分配利潤 108 萬元(200×90% - 已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 8 萬元轉留存收益)
借:其他綜合收益 80 萬元
貸:盈余公積 8 萬元
利潤分配 - 未分配利潤 72 萬元
合并報表分錄:
合并成本 = 6200 + 1200 = 7400 萬元
商譽 = 7400 - 12000×55% = 7400 - 6600 = 800 萬元
對于原 5%股份在合并報表視為按公允價值處置后再按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 7400 萬元
貸:長期股權投資(6200 + 1200)7400 萬元
計算投資收益:
購買日甲公司合并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 = 原 5%股份的公允價值 1200 萬元 - 原賬面價值(1000 + 80)萬元 + 其他綜合收益轉留存收益 80 萬元 = 120 萬元,答案選 B
2024 08/08 12:36

84785005 

2024 08/08 13:44
老師,要是合表和個表層面分析和理解的話,跟同控的區別是什么?怎么區分更好理解一些?

樸老師 

2024 08/08 13:53
一、個別報表層面
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同控:
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加上最終控制方收購被合并方時形成的商譽來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例如,A 公司和 B 公司同受 C 公司控制,A 公司從 C 公司手中取得 B 公司股權,A 公司在個別報表中確認對 B 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時,要考慮 C 公司合并報表中 B 公司的賬面價值及商譽。
非同控:
按照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包括支付的資產、承擔的債務、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等的公允價值)來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例如,甲企業從外部獨立第三方手中購入乙企業股權,此時甲企業應按支付的現金、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承擔債務的公允價值或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等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支付對價的差額處理
同控:
付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與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比如,A 公司以一批賬面價值為 800 萬元的存貨取得 B 公司股權,B 公司在最終控制方合并報表中的賬面價值份額為 1000 萬元,那么差額 200 萬元依次調整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非同控:
付出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根據資產的性質分別計入當期損益(如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投資,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產處置損益等)。
例如,甲企業以一臺設備(賬面價值 500 萬元,公允價值 600 萬元)取得乙企業股權,公允價值高出賬面價值的 100 萬元計入資產處置損益。
二、合并報表層面
合并成本的確定
同控:
合并成本等于應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加上最終控制方收購被合并方時形成的商譽。
例如,P 集團下有 M 公司和 N 公司,M 公司合并 N 公司,合并成本就是 N 公司在 P 集團合并報表中的賬面價值份額加上商譽。
非同控:
合并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之和。
例如,丙公司收購丁公司,丙公司支付的現金、承擔的債務、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等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總和就是合并成本。
合并商譽的處理
同控: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不會產生新的商譽。因為是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合并前后最終控制方所控制的經濟資源并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只是權益的內部轉移,所以不會形成新的商譽。
例如,A 公司和 B 公司同屬一個集團,A 公司合并 B 公司,合并日不存在新商譽的確認問題。
非同控:
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確認為商譽;反之(合并成本小于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
比如,戊公司以 1200 萬元收購己公司 80%股權,己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 1000 萬元,那么戊公司合并報表中應確認商譽 = 1200 - 1000×80% = 400 萬元。
三、更好理解的區分方法
從交易主體關系角度
同控下的企業合并,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都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這種控制是非暫時的??梢园淹叵碌钠髽I合并想象成一個大家庭內部的資源調整,比如父母將旗下不同子女公司的股權進行重新安排,這些子女公司之間的合并就是同控下的合并。
非同控下的企業合并,參與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是兩個獨立的經濟主體之間的市場化交易行為,就像兩個原本沒有關聯的企業之間進行的股權收購合并。
從會計處理理念角度
同控下的合并強調賬面價值和權益的連續性,因為是集團內部的整合,更注重資產、負債在集團內部的傳承和延續,所以以賬面價值為基礎進行會計處理,保持集團內部財務數據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非同控下的合并基于公允價值理念,因為交易雙方是獨立的市場主體,按照市場規則進行交易,以公允價值來反映合并中資產和負債的真實價值,體現交易的公平性和市場性。
從經濟實質角度
同控下的合并通常不是基于市場競爭和獨立決策的結果,而是集團戰略、資源優化配置等內部管理需求的體現,其目的可能是為了優化集團內部結構、提高管理效率等,經濟實質更側重于集團整體利益的調整。
非同控下的合并是市場主體基于自身發展戰略、競爭優勢等因素進行的外部擴張行為,旨在獲取新的資源、技術、市場份額等,經濟實質更側重于通過外部整合實現企業自身的成長和價值提升。

84785005 

2024 08/08 13:59
老師您好,也就是說,在合表層面,同控需要調權益法,而非同控正常按照公允價正常編制,就可以,對嗎?

樸老師 

2024 08/08 14:05
同學你好
對的
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