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如何確定...



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1、 判斷基礎和計算方法(固定比率法,變動比率法) 固定比率:實務中的常用比率 (1) 凈利潤 5%大--10%小 (2) 資產總額 0.5%---1% (3) 凈資產 1% (4) 營業收入 0.5%---1%
變動比率:根據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兩者中較大的一項確定一個變動百分比
2、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選取。應當取其最低者作為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3、會計報表尚未編制完成時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根據期中會計報表推算出年度會計報表或對上年度會計報表做出修正,以確定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判斷基礎:資產總額 凈資產 營業收入 凈利潤
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選取
不同會計報表之間,應選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為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計算方法
固定比率:在選定判斷基礎后,乘一個固定比率,求出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參考數值:資產總額的0.5%—1% 凈資產的1% 營業收入0.5%—1% 稅前凈利潤5%—10%
例:某企業稅前凈利潤為200000元,審計人員確定的重要性指標比例為10%,則 計劃重要性水平=200000*10%=20000元
變動比率法的基本原理:規模越的大企業,允許的錯報或漏報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據資產總額或營業收入兩者中較大的一項確定一個變動百分比。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業歷
2015 10/23 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