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悠然老師1 你好。 教材原文:企業可能修訂可轉換工具的條款以促成持有方提前轉換。例如,提供更有利的轉換比率或在特定日期前轉換則支付額外的對價。在條款修訂日,對于持有方根據修訂后的條款進行轉換所能獲得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與根據原有條款進行轉換所能獲得的對價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企業(發行方)應將其確認為一項損失。 我的問題是:具體怎么做會計處理?



學員你好,在條款修訂日,對于持有方根據修訂后的條款進行轉換所能獲得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與根據原有條款進行轉換所能獲得的對價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劃分為債券部分和權益部分,債券部分計入財務費用,權益部分沖減其他權益工具,可以參考下圖
2021 11/17 18:41

84785024 

2021 11/17 23:28
我把教材里說的損失理解成會計術語“損失和利得”中的“損失”了,我的理解和例題中不太一樣,我的理解如下:既然是損失,就是非日常活動形成的,就不能計入費用,教材說的修改日做會計處理,修改條款當日,因為是下修,只會導致權益部分公允價值上升,負債部分不會變(因為負債部分是攤余成本計算出來的固定值),所以這個差額貸方應全部計入其他權益工具-可轉換公司債券,借方計入營業外支出。例如兩個公允價值的差額是1000萬,單獨對該差額做會計處理,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1000萬
貸:其他權益工具-可轉債 1000萬
你覺得我理解的對嗎?

悠然老師01 

2021 11/17 23:32
不不不,教材里的損失和利得是廣義的,不只是營業外收支,包括成本費用等

84785024 

2021 11/17 23:47
啊,確定么,這跟我意識和潛意識中的損失不一樣啊。

悠然老師01 

2021 11/17 23:49
是的,這個可以確定,你可以看一下,比如高志謙高老師的課件,或者郭建華他們的,在中級職稱會計實物第一章總論里這個利得和損失是廣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