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如圖,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怎么填寫



小規模納稅人企業所得稅A類報,每行具體填寫如下:
首先填寫“稅款所屬期間”:納稅人填寫的“稅款所屬期間”為公歷1月1日至所屬月(季)度最后一日。
1、第2行“營業收入”: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收入,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收入填報。
2、第3行“營業成本”: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成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按其會計制度核算的成本(費用)填報。
3、第4行“利潤總額”: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其中包括從事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在本行填寫按本期取得預售收入計算出的預計利潤等。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比照填報。
4、第5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5、第6行“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出的當期應納所得稅額。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減免所得稅額”:填報當期實際享受的減免所得稅額,包括享受減免稅優惠過渡期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優惠、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及經稅務機關審批或備案的其他減免稅優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累計已預繳的企業所得稅稅額,“本期金額”列不填。
8、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填報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本次應補(退)預繳所得稅額。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時,填0, “本期金額”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納稅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填報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本行不包括納稅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所得額”:填報納稅人依據上一納稅年度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11、按季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4按月預繳企業: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稅率(25%)”: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的25%稅率計算應納所得稅額。
12、第14行“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填報計算的本月(季)應納所得稅額。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確定預繳的所得稅額”:填報依據稅務機關認定的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出的本月(季)應繳納所得稅額。
14、第18行“總機構應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總機構應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5、第19行“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中央財政集中分配稅款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6、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總機構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預繳所得稅額為基數,按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比例計算出的本期預繳所得稅額。
17、第21行“分配比例”:填報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分配表》中確定的分配比例。
18、第22行“分配的所得稅額”:填報匯總納稅分支機構依據當期總機構申報表中第20行“分支機構分攤的所得稅額”×本表第21行“分配比例”的數額。
2019 04/16 11:39

84785014 

2019 04/16 11:46
是年度申報的基本信息

蒙蒙 

2019 04/16 14:05
你好,基礎信息表哪里不太明白?

84785014 

2019 04/16 14:11
103資產總額的平均額

蒙蒙 

2019 04/16 14:17
資產負債表中(期初資產+期末資產)/2

84785014 

2019 04/16 14:38
上面度12月財務報表,期初?期末?2

蒙蒙 

2019 04/16 15:10
同學你好,是這樣的。

84785014 

2019 04/16 15:44
但是另外一個老師說是我全面季度資產負債表得年末數加起來?4啊

84785014 

2019 04/16 15:45
關鍵是你兩說的得出來的數值不一樣啊

蒙蒙 

2019 04/16 16:10
你好,這個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用季度算出來的也沒啥問題。

84785014 

2019 04/16 16:11
好嘞,謝謝老師

蒙蒙 

2019 04/16 16:13
嗯嗯,不客氣,沒問題請給老師好評,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