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董孝彬老師你好,提問的



早上好,感謝您的信任,不好意思,昨晚9點20就睡了,沒有及時回復您
06/19 04:49

84784977 

06/19 09:00
老師,辛苦你了

84784977 

06/19 09:02
請問一下,遞延所得稅(看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資產小抵大納,負債與之相反)和當期所得稅(從會計角度利潤影響,和從稅法角度對利潤影響)是否有關聯?二者有否關聯?

董孝彬老師 

06/19 09:08
上午好,好的好的,我去歸納一下哈

董孝彬老師 

06/19 09:23
?您好,當期所得稅:按稅法算當期應繳稅款(會計利潤調稅法差異)。
遞延所得稅:資產 / 負債賬面與計稅基礎差(暫性差異),影響未來納稅(確認為遞延資產 / 負債)。
關聯:所得稅費用 = 當期所得稅 + 遞延所得稅變動,二者共構利潤表費用,通過暫性差異連當期與未來稅務
關鍵區別總結:
計算基礎:當期所得稅基于稅法認可的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調整);遞延所得稅基于資產/負債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暫時性差異)。
時間屬性:當期所得稅是當期實際繳納的稅款;遞延所得稅是未來期間的稅務影響(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
報表影響:當期所得稅直接計入利潤表 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確認影響同一科目

84784977 

06/19 09:55
老師麻煩看一下我的思路:分錄:借銷售費用 1000 貸:其他應付款 1000,當年所得稅:利潤站在會計影響 -1000,利潤站在稅法影響 -900,因此要調增100,分錄:借:所得稅費用25 貸:應交所得稅 25;遞延所得稅:以后其他應付款賬面價值 0,計稅價值0-可抵扣100=-100,賬面向計稅價看齊,

84784977 

06/19 09:57
沖減100,-100,分錄借:遞延所得稅資產100*25%,貸:所得稅費用。是這個思路嗎?總覺得遞延那邊很奇怪。

董孝彬老師 

06/19 10:00
好的好的,稍等哈,我要看仔細點,不能辜負您的信任

董孝彬老師 

06/19 10:13
?您好,我認為最后一個分錄反了,站在稅法角度,
借:銷售費用 1000 ? 貸:其他應付款 1000
稅法調整扣除限額 = 6000*15%=900 ,實際發生 1000 ,超支 100 可結轉以后年度扣除,需調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100 。
遞延所得稅:其他應付款賬面價值 1000 ,計稅基礎 = 1000 ?- 未來可扣 100 ?= 900 ,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100 。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100*25%),貸所得稅費用 25 。
工作中假設會計利潤為 X,不考慮其他差異:
應交所得稅 =(X + 100 )*25% = X*25% + 25
遞延所得稅 =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 ,貸所得稅費用 25
利潤表所得稅費用 = 應交所得稅 - 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額 =(X*25% + 25 ) - 25 ?= X*25%
本質是遞延分錄的作用是讓 ?所得稅費用 ?與 ?會計利潤 ?匹配(按會計利潤 * 稅率),而應交所得稅仍按稅法正常計算繳納。

84784977 

06/19 10:37
老師你好,我看到了,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時候要用 其他應付款賬面價值1000,計稅基礎=負債賬面價值-未來可抵扣100,我直接把其他應付款當成0了。那如果在第二年其他應付款已經支付了嗎?即其他應付款科目已經消失,那還需要用這個科目-可抵扣稅額嗎

董孝彬老師 

06/19 10:59
?您好,負債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支付時沖減遞延所得稅負債。
1.負債計稅基礎計算:其他應付款賬面價值 1000,計稅基礎 = 1000 - 未來可抵扣 100=900,因賬面價值>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100,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 100* 稅率(非遞延所得稅資產)。
2.第二年科目支付后的處理,如果其他應付款已支付(賬面清零),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100 轉回,需沖減遞延所得稅負債 = 100* 稅率,與科目是否存在無關(不涉及 ?科目 - 可抵扣稅額 ,只看差異轉回)。
3.遞延所得稅的確認與轉回僅以 ?暫時性差異 ?為依據,科目結算不影響差異轉回的稅務處理,需按差異類型調整對應遞延所得稅負債 / 資產。

84784977 

06/19 14:14
老師第一問:負債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價值,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吧,應該確認所得稅資產?

84784977 

06/19 14:16
老師你好,以上圖的例子看,遞延:確認沖減所得稅費用50、和當期所得稅調增200,有什么關系嗎?我總覺得二者有些關系

董孝彬老師 

06/19 14:29
對對,負債賬面大于計稅,這是可抵扣差異
下面那個我來看看哈

董孝彬老師 

06/19 14:32
?您好,就是有關系的,公允價值變動200(這里是降了減少利潤)稅法是不認的,要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增200,這個暫時差異在未來真正損失時才可以稅前扣除,所以是遞延所得稅資產200*25%=50。

84784977 

06/19 14:39
意思就這本年這個公允不能扣除,所以要調增200利潤*25%,所得稅多交。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所得稅。這個暫時性差異以后可以抵扣,在本年里計:借: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這個分錄做在本年還是以后年)?

董孝彬老師 

06/19 14:56
對的,第2個分錄是寫在本年,所以本年交的所得稅就是會計利潤計算的

84784977 

06/19 15:46
如果寫在本年不就提前沖減了?

董孝彬老師 

06/19 15:52
是的,但是應交所得稅還是那么多嘛,是以稅法利潤算的

84784977 

06/19 16:09
看看分錄:借:所得稅費用 50 貸:應交所得稅50;再做一個分錄:借:所得稅資產50 貸:所得稅費用50;科目一借一貸不就是互抵消了?

董孝彬老師 

06/19 16:14
是的,所得稅費用是抵了,應交所得稅是本年要交的,這個沒有減少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 貸:銀行?

84784977 

06/19 16:16
那本年就互抵了稅費,那以后年交的時候怎么辦

董孝彬老師 

06/19 16:32
不是哦,實交的是調整后的,也就是應交稅費,這是在會計利潤上調增的,
所得稅費用其實就是會計利潤計算的,因為這里是暫時性差異,有2個分錄用了這個科目

84784977 

06/19 16:39
我知道實交是調整后的,但這個未來抵扣是以后的事,為啥要在當年沖減所得稅費用呢

董孝彬老師 

06/19 16:41
您好,未來要沖減,也要體現在報表里嘛,我們不是有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