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0 11:41 來源:朱頌東 張迪
【摘要】本文主要就我國企業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的質量要求及其選擇進行探討。
一、企業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的質量要求
選擇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前,首先要明確什么樣的指標才是合適的,即合格的業績評價指標應具備怎樣的質量要求。通常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的作用包括兩方面,其一是作為企業經營目標的具體化,為經營者的決策優化提供標桿;其二是反映經營者的努力對于企業目標實現的貢獻并據以決定獎懲,以溝通經營者利益和企業所有者的利益,激發經營者為企業目標而努力的積極性。要發揮這樣的作用,選擇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必須具備以下質量要求:
(一)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要反映企業戰略關注點。在戰略管理中,作為企業的經營者,首先需要確立企業的長期目標。在綜合分析所有內外部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制定達到目標的戰略,并且執行和控制整個戰略的實施過程。經營者在戰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企業對于經營者的業績評價理應與戰略管理緊密結合,作為經營者業績評價的重要指標理應反映企業戰略關注點,這樣才能將滿足利益相關者要求的企業戰略傳達給經營者,并且使經營者和利益相關者以戰略目標的實現來獲取各自所期望的利益。
(二)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要能客觀、公正地反映經營者的業績。業績評價指標是否客觀、公正地反映經營者業績,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業績評價指標是否存在 “噪音” 問題。一般情況下,指標的噪音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上的不對稱,評價指標完成值的高低易受經營者主觀操縱,不能如實反映經營者的努力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企業經營成果往往受企業內外因素影響,評價指標完成值的高低可能也會受到一些經營者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并不能如實反映經營者的努力,對于企業目標實現的貢獻。這兩方面的噪音來源存在著此消彼長的趨勢,如選擇經營者可控能力強的指標,相應克服了第二種 “ 噪音 ” ,但與此同時被經營者操縱的可能性會增大,即第一種 “ 噪音 ” 增大,反之亦然。因此,想要絕對消除指標的噪音是很難做到的,現實的選擇應是根據經營者對企業的控制程度、經營者的風險嗜好,考慮企業內外環境約束的力度來權衡盡可能地消除噪音、優化指標系統。
(三)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評價指標要具有可理解性,即只有當指標能被執行者恰當地解釋時才是有用的,難以理解的指標會導致錯誤的評價結論;另一方面要求指標項目有關數據的收集以及指標體系本身具有可行性,如過于詳細則會導致繁瑣等。可操作性應是選擇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時必須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離開了可操作性,再科學、合理、系統、全面的業績評價指標也是枉然。
二、我國企業經營者業績評價指標,是選擇單一指標還是綜合指標
對經營者的業績評價可以采用單一指標,由于經營者具有較大的經營管理權,對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可控程度較高,其責任往往是企業的整體生產經營活動,因此可以采用具有綜合性的、關鍵的單一指標來衡量經營者業績,如利潤、股價、經濟增加值等指標都具有這樣的綜合性。采用單一指標作為評價經營者業績評價的指標優點在于簡單明了、易于操作,但由于無論何種指標本身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陷,這使得采用單一指標的缺點也不言而喻,即在消除指標的 “ 噪音 ” 以及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利益溝通方面不能利用指標間的相互補充作用。因此,采用單一評價指標對于應用環境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它需要企業所處的外部市場較完善和健全以及企業內部對經營者的約束也較為有效。而從我國企業的客觀狀況來看,企業并不適宜采用單一指標來評價經營者的業績。
首先,從股價這一市場指標來看,股價作為業績評價指標所具有的一切優勢都是以資本市場的有效為前提的,因為只有資本市場有效,一個企業的股價才能基本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而在我國,資本市場仍是一個弱效市場,股票市場上投機炒作風盛行,股票價格往往會受到很多企業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與企業實際經營業績的關系甚弱,因此很難客觀公正地評價經營者業績和引導經營者行為,即加大了由經營者不可控所帶來的 “ 噪音 ” 。
其次,從利潤這一會計指標來看,它作為單一業績評價指標必須建立在企業外部市場完善和內部約束有力的基礎上,原因在于:一是只有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才能使企業的利潤指標能夠真正反映經營者的業績,這時以企業的經營成果來衡量經營者的業績才是客觀公正的;二是只有企業內部約束有力,才能相對降低經營者人為操縱利潤指標的影響,減少由于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指標 “ 噪音 ” 。而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是產品市場的競爭并不完備,企業內部約束機制以及外部審計在保證利潤指標客觀、公正方面的作用也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因而采用利潤這一單一指標對經營者進行評價易導致經營者的短期行為,加大了由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指標 “ 噪音 ” 。
最后,從近些年來得到普遍重視的經濟增加值即 EVA 指標來看,它是以企業市場價值的增值為衡量標準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EVAt=Pt-KAt-1 ,其中 Pt 是經過調整后的凈利潤, At-1 是公司期初投入資本總額, K 為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引進財務經濟學所開發出來的資產定價模型, K 的計算公式又為: K=[DM/ ( DM + EM ) ]×KD× ( 1 - T )+ EM/ ( DM + EM ) ×KE ,其中 DM 為公司負債總額的市場價值, EM 為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 KD 為負債的稅前成本, T 為公司的邊際稅率, KE 為所有者權益的成本。盡管 EVA 指標綜合了會計指標和市場指標的一些優點,但它的計算依賴于對公司所有者權益市場價值及其權益成本的計算,而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往往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者的價值和成本均是不同的,且流通股中的一級市場原始股和二級市場流通股的回報要求也不盡相同,這就使得難于計算真正的權益資本成本及其市場價值。此外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健全也使得依據其市場價值計算出來的 EVA 指標的準確性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從我國企業目前所處的實際環境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筆者認為無論采用何種單一指標均不能滿足經營者業績評價的要求,相反,采用綜合指標即通過一系列指標的組合采用,利用指標間的相互影響來減弱指標 “ 噪音 ” 應是我國企業的現實選擇。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