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1 09:33 來源:曹永琴
摘要:在金融市場缺陷普遍存在的條件下,外部沖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金融加速論認為金融市場缺陷會通過乘數效應放大和加速沖擊在實體經濟中的傳導,金融減速論認為金融市場缺陷是沖擊的減震器,約束型公司的融資條件呈現親周期變化和法律對銀行清算權的限制減緩了沖擊造成的經濟波動。金融減速器受到諸多客觀條件的嚴格限制,信心的維持是金融減速器生效的關鍵。總的來說,金融加速器效應普遍存在。制度的完善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可彌補金融市場缺陷,降低金融摩擦,減小沖擊的乘子效應,增強市場抵御和化解,中擊的能力。
關鍵詞:金融市場缺陷;金融摩擦;金融加速器;金融減速器
一、引言
由于金融市場存在缺陷,沖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金融市場渠道是沖擊的加速器還是緩沖器?各理論流派存在重大的觀點分歧。在始于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金融市場在次貸危機向經濟危機演化中的作用再次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
金融市場在沖擊傳導中的作用機制一直是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古典經濟理論否認金融市場的不完備性,信奉“金融面紗觀”。金融市場價格反映所有信息,證券和貨幣等金融工具交易不影響真實經濟活動,金融市場行為與真實經濟活動是“二分”的,不存在金融市場與真實經濟之間的沖擊傳導渠道。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既定制度下的金融市場并非完全有效,金融市場缺陷實質性地扭曲了沖擊的傳導機制。金融資源的非帕累托最優配置意味著金融市場失靈(failure)或缺陷(faultiness)的存在,由此產生金融摩擦。代理成本是金融摩擦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并呈現周期性變動的特征。問題的關鍵是,金融市場缺陷是放大還是減緩沖擊對真實經濟的影響?目前存在兩大觀點截然對立的理論:金融加速器理論和金融減速器理論。金融加速器理論的論點是,金融市場缺陷會產生沖擊的放大效應,微小的沖擊經金融市場傳導后會導致宏觀經濟出現劇烈的波動。金融減速器理論的觀點與此相反,金融市場缺陷是沖擊的穩定器,此類缺陷阻礙負向沖擊大范圍擴散,避免經濟蕭條期大規模倒閉的發生,從而減緩經濟的波動。這一問題進一步引發人們思考:隨著制度的完善及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摩擦逐漸減小,金融經濟活動是否會加劇經濟的波動?
事實上,金融市場缺陷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沖擊的傳導機制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中亦有區別。金融摩擦是理解金融市場缺陷如何影響沖擊傳導機制的關鍵概念,它本質上是由市場缺陷導致的代理成本,會阻止資金流向最有效率的企業。卡羅米斯和拉米雷斯(Calomiris and Ramirez)將金融摩擦歸為四類腳:
第一類是信息成本(information costs)。資金供給方無法識別“好”公司(即具有價值遞增項目的公司),因此,“壞”公司可能有激勵冒充好公司。貸款人很難識別公司類型(“好”還是“壞”),相應增加了好公司的借貸成本,這會導致“檸檬”資金市場——壞公司驅逐好公司。
第二類是控制成本(control costs)。投融資雙方信息不對稱會使債權人面臨道德風險。為了降低經理們的道德風險,債權人需要督促公司按照契約實施項目,但會引致一定的費用,這稱為控制成本。
第三類是監督成本(monitor cost)。意識到經理可能會“隱藏”利潤,以減少因融資產生的財務費用,資金供給者不會相信經理的財報,而會投資于項目狀態驗證。企業經理作為內部人比銀行更有信息優勢,銀行為保障資金安全需要獲得內部信息,這種信息收集和處理成本使得貸款利率高于內部融資利率,對于無擔保貸款更是如此。
第四類是市場分割(market segmentation)。跨國界的市場分割反映為融資成本和公司利潤的變化。由于借貸雙方處于不同國家或區域,即使沒有上述三類成本,市場分割也會妨礙資金的有效轉移。而且這類真實成本還會產生信息和控制問題,以至于在最終資金供給者分散且遠離于最終資金需求者的情況下,會產生高昂的信息和控制成本。
二、金融加速論:市場缺陷是沖擊放大器
投融資雙方信息不對稱是金融市場的典型特征,因而金融市場缺陷普遍存在。投資者為保障資金安全,在信息甄別機制下會對負向沖擊反應過度,從而產生了沖擊的乘數效應——“小沖擊、大波動”。經濟學家們從不同角度解釋了乘數效應的形成機理。
(一)金融加速器理論
在信息不對稱下,債權人只能通過“信號”來推斷債務人的類型及其真實信息,這一信號甄別過程必然會產生金融摩擦。金融市場上無效率的行為包括:經濟繁榮階段銀行盲目擴張信貸和衰退階段恐慌性緊縮銀根,不但導致資金的無效配置,還會放大和加速沖擊對經濟的影響。
如果信息傳遞有障礙,銀行只能通過外部信號甄別來形成信貸決策,這會放大和加速沖擊向實體經濟傳導。信貸市場與資本市場相互推動是沖擊加速的主要原因。經濟繁榮主要通過債務融資,特別是銀行貸款而誘發。這同時增加了存款和貨幣供應量,推動價格水平不斷上升,債務成本下降比名義價值攀升更大,刺激企業借債投資;該過程一直持續到過度負債狀態為止。可見,所有“過激”行為(包括銀行放貸和企業借債)都是根據“信號”形成的“最優”決策,而非建立在真實信息基礎上。正是因為信息傳遞存在障礙,信號與真實情況之間因市場缺陷而存在扭曲與時滯,金融市場才會通過棘輪效應放大和加速沖擊向實體經濟傳導。
然而,債務是一把雙刃劍。新債只能暫時支撐過度消費,但債務屬于硬約束,債務積壓(Debt Over-hang)最終會誘發債務危機,加速經濟衰退。由于債務和幣值的周期性變動,“提前清算”和“困境拋售”會加速經濟走向衰退。當經濟陷入蕭條,在保全貸款的急切心理驅動下,銀行必然對過度負債的企業進行強制清算,如果企業不愿倒閉,就會變賣資本品,從而引起資本品價格大幅下降;如果企業在清算中倒閉,銀行會對剩余資產進行拍賣,這也會引起資本品價格下降。未破產企業的收入減少,利潤和凈資產下降,資產負債比例進一步上升。如果某銀行擔心企業被其他銀行提前清算而無法收回自身的貸款,保全貸款的急切心理引發了普遍性清算,經濟出現過度負債誘發的惡性循環。銀行對企業的清算壓力導致經濟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企業大面積倒閉,產出和就業下降——這一幕幕的情景我們似曾相識,本輪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不就是沿著這樣順序逐次演進的嗎?這會持續到企業大面積的破產以消除過度負債,或政府重新采取刺激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措施為止,然而一旦復蘇開始,整個過程又會重演。
清泓和摩爾(Kiyotaki and Moore)將上述的沖擊放大機制稱為靜態乘子效應,但信貸市場缺陷導致的動態乘子效應遠大于前者。由資本品相對價格變化而形成的沖擊傳導機制具有放大和持續效應,靜態乘子導致沖擊放大效應,而動態乘子形成沖擊的持續效應。第一,靜態乘子取決于當期資本品價格對沖擊的響應程度。第二,動態乘子取決于受約束公司的凈值、投資需求、地租和地價的互動關系。在沖擊產生第一輪(t期)靜態效應的基礎上,t+1期受約束公司投資減少,生產資料減少會降低將來的利潤和凈值;土地投資減少會加劇供給缺口,從而進一步降低地租和地價,此邏輯會延伸至未來各期,所以跨期動態乘子的效應更大,等于靜態乘子/實際利率。土地價格的整體下降是現在和未來使用成本下降的積累效應所致,這源于受約束公司凈值和土地需求的持續減少,這反過來會加劇t期土地價格和受約束公司凈值的下跌。市場的新均衡會在地價下跌到不受約束公司的土地投資需求受現金流制約時才形成。
從整個信貸周期的運行過程來看,本輪世界性經濟危機形成邏輯完全相符:2006年左右,美聯儲擔心利率太低形成地產泡沫開始加息;2007年左右房價暴跌、土地供給缺口加劇、地租快速下滑,房地產企業債臺高筑,利潤和凈資產大幅下挫,在靜態乘子和動態乘子的作用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迅速萎縮、債券債務鏈斷裂,房地產危機演化為次貸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在整個金融領域迅速擴張,金融市場的缺陷放大和加快了房地產價格下跌沖擊向整個經濟的傳導過程,次貸危機就此演化為金融危機;但故事并未就此結束,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美元是世界上普遍接受的結算貨幣,美國的金融危機通過貿易鏈和債權債務鏈傳導至世界每個角落,釀成了這場“世界大衰退”。
伯南克和吉特勒(Bernanke and Gertler)以及清泓和懷特(Kiyotaki and Wright)的研究進一步指出,金融摩擦是決定沖擊傳導機制的關鍵因素。當資本市場存在缺陷時,金融摩擦使得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的可替代性變差。外源融資升水是代理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存在,企業的凈資產、留存收益和融資結構與投資關系極為緊密。如果企業受到負向沖擊,資產負債表出現惡化,那么其獲得的授信額度將降低,這導致企業投資支出過度緊縮。根據金融加速器的演化邏輯,負向沖擊會降低企業收益、增加成本、減少凈資產價值、提高財務杠桿,從而惡化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企業的融資條件,導致外部融資的可獲得性降低。如果公司外部融資依賴性高,沖擊將被這種傳導機制放大數倍。伯南克等人將該機制歸結為外源融資升水與融資杠桿的增函數:
金融加速器機制的核心是企業家凈資產、融資杠桿與外部融資升水之間的互動關系。企業家投資回報率因受沖擊出現意外增益,由此產生的收入現金流通過融資杠桿使得凈資產放大數倍;凈資產的增加改善了企業資產負債狀況,融資杠桿比率相應下降,銀行貸款風險的減小并愿意以較低的利率向企業提供更多的貸款;經濟中信貸和投資規模上升,真實融資成本下降;沖擊通過資產負債表渠道持續擴散并形成金融加速器傳導機制,導致經濟快速走向繁榮。
相反,如果企業受到負向沖擊,沖擊同樣會通過金融加速器機制導致實體經濟加速和過度衰退。在房價下跌的沖擊下,金融市場缺陷放大和加快了危機的蔓延,金融市場仿佛瞬間崩潰!次貸危機不但導致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危機,還導致大投行的破產;債權債務鏈的斷裂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向其他行業傳導,利率和企業財務杠桿在很短的時間內上升,于是降杠桿化開始席卷整個經濟體,失業、破產和倒閉成為現實,金融危機迅速演化為經濟危機。金融加速器理論似乎完美地解釋了美國危機變遷的全過程。
(二)金融危機理論:金融加速器理論的極端
金融危機理論強調公眾理性預期通過金融渠道的自我實現機制。投資者具有風險厭惡的特征,負向沖擊會惡化投資者的預期,預期的變化導致投資和交易策略的改變,金融市場上將出現集體行為或羊群效應,導致金融資產價格過度波動。當來自于金融市場的沖擊在部門或區域間擴散,傳染效應就會顯現,這最終導致經濟出現劇烈波動。在金融市場存在缺陷的條件下,證券價格不完全反映真實價值,但投資者根據價格變化和其他人的交易行為提取關于證券真實價值的信息,證券市場的“新聞效應”很可能促成市場信念和預期的自我實現。因此,投資者敏感的神經極易被市場“噪音”觸動,過度反應是沖擊放大效應的直接結果。
金融市場缺陷會形成沖擊的乘數效應,如果對此缺乏相應的補救制度,微小的負向沖擊經過金融市場傳導都可能導致經濟衰退。戴蒙德在擠兌模型中指出,預期、擠兌與金融危機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銀行的重要職能在于將短期存款轉化為長期投資,最優的經濟狀態為:儲戶存款并獲得銀行支付的存款利息、銀行獲得存貸利差、企業向銀行融資并用銷售收入來支付貸款利息。然而,在缺乏存款保險制度或最后貸款人的經濟中,最優的均衡是不穩定的,沖擊可能導致債務鏈的斷裂。
外匯市場同樣存在沖擊的乘數效應,固定匯率制下,如果中央銀行儲備或信譽不足,沖擊也會導致經濟衰退。當經濟受到負向沖擊時,如果每個人都預期貨幣會貶值,進而在外匯市場上拋售通貨,這實質上等于向中央銀行擠兌債務憑證——用本幣兌換黃金和外匯儲備。如果本幣持有者比其他人晚了一步,而無法在政府放棄固定匯率之前兌換到外匯,必將面臨財富損失。因此,他們的最優策略是在固定匯率制尚能維持時,盡快兌付手中的本幣,或者爭取在其他投資者之前撤離資金,結果導致迅速撤離資金的集體行動和資本大規模外逃現象,預期形成的清償危機加速了固定匯率制崩潰的進程,甚至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
金融市場上的投機和羊群效應形成的資產泡沫會導致金融體系的脆弱,從而放大沖擊效應。埃克斯普特認為全球金融整合導致沖擊的放大,這種放大效應包括:資產價格發生實質性、持續性的錯配,過度的波動,信貸流的突變;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對經濟狀況的變化時常常反應過度,使得經濟波動更加劇烈。導致這種放大效應的原因在于:銀行的親周期行為、謹慎會計處理方法的單向效應、更加注重短期利益的市場氛圍、金融市場參與者的羊群效應以及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技術趨同。如果國際資金大量涌入某一地區,先進入的投資者獲得巨額的收入,這將形成羊群效應,投資者不顧風險而投入大量偏離基本面的資金,資產泡沫形成了,當泡沫破滅時,資產價值和匯率的急劇縮水導致銀行壞賬攀升,銀行會緊縮信貸、企業也會因資產負債表惡化而減少投資。因此,國際金融市場上投資者趨同的投資策略是產生集體行為和羊群效應的主要原因,微小的沖擊極易導致世界經濟出現劇烈波動。
三、金融減速論:市場缺陷是沖擊減震器
金融市場缺陷和沖擊的類型具有多樣性,在一定條件下,市場缺陷可能減緩沖擊對真實經濟的影響。
(一)資本市場減速論
巴克塔和卡米羅的觀點與加速論完全相反——資本市場缺陷反而是沖擊減震器,緩減實體經濟波動。在其動態一般均衡模型中,有部分公司可能會因信息不對稱而存在信貸約束。由于受約束公司和不受約束的公司之間邊際生產率存在差異,沖擊對信貸資源具有分配效應,這一效應的強弱和方向(正或負)取決于受約束公司融資結構中內源資金和外源資金的相對比例。由于分配效應的不確定,沖擊對產出的影響也不確定。在一定條件下,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可能會減小沖擊對產出的影響。
資本市場減速論假設信貸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貸款人無法完全觀測到借款人的行為;公司是不同的——富裕公司擁有充足的現金流,而約束型公司現金匱乏。在均衡條件下,對于自我融資能力有限的公司來說,銀行最優策略是信貸配給。約束型公司受到信貸配給,在邊際報酬遞減的條件下,他們會更有效率地使用有限的現金流,所以其邊際生產率高于富裕公司。
倘若信息非對稱影響貸款在不同類型公司間的分配,它也相應會影響產出。如果存在金融市場缺陷,沖擊的乘數效應是不確定的,因為這取決于沖擊的類型。將沖擊分為需求沖擊(財政與貨幣政策)和供給沖擊(生產率)兩類,有利于分析特定沖擊對實體經濟的不同影響。一方面,第一,假如受到正的財政或貨幣沖擊,公司外源融資供給增加,而內源融資不變。充沛的資金供給會降低融資利率,低廉的融資成本會刺激投資。然而,約束型公司投資增加的比例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內源融資占其投資總額的比重相對下降,銀行會因貸款風險對其實施更緊的信貸約束,從而使代理成本會出現親周期的變化。這與金融加速器理論正好相反,金融摩擦引致的代理成本是逆周期的;而在減速論中,親周期的代理成本會自動約束繁榮期的信貸規模,防止過度負債的出現。因此,正向沖擊的綜合效應為負,信貸市場缺陷的存在抑制了約束型公司的投資需求,相應地壓縮了產出的規模,從而減緩了經濟的波動。第二,假如出現正向生產率沖擊,約束型公司因杠桿比率高,現金流增加的比例更大,這會改善受其信貸條件并引致更大比例的投資擴張。在此情形下,正沖擊的綜合效應會加劇經濟波動。另一方面,第一,假如受到負財政或貨幣沖擊,公司外源融資供給的減少導致融資利率提高,壓抑投資需求。在內源融資總量不變的條件下,約束型公司的財務杠桿降低,資產負債表的改善放寬了信貸約束,銀行會增加對此類公司的投資,因而延緩了經濟衰退。第二,假如出現意外正生產率沖擊,約束型公司因杠桿比率高,現金流急劇降低,信貸條件的惡化導致經濟加速衰退。
(二)金融減速器理論
伊路提出的金融減速器理論與資本市場減速論相似,即金融市場缺陷能夠減緩經濟波動,因而有可能作為經濟周期的內在穩定器。金融減速器理論的核心假設是“司法缺陷”(Deficiency judgments):如果借款人違約,借款人未償貸款與流動性資產價值之間的差額,原本可以通過自身和擔保人資產或遠期收入來抵償;但由于法律限制銀行對借款人的清算權,銀行難以通過清算方式彌補貸款損失。
在制度缺陷條件下,金融減速器的傳導機制正是“限制清算”,這阻礙了沖擊向其他部門擴散而形成的傳染效應。家庭向銀行貸款購房,如果房產價格下跌導致擔保價值低于應償債務,家庭最優策略是違約,而銀行在法律的限制下無法要求家庭彌補其貸款的全部損失,家庭能夠保留剩余資產而不被清算,因此,財富從銀行轉移到家庭,風險在銀行內部積累。因為銀行貸款利率中本來就考慮了風險升水,等到房產價格上升和房貸人能正常還貸,銀行通過又貸款收入核銷壞賬損失;所以,銀行與家庭相互依存。家庭違約的確會影響到自身信譽,但如果銀行因此而不貸款給家庭就將永遠喪失核銷壞賬的機會,正因為銀行貸款的預期收益大于損失,才會繼續給家庭貸款;由此,家庭購房的決策不受違約決策影響。當房產價格下跌時,家庭一方面違約,另一方面繼續向銀行貸款購買低價房產,而這些新購的房產不會被銀行清算,銀行預期這些房產的價格上升、家庭能以此還貸,因而也樂意貸款。銀行在整個經濟周期中,通過資產組合將家庭風險分散,法律對銀行清算權的限制也避免了家庭“困境拋售”可能導致的經濟劇烈波動。因此,家庭在經濟蕭條期繼續貸款買低價房,從而拉動經濟走出陰霾。這一理論同樣也適用于分析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貸關系。
但是,如果要保證金融減速器的傳導機制正常運行,家庭必須對銀行有充分的信心,否則會出現擠兌危機;銀行對家庭還貸也要有信心,否則會導致家庭被迫“困境拋售”房產形成的房貸危機。由此可見,金融減速器要正常運行,信心的維持是關鍵。為避免中小企業在衰退期大量倒閉,美國1978年的破產法改革對銀行清算權進行限制。銀行意識到清算能力下降,與企業簽訂更加嚴格的貸款合同,這反而增加了衰退期企業的清算率,從而使經濟波動更加劇烈。由此可見,金融減速器理論受到諸多客觀條件的嚴格限制。
四、結論及政策含義
由于金融市場缺陷和沖擊類型不同,市場缺陷對沖擊的乘數效應不確定。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投融資雙方委托一代理問題產生了金融摩擦,代理成本隨投融資風險呈現周期性變化,直觀表現在外源融資升水的波動上。沖擊通過金融市場渠道傳導至真實經濟的過程中,因為金融摩擦和代理成本之間的動態關聯,金融市場缺陷會改變沖擊效應。
金融加速論的核心觀點是,金融市場缺陷會產生沖擊的乘數效應。金融摩擦越大,沖擊的乘數效應就越強,金融摩擦呈逆周期性;即使一個微小的沖擊,經過金融市場傳導后也會導致經濟的劇烈波動。經濟繁榮期過度負債形成的金融脆弱性、信貸周期的靜態和動態乘子效應、外源融資升水與金融摩擦間的非線性函數關系以及預期通過金融渠道的自我實現等等,都可能形成沖擊的放大機制。金融減速器的觀點恰與此相反。在一定條件下,金融市場缺陷是沖擊的減震器。金融沖擊導致約束型公司的融資條件呈現親周期變化,因而銀行信貸和投資呈逆周期性,這緩減了沖擊造成的經濟波動。如果法律限制銀行的清算權,債務人就不會被銀行提前清算或被迫進行困境拋售,這防止了企業大規模倒閉和資本品價格加速下滑的現象出現,阻礙危機向其他部門擴散,從而緩減了負沖擊對經濟的影響。然而,金融減速器受到諸多客觀條件的嚴格限制,金融加速器效應普遍存在。制度的完善和金融的發展會彌補金融市場缺陷,降低金融摩擦,從而減小沖擊的乘子效應,增強市場抵御和化解沖擊的能力。
政府在已知金融市場缺陷的條件下,正確識別沖擊類型之后,可大致判斷沖擊對真實經濟的影響。事實上,政府為平抑經濟波動而采取的逆風向政策也是一種沖擊,金融市場缺陷可能放大或降低沖擊的影響。沖擊的傳導機制關系到政策的有效性,只有當政策適應現有的金融市場缺陷時,才能發揮最大的效力。而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缺陷逐步得到修正,政府應根據金融市場具體情況調整舉措。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