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6 13:55 來源:中國經貿·陳柳欽
一、環境貿易壁壘的主要內容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環境問題已上升為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關注的熱點,在這種情況下,環保保護主義首先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興起,并波及到許多新興工業國家,利用與發展中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差距,紛紛出臺的環境保護措施,以保護本國產品競爭力,達到限制進口和擴大出口的目的,環境壁壘成為新的貿易壁壘。
1、環境關稅和市場準入
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產品頻頻提取環境補貼和進行環境傾銷調查;對一些污染環境或影響生態環境的進口產品課以進口附加稅,或者限制、禁止其進口,甚至實施貿易制裁等。
2、環境標志制度
由于各國環境標志制度所依據的環境標準不一致,評價方法也有差異,所選擇的產品類別有偏向,因而對其他國家的企業在申請程度上存在歧視,勢必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貿易形成一道“環境屏障”。
3、環保技術標準制度
這些標準都是根據發達國家生產水平和技術水平制定的,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勢必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拒在發達國家之外。
4、環保包裝制度
逐漸成為發達國家搞貿易保護的措施。
5、環保衛生檢疫制度
由于各國環境和技術標準的指標水平和檢驗方法不同,以及對檢驗指標設計的任意性,使環境和技術標準可能成為貿易壁壘。
6、環保補貼制度
發展中國家大部分企業本身無力承擔治理環境污染的費用,政府有時為此給予一定的補貼。發達國家卻以這種“補貼”違反WTO規定為由,對環境補貼的產品征收反補貼稅,限制此類產品進口。
可見環境貿易壁壘廣泛地沖擊著我國農產品、紡織品、機電產品、玩具、醫藥產品等的出口。
二、發展可持續貿易的政府決策
(一)加速發展環保產業
1、把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使保護生態環境根植于產業活動當中的持久的制度,實行資源環境核算制度,并將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2、建立健全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建立以經濟調節為主,法律和行政手段調節為輔的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制定系列外圍經濟政策和管理措施,推動環境治理走向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企業化事建立環保產業的風險投資機制,開辟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社會融資渠道。制定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把環保產業培育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3、實施以出口為導向的環保產業發展戰略。
(1)國際環境貿易的進口,應以引進先進的,我國短缺的環境技術為主,在引進方式上,推進“以市場換取技術”的策略;
(2)在開發環境技術和產品時,應考慮國際環境市場的需求和規范;
(3)國際環境貿易政策應根據不同類型國家的特點來推進;
(4)國際環境貿易政策應與國際貿易政策及國際政治、經濟政策相協調。
(二)按照國際標準,培育環保企業
環保企業是生產和出口環保產品的基地。而環保技術是培植環保企業的關鍵,各級政府應支持企業建立環保技術研究開發機構,搞好環保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環保管理是發展環保企業的保證,環保管理要求的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過程時時處處體現環保。
政府應為企業申請與環境有關的認證(比如IS014000認證、環保標志認證等)創造條件,重視與環境有關的認證工作,加強與國際組織及其他國家認證機構的合作,加強對企業的咨詢服務,從而培育更多的環保型企業。組建環保企業集團,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規模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把握國際環保動態,打破環境貿易壁壘。
1、加強對國際及外國環保認證標準的研究,及時收集、整理、跟蹤國外的環保壁壘,建立環保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及時采取積極防御措施,打破壁壘,擴大出口。
2、依靠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提高環保產品的質量和水平。爭取通過國際標準環保認證或出口市場的環保認證,努力推動中國環保標志與其他國家的環保標志相互承認,相互協調,并通過簽定條約、協議等從法律上保證制度的順利實施。
3、對發達國家違反非歧視原則,對我國出口產品規定高于其本國產品的環境標準而設置的環保壁壘,可根據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所確定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原則提出抗辯,依據環保公約、協議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規定,通過磋商、談判,突破發達國家的環保壁壘。
三、發展可持續貿易的企業策略
(一)樹立可持續貿易的戰略觀念,轉變企業生產經營目標。
要實現企業生態化,必須轉變單一的經濟目標為生態與經濟并重的復合目標。推行生態環保設計,推行清潔生產,實行生態包裝。
(二)開發生態環保產品
衡量一個企業的產品競爭力,除了它的價格競爭力和非價格競爭力(即產品的價格、質量、包裝、品牌及服務等)外,還應加上一個環境因素,即環境競爭力。因此我們應提高環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的技術標準、安全標準、衛生標準和環保標準。在進行產品開發時,在技術設施、生產設備、產品質量、包裝等方面,都必須支持主要以環境競爭力參與市場競爭,為我國的外貿出口開拓廣闊的綠色市場。
(三)實施環境營銷策略
環境營銷較社會營銷更重視環境保護。其主要內容是搜集環保信息、開發環保產品、設計環保包裝、制定環保價格、建立環保銷售渠道及開展環保促銷等。國家和政府制定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企業實施“環境營銷”是為了經濟、人類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的孿生戰略措施,二者缺一不可。
(四)積極推行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
企業獲得IS014001認證證書,標志著企業已實施一整套符合國標準的管理機制,表明企業已嚴格遵守了有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國際公約和其他相關要求。實施IS0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已成為代表企業形象的重要因素,已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甚至國內市場的條件,因此有人把IS014001證書稱為“綠色通行證”。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