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30 15:09 來源:稅務與經濟
[摘要]如何確定合適的外商投資規模以滿足我國預定的經濟增長的需要,是保證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前提條件。本文利用經濟控制論原理,GDP為參數,得出了相關結論和建議。
[關鍵詞]投資規模;GDP;控制模型
我國自1983年開始大規模引進外商直接投資(FDI),從此,我國FDI總量便以每年47.8%的增長率高速增長。至1995年,FDI已占當年利用外資總額的70%以上,占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的20%,FDI累計總量已占GDP的19.49%,至1996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外資輸入國。隨著FDI的大量涌入和累積,它對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它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例如,由于我國產權交易不規范,外商對國有企業的大量購并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外商大量購并國有企業,外資過分滲透,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適度引用外商直接投資,確定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就很重要。下面筆者建立輸入變量為外商直接投資累計量,輸出變量為當年GDP的控制模型,通過控制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到合理的GDP.
一、變量的選取
外資企業具有內資企業所缺乏的品牌優勢、信息優勢、融資優勢、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其中的技術和管理優勢更遠勝于內資企業。它直接帶來了社會需求創新效應、人力資源創新效應、產業創新效應和技術創新效應,并通過對國內企業的示范作用,間接地促進我國經濟結構改善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最終帶動整個經濟水平的實質性提高和經濟社會的進步。因為這些非貨幣化因素使得外資具有比內資更高的生產效率,因此外資和內資是不同的兩種生產要素,不能混為一談。鑒于此,我們在考察經濟增長時選取變量為:內資總量Kd,外資總量Kf,社會勞動者總數L.其中狀態變量為內資總量Kd的前期值,社會勞動者總數的前期值;輸入變量為外資總量Kf;輸出變量為當年GDP.
二、狀態方程的確定
為確定地描述系統運行狀況的狀態方程,我們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選取樣本區間為1983年-1995年,其中各變量的原始數據來自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和《國際金融統計年鑒》。采用計量經濟學中的OLS法,估計出如下的一組方程:
Yt=0.12Kdt+0.28Lt+0.98Kft-9226
(1.42)(1.72)(1.90)(-1.56)
D.W=1.17 R2=0.991 F=916
Kdt=1.174Yt+0.804Kdt-1-1602
(6026)(15.01)(-7.47)
D.W=1.28 R2=0.9998F=26549
Lt=0.950Lt-1+4034
(71.03) (5.51)
D.W=2.5 R2=0.9978 F=5045
顯然,上述方程的各系數與實際經濟意義基本相符,統計檢驗也基本過關。因此用它來描述經濟運行過程是比較合理的。
設狀態變量 x1(k)= Kdt-1,x2(k)=Lt-1,輸入變量
u1(k)=kf1,u2(k)=1,則方程可化為狀態方程如下:
X1(k+1) X1(k) u1(k)
X2(k+1)=A X2(k)+B u2(k)
y(k)=C X1(k)+D u1(k)
X2(k) u2(k)
其中 A=0.963 0.374 B=1.339 -12930.46
0 0.95 0 4034
C=(0.112 0.310) D=(1.141 -9646.27)
此即以U(k)為控制變量,以X(k)為狀態變量,以Y(k)為輸出變量的標準狀態方程。
三、系統穩定性討論
為了討論系統的穩定性,就要求矩陣A的特征多項式的特征根:
det(λl-A)=λ-0.963 -0.374
0 λ-0.95 =(λ-0.963)(λ-0.95)=0
由此解得λ1=0.963,λ2=0.95,因λ1、λ2的絕對值都小于1,所以二階系統是漸進穩定的。
四、系統能控性和能觀測性討論
因為矩陣A的行列式0.963 0.374 =0.91≠0,所以系統能達性與能控性,能觀測性和能決定性等價。
0 0.95首先討論系統的能達性。能達性矩陣:PN=[B,AB].因為rank(PN)不小于rank(B)且大于N(N為2),而B的行列式1.339 -12930.46≠0,B滿秩,rank(B)=2.所以2≤rank(PN)≤2,rank(PN)=2,PN滿 0 4034秩,所以系統完全能達。
其次討論系統的能觀測性。能觀測性矩陣:QN=C=0.112 0.310 , QN=-0.274≠0,所以
CA 0.104 0.326
rank(QN)=2,滿秩,所以系統完全能觀測。
五、建立最優控制模式及求解
在建立了系統的狀態方程和輸出方程,檢驗了系統的穩定性、能控性、能觀測性之后,還需要為系統控制確定目標函數。本文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尋求適當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來保證經濟適度增長。這里我們不妨設理想的GDP值為GDP*,這樣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線性二次型的目標函數:
T JT=∑[GDP-GDP*]2 t=1
使目標函數JT取最小值,即是目標期[1,T]內各年的GDP與其各自的理想值的離差平方和最小。
下面看一下系統是否是輸出能控的,在上面系統能控性的討論中證明系統是能控的,且1×2矩陣C的秩是1,則系統也是輸出能控的,即系統可以在任何初始狀態下,通過調整控制變量,使輸出變量在某一時刻達到目標值。
考慮最優控制問題:
minJT=∑[Yt-Yt*]2 t=1 X(t+1)=AX(t)+BU(t)
Yt=CX(t)+DU(t)
我們用動態規劃法求解最優控制。按動態規劃方法,先考察最后一期
由極大值定理:J*T=min(CX(T)+DU(T*))2 *────(CX(T)+DU(T)-Yt*)2=0 *U(T)
得到DU*(T)=Y*(T)-CX(T),依次類推,得到DU*(T-1)=Y*(T-1)-CX(T-1)
DU*(T-2)=Y*(T-2)-CX(T-2)
…………………………
DU*(1)=Y*(1)-CX(1)
而X(t)z=AX(t-1)1+ BU(t-1),所以可以得到一組最優控制解,U*(1), U*(2),U*(3),…… U*(T),使目標函數值最小。
六、政策評價與政策建議
利用上述的最優控制求解模型,假設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10%,分別得到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最優FDI總量為3123.12億元、3818.17億元和4661.57億元(1996年、1997年1998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都低于10%,因而最優的FDI總量還要小),而實際這3年的FDI總量為4943.41億元、6068.72億元和7232.74億元,明顯高于最優量,表明我國在過去這3年引用FDI的規模過大了。這也與實際情況是相符的。
改革開放以來巨額外資的流入確實對我國經濟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并且在世界上因為外資引人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我國在過去幾年引進外資方面確實有點過急了,步子過大了,特別象有些地方把引進外資的多少作為領導者政績的主要表現,而無視引進外資的質量。這對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了強烈的負效應,例如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個別行業對國企造成嚴重沖擊等。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外資工作中,重點應放在提高引進質量上,并且對現有的外資規模要進行合理控制,現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1.從流量入手,對FDI實行直接管理,適當壓縮引資規模。對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或不適于對外開放的項目堅決不開放,對一些低技術、低層次項目要堅決杜絕。
2.從現有FDI企業的運營入手,實行間解管理。完善稅制,強化外資企業的出口導向方針,根據外資法和合同法對現有外資進行監管,凡不符合規定者進行處理。
3.優化國內生產要素,減少經濟增長對外資的依賴,提高內資和勞動力的生產效率,保證既定經濟增長率不變的前提下,減少FDI的規模。
上述三個方法各有利弊。直接管理收效快,但最僵硬,適合作為短期的政策工具;間接管理比較靈活,但收效慢,適合作為中期的政策工具;優化國內生產要素是外資管理最終的歸宿,但卻是一項長期工作,只能作為長期的政策。因此只有把這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