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7 09:47 來源:
財政部、民政部日前公布實施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并于發布之日起施行。另外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劉仲藜宣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基金管理運營即將正式啟動,全國社保基金總額(目前為600億余)的40%將投入股市中。而實際上,正如廣大投資人所關注的,社保基金的運行能否給市場帶來生機呢
社保基金入市:遠水難解近渴
本周市場最引人關注的話題應屬周二消息面上公布的關于社保基金管理運營即將啟動的利好,令部分市場人士仿佛又看到政策面的曙光;但好景不長,滬深股指僅經歷周二小幅反彈之后,繼續一路破位下行,日K線連拉三陰。究竟該如何看待本次社保基金入市的消息及其對市場的影響呢?仔細分析該項利好政策,盡管對中長線股市的穩定、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應看到其效應并非能在短期內得以體現。社保基金目前總額已達到616億元,但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全國社保基金的投資比例: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銀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企業債、金融債投資的比例不得高于10%;證券投資基金、股票投資的比例不得高于40%。因此,買賣證券投資基金及股票的社保基金,按目前的規模來講,不會超過250億;并且資金的流入將會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在實際能進入股票市場的250億元中,還包括認購一級市場新股的資金。因此,實際投入二級市場的資金比例估計近期不會超過10%,最高也不會超過20%,即二級市場帶來的新增資金僅在60-120億元左右;同時,社保基金入市的消息,從另一角度看,反而再一次讓人聯想到國有股減持又可能拉開序幕……《辦法》規定:在社保基金建立的初始階段,減持國有股所獲資金以外的中央預算撥款僅限投資于銀行存款和國債,在條件成熟時可報國務院批準后改按上述規定比例進行投資。目前社保基金的建立正處在初始階段,按照《辦法》,只有通過國有股減持所獲的資金才可以入市,而今年六月以來,通過二級市場國有股減持所獲資金僅20億元,實際上只有這20億資金可以入市,只有重新啟動國有股減持,才能增加市場的供給。減去這20來億,減持國有股所獲資金以外的中央預算撥款有580億,僅限投資于銀行存款和國債。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和基金投資運作的情況,經國務院批準,可對基金投資的比例適時進行調整。因此,社保基金的入市從實際意義上帶給市場的增量資金并不明顯。周三,市場又公布了新股發行的擴容利空,尤其是江西銅業將發行23000萬A股,是繼華能國際后又一家國企大盤股的發行,標志大盤股的發行可能又拉開序幕,對年末資金面而言,無疑又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其次,對于社保基金入市的效果也不能給予過高的期望。一方面:社保基金必須以回避風險為前提,社保基金追求的是一種穩定收益、以安全性為第一位。對社保基金的用途,周三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第一屆理事大會上強調,應規范穩健運作社保基金,防范和抵御各種風險,進一步表明管理層出臺社保基金的用意所在。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在二級市場的操作水平仍有待檢驗,從去年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看,絕大多數利潤來自于其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收益,好不容易買的中石化原始股目前還處在虧損狀態之中。
莫把社保基金入市輕易當利好
其實以前關于社保基金入市的傳言早就紛至沓來,社保基金本來就入不敷出,怎么有能力投資高風險的股票市場。可是,在中國石化的發行中,社保基金卻迫不及待地破例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獲得網下配售3億股,實在沒想到卻反被套牢,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其實社保基金入市就是奔著賺錢來的,往往其利潤是建立在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身上,如此看來,社保基金即使入市也未必是好事。
培育機構投資者是未來證券市場發展的方向,到目前為止,機構投資者的數目大幅增加。可是,目前我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并沒有達到預期的作用,與培育機構投資者的初衷有很大差距。
一是一些機構投資者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而不擇手段。事實上,許多機構投資者往往借助政策的優勢在一級市場興風作浪,然后到二級市場大量套現,如此循環往復賺取“政策利潤”。“戰略投資者”是其中的典范,當今年3月1日寶鋼股份戰略投資者配售的股票上市時,下午一點寶鋼股份竟以跌停板開盤,瞬間在5.35元成交一億多股。
二是一些機構投資者專門鉆政策的空子。有些機構投資者不在二級市場用功,總想在一級市場發財。去年上半年發行新股時,可以在網下給法人投資者配售,并引進所謂的“戰略投資者”,他們利用不交款或少交款的優勢大舉申購新股。以興華基金為代表的投資基金為了多獲得一級市場的股票,大肆申購閩東電力,把發行市盈率推高到88倍,創造了新股發行市盈率空前的記錄。基金可以輕易在一級市場配售到大量發行價的股票引起中小投資者的嚴重不滿。在取消了基金的這種特權后,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打起了增發新股的主意。在申購增發新股時,大部分增發的上市公司只讓基金只交一小部分定金,多數是交10%。日前,深圳高速增發,基金只需交納20%定金,基金的申購收益率將是參與網上申購投資者的5倍。在參與網下配售的47只基金中,竟有8只基金申購數量超過了10億股,華安創新申購數量更是高達40.98億股。結果顯然對公眾投資者嚴重不公。
三是有些機構投資者目無法紀,視證券法為兒戲。億安科技股票操縱案就是在這種思想背景下的產物,他們覺得巨額利潤的誘惑遠遠大于違法所帶來的風險,如果僥幸成功,就會獲得巨額利潤,如果被抓,大不了沒收利潤加罰款了事,又不追究刑事責任,再說,把錢藏起來還未必能罰成。這種思想已經有蔓延趨勢,以致于證券投資基金也效仿之,直到“基金黑幕”的曝光,才把機構投資者的真實行為暴露出來。
如果說國有股減持充實社保基金之后,再回流到股市又有什么用呢?以高價套現再回過頭來賺錢不是加劇了不公嗎?再說這也是難以讓人信服的,目前社保基金對資金需求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怎么有能力投資目前高風險的股票市場。即使社保基金真的進入股市,也不會冒風險去買二級市場的股票,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利用政策的傾斜承接增發新股的“打折貨”,促進了增發,從而加快了國有股的減持速度。或者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配售一級市場的新股,坐享一、二級市場的差價利潤,步過去的封閉式基金的后塵。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