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4 00:00 來源:袁波
近10幾年來,東盟一直是我國第五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歐盟、日本、美國與香港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往來對象。尤其在2001年我國與東盟決定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下簡稱CAFTA)之后,雙方在貿易和投資領域都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據我國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達到707.36億美元,同比增長24.8%.其中,我國出口增長38.2%,達到306.34億美元;從東盟進口401.01億美元,也繼續保持了增長勢頭。截至2004年底,東盟在我國投資項目24297項,占我國吸引外資項目總額的4.77%,合同外資金額為723.23億美元,占我國吸引外資總額的6.60%,實際利用金額353.54億美元,占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29%.截至2004年底,我國企業在東盟10國的投資項目達947個,中方投資11.65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投資總額的7.70%.
(一)雙邊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與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額保持了較高的增速。據我國海關統計,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從1990年的66.91億美元,增至2004年的1058.8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1.81%,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從1990年的5.80%增至2004年的9.17%,2004年對我國外貿的貢獻率達到8.14%.
2004年,雙邊貿易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大關。其中,我國向東盟出口增勢喜人,達到429.02億美元,同比增長38.7%;從東盟的進口額增速雖然有了回落,但是依然保持了33.1%的較高水平,達到629.78億美元。我國與原東盟五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印尼)的貿易額增至970.97億美元,同1999年的251.75億美元相比增長了近三倍,但仍占當年我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的91.70%.在東盟新五國中,與越南的貿易關系發展較快。1999年,中越貿易額僅為13.18億美元,2004年則達到67.43億美元,增長了4.12倍。
(二)東盟對我國投資再創新高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東盟對我國投資一度有所下降,但近年來隨著我國與東盟在CAFTA框架下經貿合作的深入開展,東盟對我國的投資出現了新的增長勢頭。從2001年到2004年,每年新增投資項目都在1200個以上,2004年新增項目數再創新高,達到2438個;新增合同外資金額也保持了年均33.50%的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33.73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80.26億美元,這說明東盟國家對我國投資意向非常強烈。
東盟對我國投資集中于原東盟五國。截至2004年底,上述五國對我國投資項目占東盟對我國投資項目的96%左右,合同外資金額占98%左右,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占99%左右。而在原東盟五國中,對我國投資最多的則是新加坡,截至2004年底合同外資金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則都占七成左右。從2004年的新增投資來看,雖然集中于原東盟五國的趨勢并沒有改變,但東盟新五國對我國投資有了較快的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尤其是文萊,2004年對我國新增投資項目達到239個,占東盟對我國投資項目數的9.80%,同比增長85.27%;合同新資金額為5.49億美元,占東盟對我國合同新資總額的6.84%,同比增長126.43%;實際利用新資金額為0.96億美元,同比增長82.60%.
。ㄈ┪覈鴮|盟投資與合作出現新進展
在東盟對我國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對東盟的投資也出現新的進展。據我國商務部統計,2004年,對東盟新增投資項目為90個,同比增長38.46%,新增投資額為2.24億美元,基本與上年持平,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6.02%.雖然同日本、美國、歐盟、韓國相比,我國對東盟投資相對較少,但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從累計數上看,對東盟投資國家以泰國、柬埔寨和印尼為主,截至2004年底,我國對上述三國的投資額分別為2.92億美元、2.6億美元和1.95億美元,合計在我國對東盟投資額中所占的比重超過六成。此外,對新加坡和越南的投資額也較多,都超出了1億美元。
此外,近年來,我國公司在東盟國家的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進展也很順利。2004年,我國在東盟國家新簽合同2650個,合同金額44.21美元,在我國公司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總額中比重為15.96%;完成營業額27.95億美元,占我國公司完成營業總額的13.08%.以新簽合同額來看,我國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最多的東盟國家是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越南,2004年合同額分別為12.25億美元、9.23億美元、6.25億美元和4.59億美元,合計占比超過70%.
去年年底我國與東盟正式簽訂了CAFTA框架下的貨物貿易協議,今年已經正式啟動了降稅過程,服務貿易與投資協定的談判也會提上日程,雙方在貿易、投資等各個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我國與東盟的貿易與投資也將面臨新的契機,具有更大的增長空間與發展潛力。
我國企業開拓東盟市場面臨新的機遇
在目前我國與東盟經貿關系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開拓東盟市場面臨更加有利的發展機遇。
。ㄒ唬┪覈拇髧L范為開拓東盟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自1997年以來,東盟國家先后遭受金融危機、恐怖主義、非典、海嘯等多種危機。在每次危機中,我國都表現出大國的風范,為其提供支持與幫助,從而在東盟國家中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2002年底,我國與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表示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目前,東盟國家對我國的疑慮和擔心正在消除,對我國的認同感逐漸加強,從而為我國企業在東盟市場拓展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ǘ〤AFTA的啟動為開拓東盟市場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自2002年CAFTA框架協議簽訂以來,自貿區的投資促進效應就已經得到了發揮,近兩年雙邊投資項目與金額都呈不斷增長的態勢。今年,CAFTA正式啟動降稅過程,雙方的經貿關系將更加密切,彼此的投資與合作也將進一步加強,這對我國企業開拓東盟市場而言是一個有利的契機。目前,CAFTA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貿區,預計到2010年自貿區人口將達到17億,GDP將達到2萬億美元,貿易額將達到1.2萬億美元,這將為我國企業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今年初東盟國家與我國還舉辦了各種形式的投資促進活動,以吸引我國企業赴東盟國家投資。如2月在汕頭舉行的中泰經貿合作發展論壇上,以及3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馬來西亞商務洽談會上,泰國與馬來西亞政府官員均表示將致力于吸引中國投資,進一步拓展雙方的經貿合作領域。
。ㄈ┪覈髽I實力的不斷增強為開拓東盟市場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近年來,我國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為走出去開拓東盟市場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包括TCL、華旗資訊、廈新手機、華為技術、中興通信等在內的一批知名企業已經在東盟國家市場占得先機,取得較好業績。尤其是TCL,六年前就在越南設廠生產彩電,目前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超過百分之十六,在菲律賓市場占有百分之七;空調、冰箱、洗衣機、手機等產品也大舉開拓東盟市場,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東盟各國的市場份額逐步提高。此外,華為三年前在泰國成立公司,現已成為泰國電信市場主流設備供應商之一,交換接入、移動、傳輸等產品均已在泰國實現規模應用,銷售額累計達1.5億美元。這些成功的案例對我國企業拓展東盟國家的業務產生了一定的示范效應。
。ㄋ模╇p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為開拓東盟市場形成了直接驅動力
我國與東盟在資源構成、產業結構和貿易商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補性很強,為我國企業開拓東盟市場形成了直接的驅動力。具體而言,我國紡織品、服裝、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機電、化工產品等產品具有比較優勢,而東盟在原木、石油、天然氣、煤、天然橡膠等資源性產品上具有較大的優勢。此外,東盟10國的經濟結構有著很大的差異,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雙方合作的空間與潛力非常大。此外,中國沿海部分企業正面臨勞動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問題,東盟市場正是其轉移生產基地,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的首選地域。
(五)東盟國家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為開拓東盟市場鋪平了道路
大部分東盟國家都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鼓勵外商投資,加上當地的華人基礎以及豐富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投資環境基礎較好。對我國企業來說,對東盟地區投資較海外其他地區更為便利。近幾年,東盟國家國內經濟形勢有了明顯好轉,各國都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引資力度,放寬外資準入,加強投資促進工作,不斷優化投資環境。2004年,新加坡大華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瑞士國際經濟發展秘書處等金融機構還聯合設立了總額達21250萬新元的中國-東盟投資基金,用于扶持進行雙邊投資的中小企業。此外,東盟國家正與部分發達國家進行FTA的談判,通過在當地投資,還可發揮地緣優勢,突破發達國家對我國實施的貿易保護壁壘,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商品出口。各方面的情況都表明東盟國家的投資環境正在趨向優化,從而為我國企業開拓東盟市場鋪平了道路。
目前開拓東盟市場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和企業對開拓東盟市場均表現出較大的熱情,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我國在東盟市場投資規模的擴大。
。ㄒ唬┩顿Y金額較低,未能形成規模效應
目前,我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額較低,處于起步狀態。據我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04年底,我國企業在東盟10國的投資項目達947個,中方投資11.65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投資總額的7.70%.目前,同日本、美國、歐盟、韓國對東盟的投資相比,我國對東盟投資相對較少,未能形成規模與集聚效應。據東盟統計,1995~2003年期間,我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僅占其全部吸引外資金額的0.29%,同歐盟(28.83%)、美國(16.47%)、日本(12.90%)相距甚遠。此外,投資領域也存在重復現象,貿易和加工工業占主要地位,仍處于海外投資的初級階段。
。ǘ┬畔⑶啦粫,對東盟市場缺乏了解
目前,我國對東盟國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數幾個發達較發達的東盟成員國,對一些落后國家,信息資源相對較為缺乏。此外,信息資源及數據庫的建立也較為滯后,不能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詢服務,從而導致企業對東盟市場的情況缺乏了解,加大了其拓展東盟市場的難度。
(三)產業結構存在相似性,市場競爭激烈
我國與部分東盟國家的產業結構較為相似,尤其在很多勞動力密集的產業內,競爭比較激烈。如我國與越南的紡織品就存在較強的競爭,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近的報告,越南紡織品生產商的競爭力僅次于中國,居亞洲第二。此外,東盟國家市場較為開放,我國企業在東盟投資必將面臨來自日本、韓國、中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以及歐美企業的競爭壓力。
。ㄋ模┵Y金不足,投資項目貸款困難
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時,需要較多的前期市場開發費用。目前,民營中小企業是開拓東盟市場的主力軍,但普遍都遇到資金短缺、投資項目貸款困難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企業海外發展的瓶頸。
(五)部分東盟國家政治環境惡化,影響投資信心
2004年,部分東盟國家國內政治環境有所惡化,如緬甸國內軍人、民盟和少數民族團體的矛盾和斗爭仍在加。惶﹪喜康貐^暴力還在頻頻發生;印尼反恐形勢也較為嚴峻;菲律賓政府軍隊與反政府武裝的沖突不斷,不僅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打擊了我國企業的投資信心。
進一步開拓東盟市場的政策措施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為配合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進一步開拓東盟市場,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ㄒ唬┘訌娛袌鲅芯浚x取比較優勢產業開拓東盟市場
應加強對東盟各個國家的市場研究,深入了解各國有關投資環境、市場結構、貿易法規、文化習俗等多方面的情況,在國別和產業上作積極而謹慎的選擇。應針對不同市場,選取不同的比較優勢產業,做好可行性研究。著重加強同東盟國家在礦產、能源等資源性產業上的合作,充分利用東盟與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雙方產業合作的水平,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
。ǘ┮渣c帶面,通過邊境省份搭建開拓東盟市場的橋頭堡
我國廣西、云南等邊境省份與東盟國家毗鄰,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更為密切。應充分發揮這些邊境省份的地緣優勢,以點帶面,搭建開拓東盟市場的橋頭堡,如舉辦各種形式的貿易投資促進會,加強道路樞紐、商貿中心建設,使其從國內的地理邊緣變成開拓東盟市場的中心地帶,帶動其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國內地區經濟協調、均衡發展。
。ㄈ┰O立信息中心,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
針對目前企業對東盟市場、法律法規尚不了解的現狀,應由政府設立專門的信息服務中心,建立信息服務平臺,在整合國內外的相關信息資源的同時,加強對東盟市場的跟蹤與調研,與東盟各國信息咨詢機構建立聯系,為企業開拓東盟市場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咨詢服務。
(四)扶持中小企業,提供資金保障與投資培訓
應盡快建立促進中小企業海外投資的金融機構,通過各種形式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中出現的融資難問題,如幫助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申請中國-東盟投資基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境外帶料加工裝配業務的中長期人民幣貸款和外匯周轉貸款貼息以及對外承包工程商業貸款貼息等。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信用擔保作用,對中小企業出口提供必要的信用擔保,幫助中小企業規避出口風險。此外,還應對重點企業提供海外投資培訓,組織不同類型的企業交流東盟市場投資經驗。
(五)加強雙邊談判,促進服務貿易與投資自由化。
目前,在短期內同東盟整體達成服務貿易或投資自由化協定尚有難度,但同單個國家啟動雙邊談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應積極加強同東盟單個國家的雙邊談判,促進雙邊服務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為我國企業開拓東盟市場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