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6 11:23 來源:劉克河
所謂“公共財政”,指的是國家或政府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的分配活動或經濟活動。當前,建設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財政既是國家財政的奮斗目標,也是地方財政的改革方向。
一、轉變財政職能,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是構建地方公共財政的前提
公共財政既非生產型財政,也非“吃飯”財政。因此,構建公共財政要走出財政與經濟建設無關的誤區。財政資金退出競爭性生產經營領域,并不是說財政要退出經濟建設領域,而是要把財政對生產經營領域的投入轉到公共建設和提供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以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上來。在具體工作上,應著力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分離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將目前仍由企業辦的學校、醫院、治安等社會公益事業盡快從企業剝離出來,由所在地政府管理,經費由同級財政負擔,以減輕企業辦社會的包袱。二是規范政府行為,取消名目繁多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減輕企業負擔。三是改變政府投資大包大攬的做法,主要采用財政貼息的方法,啟動民間資本并引導民間投資方向。四是加強財政的社會保障職能,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完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社會統籌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制度,盡快建立和完善覆蓋各種經濟成分的社會保障體系。
二、建立規范的收入體系,滿足公共需要是構建地方公共財政的基礎
1.完善稅制。1994年的分稅制已運行 8年,其中的弊端已經顯露,因此,要對現行分稅制進行完善,重點是研究解決增值稅轉型和擴大征收范圍,消費稅改革以及出口退稅機制的改革。在地方要建立以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等稅種為主的新的財產稅體系和把營業稅收改為地方獨立稅種的新的營業稅體系,形成以財產稅和營業稅為主體、其他輔助稅為配合的地方稅制體系。
2.清費立稅。為防止以費擠稅、侵蝕稅基,影響財政收入,要對現有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區別不同類別和不同情況加以改革。一是根據轉變政府職能和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在對現有收費進行全面清理的基礎上,取消不合理和不合法的收費項目。二是按照政企職責分開的要求,將現有收費中一些不再體現政府職能的收費,轉為經營性收費,所得收入要依法納稅。三是將一部分具有稅收性質的收費改為稅收,納入政府稅收體系。四是保留少量必要的政府收費并嚴格管理,最終形成“以稅收收入為主體、非稅收入為輔”的公共收入體系。
3.搞好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村鄉鎮統籌、村提留和其他向農民征收的行政性收費、政府基金和集資,取消屠宰稅,逐步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同時,按照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不重復征稅的原則,調整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政策,規范農村稅費征管,減輕農民負擔。
三、建立科學的支出管理體制、優化支出結構是構建地方公共財政的核心
合理界定支出結構是建立公共財政支出框架的核心。構建地方公共財政必須科學合理地確定各級政府的事權,并按照事權與財政支出對等的原則,以“公共性”為標準規范財政支出范圍。主要包括:1)確保工資發放和機構正常運轉,保證政府機關履行管理社會、維護秩序的職能。2)維護社會治安和穩定支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治安穩定既是每個公民的共同需求,也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職責,需要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為實現這一目標,公檢法支出、確保下崗工人和失業人員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等社會保障支出都是財政部門要確保的重點。3)農業支出。農業是我國的弱質產業,歷來是政府扶持的重點,也是各級財政確保的重點。支持農業發展不能單靠財政部門,要通過財政資金、財政政策的扶持,引導社會各方面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全面促進農業的發展。4)事業發展支出。公共財政框架下的事業費,應視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對滿足純公共需要的事業費,包括義務教育、公共綠化、公共環境衛生、計劃生育等,財政必須保障資金供給;對滿足準公共需要的事業費,如廣播電視、醫療保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財政應視具體情況給予必要的補助;對經營性的事業費,如建設、房地產市場中介機構、影劇院等應與財政脫鉤。5)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如水利、環境保護、河道整治是社會成員共同需要的公共產品,必須依靠政府資金來支持。
四、深化財政改革,規范財政管理是構建地方公共財政的重要保證
1.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實行部門預算。通過實行部門預算,制定科學的定員、定額標準,合理設置預算科目,細化預算編制,使財政預算報告盡可能詳細具體。要采用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用“零基預算”代替目前的“基數預算”。要堅持預算內外資金統管,編制綜合財政預算,統籌運用預算內外資金,提高政府資金調控能力。
2.改進預算資金支付方式,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實行國庫集中收付的優點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收入入庫過程中的截留、挪用、不及時入庫以及預算外資金分散管理、財政資金流失嚴重的狀況,從而有利于強化對財政資金的流向和流量的控制,避免以往財政資金在層層劃轉中的失控現象,可以極大地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3……廣泛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政府采購制度是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國家,采購支出一般占財政支出的30%以上,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政府采購制度作為節約財政性資金最直接、最有效的符合國際慣例的財政制度,我國各級財政也普遍應用。國際經驗表明,實行政府采購制度,采購費用平均可節約10%.除了節約費用,政府采購還可以避免“暗箱操作”,防止腐敗,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