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有目共睹,國內有“瓊民源”、“銀廣夏”等,國外有“安然”“陽光”等,其造假金額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也五花八門,從會計確認、計量到會計報表編制,都存在不規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為,對市場經濟秩序和企業規范管理構成了嚴重威脅,損害了社會和公眾利益,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就此問題作一簡要分析。
一、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嬕幏渡胁煌晟
會計準則規定了會計確認、計量、對外提供
財務報表的基本規范要求,但是受準則的廣泛適用性和準則本身某些既定原則的影響,會造成會計信息不實。比如:成本效益原則的應用,由于忽略了那些相對不重要的信息,而使得會計信息與業務原貌有所出入;謹慎性原則的應用,如果資產估價低于真實成本,負債估價高于實際金額,可能的收入在將來實現,可能的損失在將來不發生,加上信息披露不完全、不及時,這也會造成會計信息不實等等。所以,許多會計原則在具體應用時往往會出現些偏差。同時,由于已有的制度法規都是根據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環境的具體情況制定的,不免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時滯性”,也會造成會計信息不實。
(二)市場主體利益多元性存在負面影響
市場主體利益多元化,一方面調動了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滋生了一些企業置國家利益而不顧,片面追求個別利益的不良現象。各行為主體普遍具有利己的動機,這種利己動機在信息不對稱時就有可能行為化。
。ㄈ┕局卫斫Y構不完善,監督弱化
雖然我國國有企業在內部均形成了包括職代會、黨委、工會、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等法人治理結構,但在運作中卻存在不少問題,如董事會凌駕于股東會之上;經理人是由上級政府直接任命的“官員企業家”;董事長或總經理大權獨攬,監事會形同虛設,起不到監督制約作用,等等。這一切往往造成有關人員利用職權牟取私利,信息的需求決定了信息的供給,會計不再是為投資者、債權人等提供正確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系統。
。ㄋ模⿻嬋藛T的素質參差不齊
會計信息是在會計人員對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與計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對客觀經濟活動的一些不確定因素進行估計、判斷和推理,不同素質的會計人員進行的估計、判斷與推理往往導致不同的結果。一些素質較差的會計人員即使遵循了會計規范,但由于其認識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計量出的會計數據脫離實際情況,使會計信息出現不實。
二、防范會計信息失真應采取的必要措施
會計信息失真已是不容爭論的事實,那么,如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ㄒ唬┙F代企業制度,加快推進國企改革步伐
只有通過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企業在現代經濟體制中的主體地位,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這是保證會計信息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前提。
(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會計管理規范體系
要完善會計法規體系,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嚴肅性。要宣傳、貫徹新的《會計法》、《合同法》等相關經濟法規,嚴格執行《會計法》對會計憑證填制、會計帳簿登記、會計報表編制等的會計核算要求,保證會計核算內容的準確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要嚴格會計法律責任,改變目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混亂局面。對受理不合法、不真實的原始憑證,提供虛假核算資料的會計人員,對倚仗職權,強迫、誘使會計人員做假帳、假報告,對置法律于不顧,熱衷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企業負責人,絕不姑息遷就。
要健全會計監督評價體系,建立會計人員執業資格考試、聘任、業績能力考核等相關管理制度。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組織的監督作用,實施
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實施“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其中“財務公開”、“民主理財”應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三)提高企業經營者和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企業經營者和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是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環節。
首先要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態,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心智結構,承擔起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健康發展的責任。其次,要加強會計人員和職業人員的后續教育,使每一個經營者和會計人員努力學習掌握現代管理經營知識和手段。再者,要求每一位經營者和會計人員要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相適應的經營理念和道德理念,一方面要增強法制意識,另一方面要增強道德自律意識,增強道德責任心和責任感,保持職業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