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0 13:29 來源:金融理論與實踐·劉杉
衍生金融工具又稱派生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商品。它是一種通過預測股價、利率、匯率等金融工具未來市場走勢,支付少量保證金、簽訂遠期合同或互換不同金融商品的派生交易合約,其基本種類有金融遠期、金融期貨、金融期權、金融互換等等。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和金融市場的加速發育,衍生金融工具如國債期貨、認股權證等已通過各種途徑涌入中國市場,它強烈地沖擊了我國現行財務報告體系,向我國會計界提出新的課題。
一、對現行財務會計準則的沖擊
現行財務會計理論是產生并發展于工業革命時代,主要服務于制造業,以權責發生制和實現原則為基礎,以交易價格和歷史成本為主線,強調配比原則,僅對已經發生的交易(或準交易)進行確認和計量,提供的是面向過去的財務信息。人類正進入以信息和通信技術為主的知識經濟時代,國際金融市場中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企業整個經濟活動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衍生金融工具對現行財務會計理論的沖擊越來越明顯。
(一)對歷史成本原則的沖擊
一直以來,財務會計都是以歷史成本作為其計量基礎。即以交易中發生的實際現金流量作為入賬依據,要求會計主體保持歷史成本直到相應資產已耗用或負債已經清償為止。在20世紀70年代,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實物資本不能保全,因而動搖了歷史成本原則,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對歷史成本原則形成了新的沖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不再像傳統交易那樣一次歷經一個時點即可完成,而要經歷一段時間、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不像傳統交易那樣可以作為兩項交易分別處理,衍生金融工具在其持有期間的任何變動,都是內在相連不可區分的,沒有一個獨立的交易存在,但結果具有相應的客觀性,如果要從反映會計主體經濟業務客觀性出發,應分階段真實地反映企業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公允價值能反映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提醒人們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收益。因而,明顯優于歷史成本:
1.公允價值相當于其現有的現金等價量,它的取得途徑也比較多樣化:①市場價格;②類似工具的市場價格;③通過定價模式的計算。公允價值的出現,使歷史成本原則不可能也不應該作為我國財務會計惟一的計量屬性,以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將長期并存。
2.2001年1月1日生效的IAS39將金融資產分為四類:一是由于提供貨幣、商品或勞務所形成的,不是用于交易目的的貸款和應收款;二是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資;三是所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四是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資產。以上三四類金融資產,除非公允價格不能可靠確定,都應以公允價值計量,其余都按攤余成本計量,攤余成本指扣除所有的減值以及不能收回的金額。
(二)對權責發生制的沖擊
現行財務會計的確認標準是建立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之上的,并要求所確認的收入必須是已實現的。按照權責發生制,企業不是在收到和付出現金時記錄經濟業務對企業所產生的影響,而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期間記錄。它是以企業過去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基礎,而對于未來的交易和事項則不予確認。衍生金融交易的發生預示著將來一系列的財務變動,而這些未來的財務變動在現行財務報告中無法反映。以期貨為例,在期貨合約簽訂時,簽訂雙方并沒有發生實物交割,貨物沒有轉移,收款的權利也沒有取得,按權責發生制,確認不能進行。因而在現行的企業財務報告中無法體現,導致企業列報不完整。
(三)對充分揭示原則的沖擊
眾所周知,一個會計主體公開發表的財務報告應充分揭露對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有重要影響的全部經濟信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頻繁且金額巨大,卻未能在財務報告中予以揭示,足見現行財務報告體系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遠遠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要求,這顯然與充分揭示原則相悖。
二、對財務報告體系的影響
財務會計報告是企業會計活動的最終產品。其核心是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三種報表成為財務報告的主體。衍生金融工具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傳統的財務報表體系無法適應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情況下報表使用者的需要,其在揭示信息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現在:其一,被納入會計報表的只能是貨幣化的數量信息,而非貨幣化信息被排除在外;其二,會計報表的格式、項目以及填列方式較為固定,使企業特殊經濟業務無法列報;數據處理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在會計報表中未能披露等等。二是“表外注釋”內容過于簡單和程序化。類似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項目不斷出現,卻被排除在外。因此,“表外注釋”應該與報表本身共同構成財務報告的重要內容。這也是彌補通用會計報表揭示信息的局限性,提高財務報告總體水平和層次的重要環節。
三、財務報告體系改革的建議
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和現行會計理論發生矛盾,如果要改善信息質量,就需要會計理論的某些方面做出調整乃至變革。鑒于現行財務報告體系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諸多缺點,筆者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一)改進會計報表的結構和編報方式。如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較多的企業可以增加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的內容,如果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額占企業營業額較大比重,也可以將資產與負債項目改變按流動性劃分的標志,將資產分為“金融資產”與“非金融資產”,負債分為“金融負債”與“非金融負債”。在財務報告編報方式上,企業可通過電子計算機的網絡系統實時將發生變動的事項反映在財務報告上,并將其存儲在可供使用者查詢的數據庫中,使信息使用者能及時有效地選取,分析所需的會計信息。
(二)增加報表數量,編制反映金融工具的特殊報表。增設一張“衍生金融工具明細表”附表和一張“綜合收益表”。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增加企業財務業績報告,把已經確認未實現的利得或損失同已實現的盈利合并,在綜合收益表中反映,以使一個企業的全部業績從確認、計量到報告,都可以在財務會計報表上得到集中完整的處理和表現。在“衍生金融工具明細表”中,詳細列明企業所持有的各種衍生金融工具的情況,以供投資者作出判斷。明細表中應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類別、特征、現行公允價值、到期日、持有日等內容。
(三)增加表外注釋。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復雜多變,風險和報酬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應加強在表外對其進行披露。具體應包括:第一,會計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和政策,包括對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確認、后續確認和停止確認的時間標準,作為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的來源;確認和計量衍生金融工具所引起的盈利和虧損的基礎等等。第二,與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結算風險、流動風險等。另外注釋中還應包括報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合同條款和條件,凡是影響衍生金融工具各方未來現金流量金額、時間和確定性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趙晉琳。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對會計發展的影響[J].廣東地方稅務,2001,(12)。
[2] 張俊民,李遠鵬。高級財務會計教程[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3] 王松年。國際會計前沿[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