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8 16:48 來源:金玲霞
商業銀行內部無息資產掛賬是指在同業款項、其他應收款、代理兌付債券、待處理以前年度掛賬、待清理信托資產、轄內往來等科目存放的無效益資金。長期以來,由于商業銀行體制轉軌、內部監管力度不到位,致使在商業銀行內部無息資產科目下羅列了大量的非生產性資金。再加之商業銀行內部核算機制的非科學性,造成大筆掛賬資金未作為商業銀行利潤核算和效益的組成部分,統一進行總量考核,從而使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效益成果存在“摻水”和不確定性,從稽審的角度出發,筆者提出以下分析和相應的制衡對策:
1.商業銀行內部無息資產管理的現狀及隱患
(1)其他應收款非合規性列支。按規定本科目應用于核算和反映本行各項其他應收款項的情況,包括各種應收的賠款、罰金,按規定墊支的職工差旅費、儲蓄備用金、業務周轉金,存款保證金,應收暫付上級單位和所屬單位的款項,待處理的出納短款、錯賬損失以及其他應收、暫付的款項等,并在本年度終結后進行清理,嚴禁跨年度列賬。然而,商業銀行出于資金緊張和短期經營效益的考慮,一是在本科目項下非合規性列支,如:儲蓄養老金、事后監督罰款、購置固定資產墊款等;二是本年度的掛賬不是按規定進行正常的沖銷,而是向下一個決算年度延伸,致使內部不合理的資金占用逐年加大。
(2)待處理以前年度的掛賬。本科目主要用于核算長期歷史原因形成的不合理掛賬,按規定本科目應該及時進行清理和沖銷,然而由于對短期經營效益的考慮,不僅沒有按規定減少,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增加的趨勢。
(3)代理兌付債券。本科目應核算和反映商業銀行代理兌付債券業務的情況。由于商業銀行根據國家政策需要提前兌付,造成巨額掛賬。再加之商業銀行自身的管理效益低下,使國家劃撥的債券本息款未及時入賬,進行沖銷,從而形成不合理的資金占用。
(4)存放同業款項。本科目應用于核算和反映本行與其他銀行之間往來而存入其他銀行的各種存款。由于業銀行其內部經營的需要,在本科目中存在有不合理的資金掛賬現象。
(5)待清理信托資產。本科目用于核算和反映已并入本行的信托資產在合并前辦理的債券、租賃等金融性公司業務。根據國家金融政策的規定,本科目項下的資產余額,只應進行沖減,而不能再發生。然而,商業銀行由于存在內部科目列支的不合理性等問題,造成仍然有合并科目、違規劃轉資金的問題。
(6)轄內往來。本科目用于核算和反映經辦行與經辦行、經辦行與清算行之間往來款項及資金清算的情況。按規定本科目不能存在違規掛賬問題,由于商業銀行存在亂掛超支費用、亂墊不合理資金等問題,致使轄內往來科目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上述六種不合理的無息資產占用(含以前年度),存在的隱患:一是減少收益,按照一個分行5億元的資金匡算,以短期流資5.58%(1999年10月基準利率,不上浮)利率進行計算,純利息收入將為2790萬元;二是商業銀行內部經營成本增加,商業銀行無息資產掛賬的資金為儲戶和客戶資金,在不正常掛賬、不產生資金效益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利息支出卻在不斷增加;三是利潤反映不實,商業銀行內部不合理的費用掛賬,按現行的利潤考核口徑統算,費用掛賬沒有按規定計入商業銀行的成本之中,致使其利潤的真實性受到質疑;四是削弱了商業銀行的資金實力,弱化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使超負荷經營加劇,對貸差行即資金缺口較大的分行影響將會更大;五是長期不良負債增加,由于不按規定年度對掛賬進行沖銷,造成商業銀行的內在“包袱”逐年加重,有形成一顆“無形炸彈”的隱患。
2.強化財務監管力度,規范會計科目使用,壓縮無息資產占用
(1)強化金融監管。稽核監督部門應把對商業銀行無息資產掛賬的監管作為一項常規性的稽核來抓,一是檢查要有針對性、方向性和獨立性,堅持序時監管和集中稽核相結合,同時加大對有關責任人的查處力度,必要時要清除出金融從業隊伍,不能換個位置或“易地為官”,切樹立起責任意識;二是稽核人員要敢于稽查,實事求是地反映存在的財務、費用亂掛賬問題;三是稽核人員要善于稽查,無息資產掛賬問題涉及面廣,涉及的領導職務高,稽核人員必須做到耳靈手勤,才能挖出亂掛賬的癥結所在;四是稽核人員要勤于檢查,擴大稽核的覆蓋面,全面掌握財務管理中的真實情況。
(2)把清理無息資產掛賬與行長經營目標考核掛鉤。每個支行或分行應鎖定本行無息資產基數,確定按年度的縮減目標并作為行長本年度責任目標考核的一個重要項目,千方百計地壓縮無息資產占用,提高經營效益。
(3)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和道德訓練。商業銀行的會計人員必須通曉《中國人民銀行會計結算辦法》,熟知銀行會計賬務設置,杜絕亂用會計科目、亂支亂列的現象,要把解除違規違紀員工作為一項制度進行重申,要求全體會計人員要嚴格按照會計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操作,珍惜自身的職業生命。
4.完善各項財務管理規定。對無息資產的不合理掛賬,要作為商業銀行支行或分行“量、本、利”成本測算模型的組成參數,要作為支行或分行封閉利潤或賬面利潤考核的組成部分,達到真實反映其經營效益狀況的目的。
5.建立業務風險評價制度。使用有效的數據,量化分析評析各項業務。管理層人員要能夠隨時掌握自己所面臨的風險狀況,向領導進行財務風險預報,促使管理層及時調整政策,規避或控制可能產生的經營風險。
6.強化對無息掛賬資產的非現場稽核力度。稽核監督部門要利用計算機軟件,加入“量、本、利”測算模型,強化對支行或分行定期保送的財務報表中無息資產的非現場分析和稽查力度。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