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
從各地“營改增”試點來看,絕大部分企業稅負下降,總體減稅效果明顯。不過,有少部分企業在試點初期出現稅負增加的情況。國稅總局局長王軍曾表示,截至今年2月底,9省市先行試點“營改增”企業已達112萬戶,實現減負550億元以上。不過他也坦承,5%左右的企業稅負有所增加。
面對一些企業稅負增加難題,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交通運輸業由于稅負增加,國家采取的是財政返還政策,稅負增加多少,財政給予返還,但這個做法還是存在問題,如果返還時間有滯后,年底退稅不及時,就會造成企業資金鏈緊張。因此,對運輸和物流業11%的稅率,還是要做制度上的設計,要符合給企業減負的基本方向。
針對一直被傳有望納入營改增試點的建筑安裝行業為何此輪依舊徘徊在改革之外的問題,劉桓表示,建筑安裝業比較復雜,構成成本的東西很多,目前有上萬種產品,涉及幾十個行業,難度很大,貿然實施很可能出現建筑行業沒什么可以抵扣項目的情況。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形成資源稅費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方案。對此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我國資源開采的外部成本巨大,治理環境等付出的成本,比獲取的資源還要多。資源稅應進一步抬高門檻,通過稅收的辦法收回部分開采資源過程中形成的社會成本,這是資源稅改革的方向,也符合環境治理、節能減排的大方向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