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鏡頭回放到2007年3月16日,那一天,《企業所得稅法》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被高票通過。觀察者普遍認為,這一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稅法將使民營企業、國企與外資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成為趨勢。眾多企業家希望,這只是終結外資超國民待遇的第一步。
內外資稅雙軌制的終結
自從1994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實行“雙軌制”,外資企業在中國商業市場上就享受著超國民的待遇,這還不包括土地等資源的傾斜上。在相當長的時期,這促進了中國對外資的需求實現,連續16年,中國成為世界上外資引進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截至2006年底,累計實際使用外資6919億美元。
但這注定不是長久之計,當國家經歷了多年的經濟增長并加入WTO后,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制造一個各方公平競爭的環境,才是未來之道。
對一方的過于優待,注定意味著對另一方的不公平。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耀那時就覺得非常“吃虧”,因為“與合資企業相比,奇瑞的所得稅是33%,而合資是15%,還要享受兩免三減半”。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就是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稅合一”議案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在新稅法的內外資統一25%的稅率政策下,據當年的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計算,在2008年,內資企業所得稅將減少1340億元。
從政策的角度,新稅法實施已經標志著外資在稅收方面超國民待遇的終結。但正如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固有的延續性與思想意識轉變的過程一樣,內外資真正的處于公平競爭的環境還會繼續出現過渡期。
多項議案吁請內外公平
2月27日,記者從正泰公司新聞發言人處了解到,來自浙江的全國人大代表、該公司的董事長南存輝將在今年兩會提交加大中國企業知識產權的議案;對正泰來說,這一議案的背景是,多年來,這家公司一直遭受著施耐德并購的威脅,過去14年,在南存輝看來,施耐德慣用的武器是一邊談(合資),一邊打(知識產權官司)。正泰在被施耐德訴訟了20多次后,終于在2007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進行反擊,通過專利的注冊,對施耐德實施了“知識產權”侵權的訴訟,施耐德敗訴,并判賠償正泰3.3億元人民幣。
在去年的兩會上,這位人大代表就提交了呼吁政府干預外資并購的議案。在南存輝的議案中,羅列了包括法國SEB收購蘇泊爾(愛股,行情,資訊)、施耐德與德力西合資等近10起外資在華并購案,力圖證明,當外資在一國產業地位或規模達到一定量時,會給經濟安全帶來威脅。這位創業24年的企業家,面對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外資企業夾持的資金與技術壓力時,所希望的是有一個公平的生存環境。
同樣的需求包括來自湖南的全國人大代表王填,記者從步步高商業連鎖公司了解到,今年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將提交的議案,除了社會保障與農業方面的內容,同樣會繼續關注商業流通公平秩序的形成。4年前王填自掏腰包起草了《大店法》議案,其意在于應對流通業“過度開放”的沖擊。那時,沃爾瑪、家樂福等跨國商業巨鱷兵臨城下,商業網點過于密集,王填認為,外資零售業的雄厚實力與發展速度,以及在稅收等各方面的超國民待遇,使得國內流通企業面臨一個不公平的環境。
那一年,商務部部長對《大店法》產生了關注,該法也被王填當面交給商務部部長,次年,王填得到了兩會代表北京物美原董事長張文中和東方集團(愛股,行情,資訊)董事局主席張宏偉的支持,一起呼吁反對“外資超國民待遇”。一年前的兩會上,王填針對網點規劃中的核心問題聽證制度,還提交了《聽證法》議案。
但是,由《大店法》的議案下促成的《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管理條例》4年來因為種種原因,至今尚未出臺。盡管相關部門連續兩年曾公開表示希望能在當年出臺。而去年發生在重慶的家樂福促銷時的踩死人事件,正暴露了網點競爭無序的弊端。這種無序的另一背景是,在招商的需求下,會發生某個省七個部門同時向一家外商發出邀請,并許諾給予城市最好的地塊。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公平環境將是大勢所趨,就像去年全國政協委員王秦平談及兩稅合并時所說,“沒理由對干兒子比對親兒子還好,一直給外資超國民待遇哪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