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國內多家媒體報道,財政部擬定的千億元減稅規模的增值稅全面轉型方案已獲國務院批準,減稅規模保底為1,500億元,總額有望達到2,000億元,2009年1月1日起實施。這一消息雖然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國內外雙重壓力的情況下,國家出臺了這一政策的可能性極大,其目標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阻止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滑,為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空間。2004年開始的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地區先后進行的增值稅轉型試點工作,以及“十一五”規劃中的明確目標都為增值稅向全國推開奠定了基礎。
增值稅轉型即是將我國先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其主要表現在增值稅稅基的縮減,其核心內容是允許企業購進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金可以在銷項稅金中抵扣。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短期可為企業減負、增加企業投資積極性,長期可以刺激投資,提振內需,促進企業技術更新改造,配合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
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2007年國內增值稅收入超過1.5萬億元,約占全年稅收收入的31%,增值稅轉型將直接減少財政收入。以2007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計算,增值稅如果全面轉型減少的財政收入占2007年全年財政收入5.92%.與市場普遍預期的稅收減少規模不同,通過我們的測算,我們認為如果政府在2009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增值稅轉型,將使國家財政收入減少約4400億元,考慮到增值稅轉型改革在全國推開后財政的承受能力,我們預計國家將仍然延續增值稅轉型分步驟推進的思路。
增值稅轉型對于不同行業的影響是不盡相同的。全行業設備、工具類固定資產投資額較大的機械設備、石化業、電燃水業、建材業、鋼鐵和食品飲料業等行業將獲得較大的抵扣稅額。增值稅稅轉型可以增厚企業利潤,以07年的各行業利潤測算,水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金屬制品業、橡膠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行業的企業將能在較大程度上增厚企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