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改革受影響最大的是煤焦等資源型出口商品,而山西出口依賴的正是這些產品。
退稅改革 事出有因
一直以來,我國按照國際慣例實行出口退稅政策。此政策對于增強出口企業競爭力,擴大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我國在外貿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欠出口退稅款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出口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受到影響。欠出口退稅,從表面上看是由于中央財政安排的資金不能滿足外貿增長,其實質是出口退稅機制不合理。表現在:首先不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要求;再則出口退稅數額,超出了中央財政的承受能力。此次國家改革出口退稅辦法,由原來中央全部負擔改為中央與地方3:1分攤。省外經貿廳人士分析說,這次改革重點集中在兩方面:減輕國家財政壓力和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對山西來說,將體現在重新調整出口產品的結構上。
據了解,這次改革中央本著“適度、穩妥、可行”的原則,對不同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實行結構性調整,最關鍵的也是對山西出口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是,國家此次專門對資源型產品等有意限制出口的產品,實行多降甚至取消了退稅率的做法。按現行出口結構,出口退稅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個百分點左右。
山西企業 首當其沖
出口退稅方案一公布,敏感人士立刻想到山西。此次出口退稅率下調的重點之一,就是出口貨物中的資源型商品。焦炭,眾所周知是山西出口商品中的“老大”,而此次改革,焦炭的出口退稅率下降的最多,由15%下調到5%。十個百分點的下降幅度,足以讓山西擁有焦炭出口權力的企業經受嚴峻考驗。
以2003年上半年山西出口貨物為例,機電產品出口1.28億美元,農產品出口僅有5742萬美元。雖然分別增長了40%以上,但二者合起來也只占到山西上半年整個出口額的14.3%,而焦炭、煤炭、金屬鎂三大商品的出口額卻占全省總額的65%以上。大宗資源型商品正是山西出口的主導型產品,也是此次國家出口退稅改革的主要對象。
省外經貿廳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出口退稅率每下調一個百分點,就相當于一般貿易出口成本提高一個百分點。根據我省出口商品結構,經過認真測算,相當于退稅率平均下調4.6個百分點左右,這就相當于出口成本提高4.6個百分點。按今年1至8月份我省出口商品結構分析,每出口1美元,可得到1.16元人民幣的退稅。據省國稅局出口退稅處的人介紹,我省去年一年的出口退稅是16.9億元,而今年1至9月達到16億多元。按2003年一般貿易出口額預計完成22億美元來計算,我省將減少出口退稅額8.99億元。這等于出口企業有近9億元的利潤由此失去。
另一個負擔來自于此次出口退稅改革的另一項內容,即地方財政要分擔部分出口退稅。以2003年全國實際退稅數為基數,從2004年1月1日起,比基數增加部分,將按75∶25由中央與地方共同負擔。省財政廳初步測算,按中央核定的基數,2003年我省財政將負擔退稅1.43億元,2004年將負擔1.46億元。
有人估計,這一政策實施以后,我省部分老國有外貿企業由于歷史包袱沉重,人員負擔重,無疑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外貿企業影響不一國家出口退稅改革從長遠來講,對山西是有利的,特別是對山西的整個調產將產生有利的推動作用。
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企業無疑是這次退稅改革首當其沖的目標。一家省級外貿進出口企業的副經理告訴記者,改革后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集中于廠家。因為現在出口企業大都以代理制為主,退稅基本退給廠家;如果直接收購然后自己出口,那進出口公司也將受到影響。太原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一位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給山西焦炭的出口配額大約是全國出口配額的40%—50%;可實際上,山西每年出口的焦炭估計能占全國的70%以上,其原因就是外省的企業向山西購焦。
這兩種說法其實正是改革后山西出口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明年改革方案正式實施后,原來實施收購制的進出口企業可能轉向代理制。這種潮流一旦出現,退稅率下調的負擔終將被推向生產廠家,同時外省出口企業也可能以代理身份將其壓力轉嫁到山西地方財政和廠家。另一種預見性比較大的情況是,隨著國內鋼鐵市場向好,在出口受到壓力后,山西企業尤其是焦炭經營企業極有可能把注意力由出口轉向內銷,那么,山西出口在短期內將會出現較大的波折。據估計,大的影響將在明年上半年顯現出來。
出口結構 借機調整
不過,人們在談論此次出口退稅改革的影響時,都表現出了樂觀的態度。雖然沖擊難免,但從長遠發展來說,是有利于山西出口乃至山西經濟大局的。幾家企業負責人談到的第一大好處就是欠稅清退問題,此次改革中央財政將在新機制運行后,對原拖欠企業的出口退稅款進行全額貼息,照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的說法,我省機關企業被欠退稅至少有一年;如能還清,對企業加快資金流轉意義重大。而根據新方案要求,以后退稅進度加快,且不許發生新欠,對減輕企業財政負擔大有好處。
與此相比,此次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對我省經濟最積極的推動體現在出口產品結構將發生大的改變。國家新方案在對資源型產品出口施以經濟杠桿的限制外,對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工程機械等行業繼續原來17%的出口退稅率,而對農產品加工行業的出口,則由原來退稅5%提高到13%。這是國家給出的一個明確信號。省國稅局人士表示,新機制將從一定程度上迫使山西出口產品結構由重工業、資源型向輕工、農業加工以及高新技術產品轉變,以尋求平衡。省外貿進出口公司的王經理認為,新機制實施后,企業將在提高報價的同時,被迫積極降低內部管理和生產成本,對企業進一步發展有利。山西調產喊了好幾年,但在出口上的轉變體現得一直不明顯,此次改革后我們也許會有新發現。許多人士還表示,此次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將迫使部分競爭力弱的企業主動轉向生產國家鼓勵發展的產品上來。
據了解,省外經貿廳已及時將退稅政策變化的信息及時通報了全省各級各類外經貿企業,做到未雨綢繆,并立即告知正在廣州參加秋交會的企業,以提高出口成交價。目前,財政、國稅、外經貿三家正在緊鑼密鼓,加強調研,吃透文件精神,力求盡快拿出我省切實可行的出口退稅改革實施方案,報省政府批準后付諸實施。
記者從海關了解到這樣一組數字:前3季度,山西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不升反降,降幅達到24個百分點以上;而焦炭出口540萬噸,占全國出口總量的44.93%,出口值59970萬美元,增長93.5%。面對這樣的成績,有關部門在高興之余,是否也應該為明年的出口作些打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