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老師,有新收入準則科目嗎?



1、合同資產
合同資產核算企業已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但是這種收款權,并非無條件收款權,該權利除了時間流逝之外,還取決于其他條件,比如履行合同中的其他履約義務,才能收取相應的合同的對價,企業除了承擔客戶的信用風險,還可能承擔其他風險。
比如企業銷售電梯同時提供安裝服務,合同規定,企業完成安裝并試運行沒有問題后,客戶才付款,企業發出電梯時,賬務上先確認為“合同資產”,等著安裝完經過測試之后獲得無條件收取合同對價款時,再結轉為“應收賬款”,或直接收到款項計入“銀行存款”。
企業無條件收取合同價款的權利,賬務上通過“應收賬款”科目核算。
賬務處理如下:
已向客戶轉讓商品,應按照因已轉讓商品而有權收取的對價金額作以下分錄:
借:合同資產
貸: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合同資產減值準備
“合同資產減值準備”核算與合同資產相關的資產減值準備。合同資產根據其流動性,以合同資產扣除合同資產減值準備后的凈額填列在資產負債表“存貨”或“其他非流動資產”項目。
3、合同負債
合同負債核算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履行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合同負債以合同履約義務為前提,不以實際收到款項為前提。若所收取的款項與合同規定的履約義務無關,或尚未簽訂合同之前收取的款項,賬務上通過“預收賬款”核算。
企業在向客戶轉讓商品之前,客戶已經支付了合同對價或企業已經取得無條件收取合同對價的權利,企業應當在客戶實際支付款項與到期應付款項孰早時點,按照已收或應收的金額編制以下分錄: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合同負債
在企業向客戶轉讓相關商品,滿足控制權轉移,收入確認條件時:
借:合同負債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合同履約成本
合同履約成本核算企業為履行當前或預期取得的合同所發生的、又不屬于其他會計準則規范范圍且按照新收入準則應當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成本。合同履約成本確認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該成本與一份當期或預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關;二是該成本增加了企業未來用于履行履約義務的資源;三是該成本預期能夠收回。合同履約成本是個成本歸集科目,類似于工業企業的“生產成本”。
5、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準備
合同履約成本屬于資產類科目,發生減值時,需要計提“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準備”,借計“資產減值損失”。期末,合同履約成本科目余額減去相應的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準備后的凈額,根據流動性,反映在資產負債表“存貨”或“其他非流動資產”項目中。
6、合同取得成本
企業為取得合同而發生的增量成本,且預期能夠收回的成本,應作為合同取得成本確認為一項資產。
所謂增量成本是指,企業不取得這份合同就不會發生的成本,比如銷售傭金。該資產攤銷期限不超過一年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7、合同取得成本減值準備
“合同取得成本減值準備”核算與“合同取得成本”有關的資產減值準備。
合同取得成本以扣除減值準備后的凈額填列在資產負債表“其他流動資產”或“其他非流動資產”項目。
8、應收退貨成本
“應收退貨成本”科目主要運用于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行為。結轉成本時,對于預期將會收回的成本(預期將退回商品轉讓時的賬面價值扣除收回該商品預計發生的成本后的余額),確認為一項資產,計入“應收退貨成本”,按照扣除所轉讓商品轉讓時的賬面價值扣除上述資產成本的凈額結轉至“主營業務成本”。
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預計負債(預計退貨率×交易價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應收退貨成本(預計退貨率×商品總成本)
貸:庫存商品
退貨期滿時:
①未發生退貨時:
借:預計負債
貸: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成本
貸:應收退貨成本
②實際退貨數量大于預計退貨數量時:
借:預計負債
主營業收入(超過預計退貨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開具紅字發票)
貸:銀行存款
借:庫存商品
貸:應收退貨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
③實際退貨數量小于預計退貨數量時:
借:預計負債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主營業務收入
銀行存款
借:庫存商品
主營業務成本
應收退貨成本
④實際退貨數量等于預計退貨數量:
借:預計負債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借:庫存商品
貸:應收退貨成本
2023 08/11 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