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如何理解所得稅核算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率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相對應,意思相反。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就是站在當期這個時間點來看,某一項資產或負債在以后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有導致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減少的事項,也就是會產生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
簡單的說,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就是導致未來期間少繳稅的差異。
例如:
一項資產的賬面價值為500萬元,計稅基礎為650萬元,兩者之間形成的暫時性差異=650-500=150萬元(這里沒有區分誰減誰的先后順序)。
賬面價值500萬元的意思是會計上以后期間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是500萬元,計稅基礎為650萬元的意思是稅法上以后期間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是650萬元。
站在當前期間這個時點來看未來期間,會計上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比稅法上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少150萬元,納稅肯定是按照稅法的規定來,稅務機關認為按照稅法規定可以多抵扣150萬元,也就是同意少繳納“150*所得稅稅率”這么多的所得稅。
因此,未來期間你就可以少繳稅,可以在稅前多抵扣這個差異對應的金額,這樣的差異就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意思就是未來期間可以在稅前抵扣的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可以稅前抵扣的前提一定是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才能被抵扣,如果企業在對應期間都虧了或賺的錢(就是應納稅所得額)不夠抵扣的話,就抵扣不了。需要繳稅的金額都沒有或沒有那么多,那去抵扣什么呢?
2022 12/02 2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