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2014年3月12日,某醫藥工業公司財務部部長根據本公司各企業的會計年報及有關文字說明,寫了一份公司年度經濟效益分析報告送交總經理室。經理對報告中提到的兩個企業的情況頗感困惑:一個是專門生產輸液原料的甲制藥廠,另一個是生產制藥原料的乙制藥廠。甲制藥廠2012年產銷不景氣,庫存大量積壓,貸款不斷增加,資金頻頻告急。2013年該廠對此積極努力,一方面適當生產,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廣開渠道,擴大銷售,減少庫存。但報表上反映的2013年的利潤卻比2012年下降。乙制藥廠情況則相反,2013年市場不景氣,銷售量比2012年下降,但年度財務決算報表上幾項經濟指標除資金外都比上年好。被經理這么一提,公司財務部部長也覺得有問題,于是他將這兩個廠交上來的有關報表和財務分析拿出來進行進一步的



學員你好
您這個題目上傳的不完整,麻煩您補充下題目及問題~
2022 09/19 12:36

84785010 

2022 09/19 12:47
該廠在分析其利潤下降的原因時認為,這是生產能力沒有充分利用,工資和制造費用等固定費用未能得到充分攤銷所致。
乙制藥廠的有關資料如下:
該廠在分析其利潤上升的原因時認為,這是他們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為多交利潤,保證國家利潤不受影響,全廠職工一條心,充分利用現有生產能力,增產節支的結果。
問題:
1.甲制藥廠和乙制藥廠的分析結論對嗎,為什么?
2.如果你是公司財務科長你將得出什么結論,并且如何向你的經理解釋?

84785010 

2022 09/19 12:48
這是**的兩張截圖

曉詩老師 

2022 09/19 13:13
由于銷售成本采用后進先出法,本年度利潤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單位變動成本增加。
(1)本年產量下降,固定費用(工資、制造費用)單位成本上升,銷售成本采用后進先出法,所以利潤下降,下降金額50 400×(30.11-24)=307 944元
(2)銷售成本結轉有誤,本年度產量50 400公斤,本年度銷售量74 200公斤,銷售量大于產量,按照后進先出法,銷售量中的50 400公斤按照本年度單位成本結轉,74 200-50 400=23 800公斤按照上年度單位成本結轉,而實際上甲制藥廠銷售成本全部按照本年單位成本結轉,這種作法是不正確的。此項造成成本虛增23 800×(30.11-24)=145 418元。
(3)銷售費用增加
綜合以上原因,甲制藥廠實際利潤應為400 256元,2002年度比2001年度減少97744元。
(1)銷售量增長增加利潤(74 200-53 000)×(35-24)=233 200元
(2)產量下降,固定費用(工資、制造費用)單位成本上升,銷售成本采用后進先出法,減少利潤50 400×(30.11-24)=307 944元
(3)銷售費用增加,減少利潤23 000元。
在分析其利潤上升的原因時,認為乙制藥廠是他們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為多交利潤、保證國家利潤不受影響,全廠職工充分利用現有生產能力、增產節支的結果。
這種結論是不正確的。
乙制藥廠利潤上升,一方面是職工充分利用現有生產能力,增加產量使單位變動成本降低,一方面是由于銷售成本采用后進先出法,銷售量大于產量,故本年結轉的銷售費用全部為當年生產成本。
(1)銷售量下降,減少利潤(11 000-12 000)×(100-90)=10 000元
(2)產量增加,固定費用(工資、制造費用)單位成本下降,銷售成本采用后進先出法,增加利潤11 000×(90-87.70)=25 300元
2問:綜合甲、乙制藥廠的分析,可見結轉銷售成本采用后進先出法,固定費用不變,產量下降時,利潤減少,造成了“虛減利潤”;產量上升時,利潤增加,造成“泡沫經濟”。

84785010 

2022 09/19 14:49
但乙制藥廠是銷量小于產量啊

曉詩老師 

2022 09/19 14:58
嗯嗯? ?銷售量小于產量

84785010 

2022 09/19 15:10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

曉詩老師 

2022 09/19 15:23
銷售成本后進先出,本年的銷量小于產量,本年消耗的都是本年生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