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勞局[2004]346號
頒布時間:2004-11-06 00:00:00.000 發文單位: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各區、縣、局、總公司(集團)及有關單位:
根據黨中央關于加快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和總體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2]17號)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包括社會保障在內的12個重點業務系統。為貫徹落實中辦17號文件,勞動保障部先后制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通知》(勞社部發[2002]22號)、《關于全面實施金保工程統一建設勞動保障信息系統的意見》(勞社部函[2003]174號)和《金保工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建設指導意見》(勞社信息函[2004]5號)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勞動保障信息系統(金保工程)建設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提出了金保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進度要求和加快金保工程建設的主要措施。
建設金保工程是建立和完善勞動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基金有效監管、提高宏觀決策水平的重要基礎工作,是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保證,是改進勞動保障工作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加快金保工程建設對于實現勞動保障工作管理服務社會化,建立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更好地服務社會具有重大意義。金保工程建設要遵循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指導,分步實施、分級負擔、分級管理,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原則,運用成熟先進的技術手段,建成覆蓋勞動保障領域主要業務,統一、高效、簡便、實用的勞動保障信息系統。
金保工程包括社會保險和勞動就業兩個子系統。按照勞動保障部和市政府的要求,我市于2001年4月完成了系統建設規劃和總體方案制定, 8月開始社會保險信息系統(一期工程)建設,并于11月投入試運行,2002年10月正式運行。其中養老保險信息系統實現了與勞動保障部聯網,醫療保險支付子系統實現了與定點醫療機構聯網。作為金保工程的另一子系統——勞動就業信息系統(二期工程),經過詳細設計、論證、評審,于2003年8月經市政府批準立項,2004年初進入實施階段,5月開始在和平、河西兩區先期進行部分業務的試運行。
為全面推進金保工程的實施,加快我市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的步伐,我局制定了《關于實施金保工程加快建設天津市勞動保障信息系統的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四年十一月六日
關于實施金保工程加快建設天津市勞動保障信息系統的意見
為適應勞動保障事業發展的需要,全面推進金保工程的實施,按照勞動保障部和市政府的要求,現提出加快建設天津市勞動保障信息系統的意見。
一、系統建設目標
天津市勞動保障信息系統總體建設目標是:統一建設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覆蓋勞動工資保險全部業務的勞動保障信息系統;統一建設輻射市-區(縣)-街-居委會的廣域主干網(逐步擴展到企業),并與全國廣域主干網相銜接;建立標準統一的應用系統,包括規范的業務管理系統、嚴密的基金監管系統、科學的宏觀監測系統和完善的公共服務系統;以網絡為依托,重構和優化業務處理模式,實現對勞動保障經辦業務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為宏觀決策、基金監督和社會化服務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二、系統建設任務
按照 "完整、正確、統一、及時、安全"的總要求和"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的指導思想,結合我市實際,天津市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主要任務是:
(一)數據中心建設
建立全市統一的數據中心。要做好數據中心基礎環境建設,包括機房、硬件、軟件、網絡等,并配備專職管理人員。數據中心設立支持前臺業務經辦的生產區、支持信息交換和共享的交換區以及支持宏觀決策的決策區。
在生產區分別建立標準統一的集中式社會保險業務資源數據庫和就業服務、失業保險業務資源數據庫,支持社會保險業務、勞動就業各項業務經辦,將全市職業供求、就失業管理、勞動合同管理、再就業優惠待遇和再就業培訓管理、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就業服務方面的業務信息和社會保險參保、繳費、待遇審核、發放等業務信息集中起來管理,支持市、區縣、街道前臺(養老、醫療、工傷保險為市和區縣兩級)業務辦理,實現全市各區縣之間、上述各項業務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
在交換區建立標準統一的就業服務、失業保險與社會保險交換資源數據庫,按照指定的時間和頻率,分別將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險信息系統需要交換的數據放到交換區,支持信息交換、公共服務和基金監管,為宏觀決策提供基礎信息。
在決策區建立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險宏觀決策數據庫,為宏觀決策提供支持。
(二)網絡建設
以我市勞動保障數據中心為中心節點,建設全市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廣域主干網。網絡向上連至勞動保障部中央數據中心,向下延伸到各經辦窗口和社區服務網點及定點醫療服務機構,通過網絡實現勞動保障各項業務和決策信息無障礙安全傳輸和交換。建立統一的門戶網站,為社會公眾提供勞動保障信息服務。
(三)業務應用系統建設
社會保險業務應用系統已初具規模,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完善和拓展業務應用,使系統應用深入滲透到業務經辦的各個環節,調整優化系統設計,對現有系統資源進行科學合理整合,對應用系統進行全面升級。逐步形成對上連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滿足"金保工程"應用要求;橫向連接各相關局,滿足數據交換的需求;向下延伸至各有關金融機構、醫療保險定點機構和各參保單位,滿足基金的歸集、支付、社會化發放與服務;實現住院、門診網上結算以及繳費單位和個人的網上申報;個人賬戶、繳費基數查詢等綜合網絡應用體系;建立社保通訊平臺,通過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檢查的方式,充分實現"相互溝通、指導協調、規范服務、提升管理"的目標,滿足"操作、管理、監督" 三個層面的經辦業務要求。
勞動就業業務應用系統建設任務是,建立全市集中式業務資源數據庫,將勞動就業各項主要業務納入到系統中進行管理,全面實現就業服務和失業保險信息化管理,實現勞動就業各項業務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及勞動就業業務和社會保險業務之間的協同管理。勞動就業信息系統主要涵蓋以下業務:
1.基本信息管理。包括:用人單位基本信息管理和人員基本信息管理。
2.就失業管理。主要包括:失業登記和失業人員管理、就業、勞動合同管理、退工備案管理、再就業優惠證管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待遇管理等。
3.再就業培訓管理。主要包括:再就業培訓機構管理、再就業培訓報名、培訓、結業、技能鑒定考核管理等。
4.職業介紹服務。主要包括:求職、招聘登錄管理、招聘大會管理、委托招聘管理、聯盟企業登記等。
5.勞動保障事務代理。主要包括:單位委托、個人委托、委托服務、離退休人員管理、財務收支管理、檔案管理等。
6.失業保險管理。主要包括:單位管理、人員管理、繳費核定、基金征集、待遇核定、失業保險金發放等。
(四)公共服務系統建設
充分利用社區服務平臺、市勞動保障電話咨詢服務中心(12333)和勞動保障網站,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的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服務。
1.利用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平臺為用人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就近服務,包括勞動保障政策咨詢、參保人員繳費和待遇信息的查詢、崗位空缺信息發布等。
2.利用市勞動保障電話咨詢服務中心(12333),面向社會公眾,特別是下崗失業人員和社會保險參保人員,提供各項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咨詢、信息查詢以及信訪投訴等服務。
3.利用勞動保障網站,為用人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政策法規、業務指南、信息查詢、網上辦公、信訪投訴等信息服務。開展網上咨詢、網上職業指導、網上招聘求職等服務。
三、系統建設要求
(一)統一規劃部署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我市金保工程總體規劃、設計和建設工作,明確具體建設任務和各階段的工作重點。結合我市金保工程建設進度安排,統一規劃部署全市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建設,統一協調就業服務與社會保險業務之間的銜接。
(二)統一建設數據中心
在市勞動保障局建立一個全市統一的數據中心。在市數據中心建立標準統一的集中式社會保險業務資源數據庫和就業服務、失業保險業務資源數據庫,建立全市統一的各類交換資源數據庫,統一支持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險系統應用。結合我市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實際,適時整合社會保險和勞動就業兩大子系統,協調勞動和社會保險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協同關系,最終實現勞動保障業務全程信息化管理的目標。
(三)統一聯網環境和安全應用支撐平臺
全市統一的社會保險信息系統廣域主干網已建成并正常運行,同時,已實現了與勞動保障部聯網。勞動就業服務信息系統的廣域主干網由市勞動保障局統一規劃建設實施,2004年底前基本完成。各區縣不得隨意更改網絡配置和節點設定,避免因網絡原因影響業務經辦、數據傳輸和信息查詢等應用。為做好網絡安全工作,市數據中心統一規劃建設全市勞動保障系統的安全應用支撐平臺,按照勞動保障部的統一部署,采用統一的密碼支撐系統、統一的證書業務服務系統。同時,進一步擴大聯網應用。在實現養老保險監測數據聯網傳輸基礎上,根據部里的統一安排,陸續開展失業登記和失業保險監測、醫療保險管理服務檢測、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等聯網應用。并在2004年底前建成部省(直轄市)間視頻會議系統。
(四)統一使用應用軟件
按照勞動保障部的統一要求,社會保險信息子系統的業務應用軟件采用部社會保險核心平臺進行本地化開發并已投入使用;勞動就業信息子系統的業務應用軟件采用部勞動99三版軟件標準規范,由市勞動保障局統一組織開發。交換區和決策區使用勞動保障部統一組織開發的各項應用軟件。
(五)統一規范業務經辦流程
依據國家和我市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社會保險信息子系統的業務經辦流程已經多次整合、優化,趨于規范化;在二期工程建設中,由市勞動保障局統一規范就業服務和失業保險業務經辦行為,優化經辦流程,制定就業服務和失業保險等各項業務經辦規程。
四、精心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
金保工程建設要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明確信息系統建設的領導責任。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一規劃、組織和指導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工作;制定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信息化總體規劃及分階段實施方案,并進行監督檢查。各區縣勞動保障局負責本區縣勞動就業信息系統的組織實施,要切實承擔起相應的職責。
(二)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信息安全和保密的規定,加強數據安全防護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包括網絡的訪問控制、病毒防范、入侵監測等,并做好各類涉密信息及其載體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注重數據備份系統的建設,建立健全容災系統,以保證關鍵數據和應用系統在遭到破壞時能迅速恢復和不間斷運行。市數據中心要建立健全系統安全管理制度,重點做好系統應用、數據權限、網絡管理、機房設備等方面的安全工作,確保信息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數據管理
市和區縣各相關業務部門要共同配合,嚴把數據質量關。制定信息維護制度,明確數據的維護責任單位。通過把好數據入口,確保數據庫信息更新及時、準確;通過補齊和記實數據項,確保數據庫信息的完整、有效;通過對各項業務數據的集中統一管理,建立統一的勞動保障數據平臺,實現信息共享與交換。
(四)加強人員培訓要加強對計算機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信息系統隊伍的整體素質。各區縣勞動保障局在積極參加市勞動保障局組織的信息系統建設應用培訓的同時,也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本區縣范圍內的培訓工作,提高各級業務部門應用系統的操作能力。